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道贺

年底岁末,在外驻守的心腹们都回了裴家村。议事堂内坐满了人。各人在裴家军里的位置,清晰可见。

裴青禾坐在上首,裴芸裴燕分列左右,然后是冒红菱裴芷,裴萱裴风次之。再接下来,便是顾莲冯长陶锋孙成等人。时砚赵海包好,今日也一并来了。他们虽不领兵打仗,却都是裴家军里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裴青禾目光掠过众人神情各异的脸:“天子下旨宣召,本将军该不该去,大家不妨都说一说。”

裴芸当仁不让,第一个张口:“北地武将齐聚渤海郡,将军也该去一趟。”

如果只偏安一隅,现在这样足矣。

若是有逐鹿天下问鼎山河的雄心,就不能一直隐忍不出。趁着这次大好机会,在众武将面前露个脸,震慑人心。

裴燕眼睛发亮,连连点头:“芸堂姐说的对。我们裴家军一直低调,这回打得匈奴蛮子稀里哗啦,也该亮出我们的旗号,让所有人都瞧瞧了。”

冒红菱性情谨慎,考虑细致:“万一这是一场鸿门宴。若是张大将军心存歹意,到时候岂不危险?”

“张大将军是雄心勃勃,又不是疯了。”裴青禾目中光芒闪动:“北地二十多支军队,举旗自立的便有四支,有一些暗中投了逆军,还有左右摇摆不定,等着司徒喜收复京城。这等时候,对武将们下杀手,北地立刻就会暴乱。只要他还有一分冷静理智,都不会干这等蠢事。”

此言一出,众人自然都知道了裴青禾的决定。

顾莲冯长几乎同时起身,主动请缨随行去京城。

孙成也站了起来:“末将去过渤海郡,对那里地形熟悉。若有万一,末将能掩护将军迅速逃出渤海郡。”

裴青禾也属意孙成随行,闻言略一点头:“好,你随本将军同去。顾莲冯长也一同随行。”

三人大喜,拱手领命。

陶峰原本蠢蠢欲动,想到刚临盆不久的妻子周氏和刚出生的女儿,火苗迅速熄灭。

裴青禾又点了裴燕裴萱裴风随行。

冒红菱留守裴家军,裴芸要回北平郡镇守。

“如果我有个闪失,以后,裴家军便由裴芸统领。”裴青禾不疾不徐地扔下一句。

众人皆是一惊,迅速看向裴芸。

裴芸比裴青禾年长三岁,冷静果决,心狠手辣,是裴家军中无可争议的二号人物。万一裴青禾在渤海郡遇到意外,能接替裴青禾且能服众的,也确实只有裴芸。

裴芸没有矫情,也未拖泥带水,干脆利落地应下了。

裴青禾笑了一笑,又道:“如果裴芸有什么意外,就由冒红菱领兵。”

真有那么一天,可见裴家军没有争霸天下的实力运道,守着三郡的地盘过日子吧!

冒红菱磨炼几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哭哭啼啼的软弱女子,点点头应下。

裴青禾说了下去:“时间紧急,我明日就得启程。时总管去准备五百人一个月的军粮。”

时砚起身,拱手领命。

裴青禾去渤海郡赴长皇子的满月宴,自然也要去觐见天子。于公于私,时砚都不便露面。这一点,不必裴青禾说出口,精明的时总管心中有数。

散会后,时砚立刻去库房,拿出几本厚实的账册,拨了一通算盘,列了一页纸的物资。除了必要的军粮之外,每人要多带一套军服。要带兵器战马软甲弓箭伤药,还得备上送给长皇子和天子的厚礼。在没和张大将军翻脸反目之前,也要为张家备一份厚礼。

此外,裴青禾从孟氏兄弟手里顺利接过北平郡,这份人情也是要领的。此次去渤海郡,得给孟氏兄弟也备厚礼。

董二郎领着人忙碌了一夜,将物资搬到一辆辆宽敞的牛车上。

这些牛车,都是时家特制的运粮车,结实又宽大。

伙房里的灶火一夜没熄。卞舒兰领着伙房所有人炒制路上吃用的干粮,此外,还要派几个忠心能干的随行。到了渤海郡,五百士兵每日得吃喝,不能指望天子安排细致到这一步。一切都得自行安排妥当。

临行前,裴青禾甚至无暇和时砚私下道别。

时砚和众人一同送行,目送裴青禾飞身策马远去。众人都散了,时砚依旧默默站在原地。

心细如尘的冒红菱,特意留下,轻声安慰时砚:“青禾是做大事的人,没空闲儿女情长。你且放心,她重情重义,不会负你。”

时砚收回目光:“我知道。将军是雄鹰,注定要展翅高飞。我会努力跟上她的步伐。绝不会拖将军的后腿。”

冒红菱抿唇一笑:“时总管太谦虚了。你才是将军麾下最重要的人。”

真正了解时砚的人,才知道时砚是何等精明厉害。

那些送子侄后辈来裴家军的大户们,妄想着一张俊俏脸孔就能取代时砚,实在可笑。

两日后,时砾来裴家村送年礼,才知裴青禾领兵去了渤海郡。

“还有半个月就过年了。将军一行人肯定要在渤海郡过年。”时砾笑道:“堂兄独自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回时家堡过年。”

时砚却道:“裴家军这么多人,每日要吃喝。过年时还得发双倍军饷。我根本脱不开身。”

时砾无奈一笑:“是是是,你现在太过重要,裴家军一日都离不得你。”

时砚坦然点头:“后勤内务繁琐,别人能走,我走不得。我写封信,你带回去给祖父。祖父肯定能谅解我的苦衷。”

时老太爷看了信后,果然没有多说什么,召了时家所有管事前来,嘱咐管事们过了年立刻出去买粮。

裴家军扩军迅速,裴芸在北平郡不停招兵练兵,现在还多了广宁军。军粮压力骤升。要填饱这么多士兵的肚子,实在不是易事。

两广也不太平,买不到足够的粮食,得绕道去蜀地去买粮。

时家彻底投向裴家军,一旦裴家军兵败,时家也没好下场。为了裴家军也好,为了时家也罢,总之,都要竭尽全力地筹买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