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 章 出兵河套

左光斗见江宁神色淡然,满脸担忧地拱手说道:“忠义侯,您身为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去年又领兵平定西南土司之乱,应当深知两线作战的巨大风险。

如今大明国情虽稍有好转,但实在经不起如此折腾,还望您三思啊,务必以国事为重!”

此刻,江宁大脑飞速运转。

出兵收复河套一事势在必行,绝不能因一两个人的反对就半途而废。

如今的大明,在他与一众同僚以及朱由校的大力整顿下,北方基本盘已然稳固,当下正是借助战争实现脱胎换骨的绝佳时机,这一仗无论如何都得打。

自己必须得寻个恰当的理由,堵住这些反对派的悠悠之口。

沉吟片刻后,江宁一脸正色地开口道:“诸位同僚,河套平原自古以来便是我汉家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大明开国之初,太祖洪武年间,便派遣中山王徐达、祁阳王李文忠出兵收复河套地区,并设立东胜卫加以驻守。

成祖永乐年间,虽将东胜卫内迁,但对河套平原依旧保持管控。

然而,自天顺年间起,草原部落便屡屡侵犯河套地区,朝廷一忍再忍,换来的却是这些部落的愈发肆无忌惮。

直至嘉靖二十六年,土默特部的俺答汗率领蒙古铁骑围困京师,爆发庚戌之变。

虽最终达成和谈,可大明自此彻底失去了河套地区这片天然的养马场。

从那以后,战马紧缺,我军无力组织反击,只能一味被动防守。

去年,朝廷兵马在河套地区与林丹汗激战数场,虽互有胜负,最终大军班师回朝,但林丹汗却愈发嚣张跋扈,竟派遣士兵每日在大同城外肆意辱骂,全然不将我大明放在眼里。

本侯身为中军左都督,食君之禄,自当报效皇恩,收复失地,此乃五军都督府以及京营三十万将士共同的心愿!”

听到江宁这番慷慨陈词,左光斗心急如焚,赶忙说道:“侯爷所言,诸位同僚皆已知晓。

下官并非认为不该收复河套地区,只是觉得应当考虑如今大明的国情。

不妨暂且缓上一段时间,待西南大军攻陷缅甸之后,朝廷腾出手来,再商议出兵塞外收复河套之事,如此可好?”

身后一众清流党文官也赶忙随声附和。

江宁眉头微微一蹙,旋即神色冷峻地说道:“方才陛下已然明言,‘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凡我大明子民者,虽远必救。

跳梁小丑,虽强必戮’。

蒙古诸部屡屡侵犯我大明边关,掠夺我大明子民,将他们视作奴隶,肆意驱使。

据本侯所知,自万历二十七年至今,蒙古部落先后犯边五十余次,掠走百姓近二十万。

即便这些百姓半数不幸身亡,时至今日,仍有十万大明子民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倘若太祖、成祖在天有灵,知晓我等后辈子孙竟沦落至此,必定痛心疾首。

我大明以武立国,如今国威扫地,究其根源,皆是一味忍让,致使敌人愈发张狂。

就在我们今日于朝堂之上议事之时,大同城外的蒙古铁骑仍在城下肆意谩骂、叫嚣,大明百姓仍在他们的残暴蹂躏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故而,出兵收复河套平原,刻不容缓,片刻也耽搁不起!”

见一众清流党官员和左光斗似乎仍有开口反驳的架势,江宁心里明白,不能再跟他们在口舌上纠缠了,得来点厉害的。

于是,江宁暗暗朝着自己胳膊狠狠一掐,顿时疼得他龇牙咧嘴,眼泪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眼眶也瞬间红透。

他哽咽着说道:“同僚们,我们的河套平原已经失陷73年之久!

然而战火已经烧到九边重镇的大同城外了。

如果说,连大同都能任人压迫抢占,那么我们大明两百多年的国都顺天,就会成为昔日的河套。

如果顺天成为昨天的河套,那么我们的南京,也就不难成为今天的大同。

如果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官无分文武,人人皆有收复疆土之责,皆要抱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为国捐躯之精神!”

随着江宁话音落下,五军都督府、内阁六部的一众大佬纷纷出列,开口附和。

只见内阁首辅孙承宗、次辅袁可立,二人神情激昂,大声说道:“忠义侯所言极是!

国土沦陷,我等食君之禄,理当忠君之忧。

若不能收复疆土,日后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户部尚书郭允厚更是激动地撸起袖子,大声说道:“若有需要,老夫愿以这把老骨头,亲赴塞外,提刀上阵,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捐躯赴死!”

定远侯邓文明同样神情激动,振臂高呼:“忠义侯说得对!

