第394章 永乐宝船

王徵听到江宁说出“略懂”二字,心中大喜。

这位侯爷声名远扬,他既说略懂,想必是谦虚之词,实则必定精通。

王徵赶忙恳请江宁检查自己的实验成果,期望能得到一些指点。

只是他不知,江宁确实只是略懂。

江宁见状,上前仔细检查一番后说道:“本侯看你这机器的配件都是锻打而成,若是采用铸造法,铸造出的部件密度会更好,届时漏气问题应该能得到解决。”

王徵神情尴尬地说:“铸造的话代价太大,学院拨不出那么多经费。”

江宁哈哈大笑,说道:“这事儿简单,稍后本侯给你拟一道公文,以五军都督府的名义,直接让工部兵仗局和军器局全力配合。”

听到江宁这话,王徵神情大喜,说道:“如此,便多谢侯爷了。”

江宁笑了笑,说道:“本官觉得你若能把这东西造出来,日后必定青史留名。

毕竟这东西要是运用得当,将来可替代人力。”

得到江宁的称赞,王徵脸色微红,神情激动地点头说道:“多谢侯爷成全,下官必定全力以赴。”

此时,站在一旁的王征眉头微皱,心中满是疑惑。

王徵研究蒸汽动力机已有一年,却一直进展不大。

作为老前辈,他自然清楚这东西的重要性,但以当下工艺水平,确实难以实现。

他不明白江宁为何也跟着“瞎胡闹”,不过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没说什么。

随后,江宁拿起王徵正在看的书籍翻阅起来,只见上面赫然记载着蒸汽机的相关内容,甚至还有图纸,江宁顿时震惊不已,满脸不敢置信地看着王徵,问道:“王大人,这本书从哪来的?”

王徵略显迷茫地回答:“回侯爷,这本书是下官从《永乐大典》中借阅而来的。

不过请侯爷放心,下官并未私自外传,只是借来学习,用完便会归还。”

江宁闻言,只觉三观受到冲击,说道:“《永乐大典》里居然有这东西?”

听到江宁的话,王徵笑着解释道:“侯爷有所不知,不仅《永乐大典》中有记载,据下官所知,永乐年间内阁大学士解缙所着的《天潢玉牒》中也有相关内容。

甚至种种文献表明,当年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使用的便是这种蒸汽动力,而非单纯依靠人力。”

江宁闻言,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心中直呼:“卧槽,这玩笑开大了吧?”

见江宁不信,王徵赶忙说道:“侯爷放心,下官绝无半句虚言。

您若不信,咱们现在便可去查阅《永乐大典》。”

谁知这时,站在一旁的王征冷哼一声,说道:“王徵,你太放肆了,当着老夫的面,竟敢忽悠侯爷带你去查阅《永乐大典》。

你自己算算,今年你都去了几次了?

整个皇家科技院的成员,每人一年只能查阅两次《永乐大典》。”

王徵闻言,顿时面露尴尬之色。

随后,江宁又与王徵交谈起来,王徵对蒸汽机的动力理念可谓了如指掌。

可惜《永乐大典》中的记载有限,且是关于在宝船之上安装使用的内容。

如今大明已无宝船,他只能尝试单独制造蒸汽动力机。

听到这里,江宁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王大人,你翻阅《永乐大典》时,可曾见过宝船的铸造图纸?”

王徵沉思片刻后说:“下官记得好像见过,不光有宝船,还有福船。

只是时间过去有些久,下官每次去主要查阅蒸汽动力机的相关内容,所以一时记不太清了。”

江宁闻言,心中大喜,暗道:“他娘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初为找宝船的建造图纸,不惜撺掇老魏把弘治年间兵部尚书刘大夏的坟都挖了,都没找到。

谁曾想,宝船图纸居然在《永乐大典》里。”

他立马对身旁的李若琏说道:“老李,立刻拿我令牌,领着这位王大人查阅《永乐大典》把其中关于宝船的制造图纸全都找出来,带回来,本侯有大用。”

李若琏接过江宁的令牌,王徵一听又能去查阅《永乐大典》,顿时激动万分,满心欢喜地跟着李若琏离开了。

只留下老院长王征站在原地,有些摸不着头脑。

看着江宁激动的神情,王征开口问道:“侯爷为何对宝船的建造图纸如此上心?”

江宁顿时泪流满面地说道:“王院长,你有所不知啊,为了找这宝船的铸造图纸,本侯可是让魏公公把刘大夏的坟都给挖了,都没找到。

没想到居然在《永乐大典》里,怎能不让人欣喜?”

听到江宁的话,王征咳嗽连连,随后尴尬地说道:“侯爷呀,宝船的建造图纸在《永乐大典》里早有记载,这事儿大明皇家学院所有成员都知道呀!”

江宁闻言,顿时愣住了。

片刻之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下可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所有人都知道,就自己和朝堂上的大佬们蒙在鼓里,这笑话闹得实在太大。

随后,江宁自觉不好意思再待下去,毕竟自己对机械制造真不懂。

要是真懂这些,他早就手搓造出核弹,让好兄弟朱由校称霸地球了。

不过今天的收获已然足够大,便起身告辞。

王征笑着将江宁送到皇家科技院大门,门外的守卫和锦衣卫赶忙行礼。

江宁翻身上马,朝着五军都督府而去。

江宁翻身上马,在锦衣卫的簇拥下,不多时便来到了五军都督府。

下马后,江宁快步走进府内,只见五军都督府人来人往,一片忙碌景象。

江宁径直来到沈有荣的办公房门口,看着排队等候的官员和文吏,江宁想都没想,直接让人将他们带到一旁,随后走进房内。

看到江宁进来,沈有容一脸疑惑,问道:“江侯爷,您怎么来了?