还没开打,咱们就先怕了,这也不敢打,那也不敢打。

百姓缴纳赋税,朝廷给咱们发俸禄,陛下授予我们官职,咱们要是这样畏缩不前,还有什么脸面站在朝堂之上,口口声声说为君分忧、为民谋福?

倒不如脱掉官袍,回家种地去,省得在朝堂上丢人现眼!”

看着一众大佬群情激奋的模样,左光斗当场愣住了。

他原本也是好心提醒,希望江宁行事能谨慎些,别头脑一热,把事情闹大到无法收场。

可万万没想到,这些大佬竟然全都表态支持出兵。

只见郭允厚情绪激动得上蹿下跳,大声叫嚷着:“出兵塞外收复河套,救回我大明子民,顺便把林丹汗那狗东西灭了,为那些战死的将士和百姓报仇雪恨!

再把林丹汗麾下的牛马钱粮统统抢回来!

不是老夫发牢骚,林丹汗这王八蛋心黑得没边了。

之前跟咱大明签订同盟,竟敢狮子大开口,每年索要白银二十万两。

朝廷向他买战马,这老小子更是狠宰一刀,这些年朝廷起码损失了几百万两银子。

这口气,老夫实在咽不下去,非得找回场子不可!”

听着郭允厚这番话,在场众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江宁更是被气得疯狂咳嗽,心里直骂,这老郭简直瞎了眼,自己好不容易把气氛渲染到这个份上,全被这老家伙给搅和了。

这时,有督察御史站了出来。

毕竟郭允厚已经属于御前失态,往轻了说要罚俸禄,往重了可是要挨板子的。

可他刚一站出,就被站在龙椅旁老魏那如杀人般的目光给逼了回去。

看着老魏露出满意的神色,督察御史暗自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中直呼太险了,刚才简直就像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要是刚才被江宁发现,他倒不怎么怕,江宁向来脾气好,最多背后使点阴招。

但老魏可是真敢把人往死里整,尤其是对文官,轻的满门抄斩,重的九族同赴黄泉。

就在此时,坐在轮椅上的朱由校缓缓站了起来,神情激昂地说道:“忠义侯说得对!

我大明是以武立国,可不是靠夸夸其谈撑起来的!

忠义侯,朕问你,蒙古人何时开始入侵河套平原的?”

江宁略作思索,恭敬回道:“回陛下,是嘉靖二十六年。

但在此之前,天顺二年,蒙古部落便已开始骚扰河套平原。”

朱由校听后,神情凝重地摇了摇头,说道:“是洪武三年!

这场仗,我们已经打了整整两百多年。

那一年,中山王徐达、祁阳王李文忠奉太祖之命,领兵十五万收复河套平原,大败二十五万元军。

然而,我大明也战死七万将士,数万大明英烈的遗骸就长眠在河套平原。

时至今日,蒙古铁骑仍在河套平原肆意践踏那些英烈的尸骸。

我们忍了这么多年,如今是时候夺回属于我们的河套平原了!”

说罢,朱由校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慷慨激昂地吟道:

“剑拔弩张又何妨,华夏何曾惧豺狼。

众志成城担国难,横刀立马斩敌强。

万里山河皆热血,神州遍地好儿郎。

何惜百战穿金甲,纵死不敢愧炎黄。

群寇跃跃频挑衅,三军枕戈戍边疆。

华夏今有倚天剑,不惧豺狼逞凶狂。”

待朱由校话音落下,左光斗赶忙识趣地说道:“此前臣一时糊涂,还请陛下责罚。”

看着左光斗主动认罪服软,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左爱卿也是忧心国事,朕又怎会怪罪于你?

退下吧。”

左光斗闻言,赶忙退回班列。

朱由校目光扫过大殿内的文武大臣。

随后一脸正色地开口道:“传旨,改封讨逆总兵官何可纲为征北将军,五军都督府前军右都督满桂为副将,节制大同、宣府、山西、山东等地兵马,发兵二十万,收复河套平原!”

随着朱由校话音落下,清流党官员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何山东白莲教之乱已然平定,却仍让讨逆总兵官何可纲驻守山东,敢情这一切皇上早就谋划好了。

随即,众人赶忙领旨谢恩。

朱由校又转头对着江宁说道:“忠义侯,此战关乎我大明国威,五军都督府务必做好万全准备。”

江宁赶忙领旨应道:“臣遵旨!”

接着,朱由校看向郭允厚,说道:“郭爱卿,户部务必保证大军钱粮充足。”

郭允厚拍着胸膛,自信满满地笑着说道:“陛下放心,老臣就算砸锅卖铁,也定会保证大军粮草供应,绝不会掉链子!”

朱由校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随后,老魏高声宣布散朝。

众人等朱由校离去后,才缓缓朝着宫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