找老夫有何事呀?”

江宁关上房门,笑着说道:“沈侯爷,天大的好消息啊!

本侯刚得知消息,立马就赶来啦。”

听到江宁这话,沈有容来了兴致,说道:“快说出来,让老夫也高兴高兴。”

江宁嘿嘿一笑,说道:“宝船的建造图纸找到了!”

话音刚落,沈有容激动得直接跳了起来,一把抓住江宁的手,说道:“江侯爷,您可别跟老夫开玩笑啊!

咱们当初为了找宝船的建造图纸,可是撺掇着魏公公,连刘大夏的坟都挖了,都没找到。

您该不会是让人给忽悠了吧?”

江宁翻了个白眼,说道:“沈侯爷,你胡说什么呢?本官是刚刚得知宝船的建造图纸就在《永乐大典》里,已经安排人去取了。要说忽悠本官,除非《永乐大典》里的记载有误。”

听到江宁的话,沈有容激动得老泪纵横,说道:“苍天有眼啊,没想到宝船图纸能重见天日。

有了这图纸,我大明便能重新建造宝船,将来征东瀛、下西洋,那可都是一大助力呀!”

江宁闻言,也笑着点了点头。

沈有容如今已被封为侯爵,且世袭罔替,但他已七十多岁,再无机会上战场。

但他沈有容身为水战名将,徒弟何可刚深得真传,如今宝船图纸找到,一旦宝船造好,将来何可刚取得的成就必然在他这个师傅之上,如此,他沈有容就算死也死而无憾了。

不多时,陈策、秦良玉也来到沈有荣的办公房内。

沈有荣赶忙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二人。

陈策和秦良玉听完后,同样十分激动。

先前他们或是驻守一方,或是镇守一地,加之大明武将地位低下,有些事既不敢想,也未曾去想。

但如今坐镇五军都督府,执掌整个大明北方数省的所有军队,眼界和想法自然开阔了许多,也深知宝船图纸对如今的大明意味着什么。

别看大明现在与东洋诸国做生意做得火热,大家心里都明白,那是因为大明面临内忧外患,精力有限,腾不出手。

可随着朝堂上君臣齐心协力,内忧逐渐平息,外患迟早要解决。

如今有了宝船图纸,一旦成功造出宝船,别的不说,光是户部尚书郭允厚那爱财如命的性子,肯定第一个成为主战派。

到时朝廷派遣水师出动宝船,那些东洋诸国还不得被郭允厚这老家伙抢得一干二净。

还有江宁这个好战分子,别看江宁整天文质彬彬,对人客客气气,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位江侯爷也是个实打实的主战派。

只不过如今被困在京城、拖在朝堂,一旦腾出手了,还不知道会搞出多大动静。

这也就意味着,今后武将的晋升空间将大幅提升。

现在大家能获封侯爵,虽有功劳的因素,但也有皇上为提高武将地位、加强勋贵实力的考量。

但将来要是拿不出实打实的战功,侯爵之位恐怕就是尽头了。

但若是大明将来对海外发动大规模战争,那他们的爵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后,众人就这么一边畅想着将来大明征伐东瀛、荡平西洋诸国的美好未来,一边耐心等候李若琏归来。

一直到天色渐黑,李若琏才领着锦衣卫,足足抬了两箱子书籍和图纸返回五军都督府。

看到李若琏回来,众人都激动不已。

沈有容打开箱子,拿起其中的图纸,仔细端详起来。

因为在场众人中唯有沈有容精通水战,对军舰战船的构造自然了如指掌。

片刻之后,沈有容老泪纵横,情绪激动地说道:“错不了,错不了,这就是宝船的建造图纸!

没想到老夫在有生之年还能亲眼见到,真是死而无憾了。”

听到沈有容这权威性的验证,在场众人心中皆是一阵狂喜。

这时,江宁转头看向李若琏,疑惑地问道:“老李,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是不是不好找啊?”

李若琏面露尴尬之色,说道:“侯爷,那位王徵王大人跟属下到了文楼之后,二话不说就开始查阅蒸汽动力机的相关内容。

一直到天色渐晚,宫门快要上锁了,王大人才把这些宝船图纸翻找出来。”

江宁笑着说道:“这都不是事儿,只要图纸找到了就行。

那位王大人有点私心也是人之常情。”

随后,众人简单商议后,决定立刻安排人手对宝船图纸进行抄录,今后五军都督府得留一份备份。

接着,众人联名上书朱由校,希望能在天津水师船坞依照图纸建造宝船和福船。

至于蒸汽动力机,就先交给王徵去研究。

第二天,朱由校收到众人的联名奏书,也是十分欣喜。

毕竟他一直惦记着倭国石见银山的银矿,这么好的资源,怎能便宜那些卑贱的倭寇?

那银矿是上天赐给大明的,不过是长错地方了。

眼下就先让倭寇帮忙看着,等日后大明腾出手来,直接拿下三岛,银矿自然就是大明的了。

至于那些倭人,户部尚书郭允厚早有提议,直接来个车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