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我会尽力争取
小
大
几天后,事故调查组果然如期而至。
他们对事发当日的目击者、以及各级干部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了解,还调取了大量佐证材料。
调查组的临时办公室里,
坐在陈江对面的是一名女上尉军官,边上还有一名男士官,两人看上去都十分年轻。
女上尉留着短发,发梢整齐地贴着耳际。
“陈江是吧,我叫唐心怡,是这次调查组的成员。”女上尉一边做着自我介绍,一边干练的把录音笔端正地摆在两人之间的桌面上。
唐心怡?这不是何晨光的女朋友么?
我艹,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陈江心里一万头草泥马经过,在原著里,唐心怡虽然人长得很漂亮,但手上功夫相当了得,代号“燕尾蝶”。
她的作风是相当泼辣的。
果然,唐心怡见陈江没有反应,立刻追问道:“请你如实陈述事发经过。”
“唐上尉,我已经说过几十遍了。”陈江颇有些不耐烦,同样的问题,反复问,而且是不同的人反复的问,这有必要么?
“陈副营长,请你配合!这是我的工作。”唐心怡虽然没有动怒,但她的语气冷的像冰。
这是讯问的一贯套路,同样的问题问你好多遍,如果是谎言,就容易有漏洞或者出入,就可以找出疑点来突破。
没办法,陈江现在只能听她的,所以又一五一十的把事发当天的情况说了一遍。
唐心怡带来的助手记得很快,她问得更是细,可以说是所有人中问的最仔细的那个。
“陈副营长,你为什么单独对七连加大训练量?是不是因为你对七连还有一种执念呢?”唐心怡终于抛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但陈江的思维反应极其敏捷,同样的问题他也回答过好几次了,
“我只是觉得七连不应该这么弱,就好像一名班主任,觉得班里的一位同学天赋不错,但不够努力,我鼓励他好好学习吧,这有错么?”
“但是你的训练量一下子就上去了,新兵很容易不适应,最终出事故。”唐心怡毫不客气。
陈江笑了,
“唐上尉,我能问你一个问题么?”
“什么?”
“你上过战场么?”
“.”唐心怡是军校毕业的,哪上过什么战场,何况现在是和平年代,想要上战场也不可能啊。
于是她反问道,“你难道上过?”
陈江很严肃的点了点头,“我确实上过,亲眼看到过自己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倒在敌人枪口下!”
“你说的是委内瑞拉的那次?”唐心怡看过陈江的档案,所以知道他确实经历过实战。
陈江点了点头,“我说这个,不是为了显摆我的经历,而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情,那就是,训练的时候如果不贴近实战,不玩命的练,那么真到了战场上,就会很容易丢掉性命。”
“我们是军人,而且是主力机步团,一旦国家有战事需要我们上前线,我们就必须随时拉得出去,打得出彩!如果因为担心训练量大就对战士们放松要求,这是对他们不负责任,也是对我身上的这身军装不负责任!”
唐心怡显然没有料到陈江会说这些话,
她是军区司令部特战科研中心狙击手课题组的科研干部,军区军事游戏办公室主任。
军区从清h大学挖来的特殊人才!
她虽然学历只有本科,但在计算机方面却是相当的出类拔萃,
所以这个岗位可不是让她玩游戏的,主要是研究部队数字化与信息化工作的,只是她这个科室还处于草创起步阶段,因此这次被军jw抽来参与事故调查。
刚开始,她是有些排斥的,因为在她的印象里,陈江这些军官都是不懂先进技战术的“土包子”,只会用最传统的方法来训练部队。
所以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她的认知里,部队就应该是高科技化,只要坐在信息指挥中心里点点鼠标,导弹无人机什么的就杀了过去,自己这边是不需要付出什么伤亡的。
但陈江的档案却极为不同,
首先他也是信息化工作的先行者,据说还搞出了名堂?这让她颇有些不服气,一个没读完大学的家伙,能搞出什么信息化成果?
其次就是他这次确实捅了大娄子,上级对训练安全问题那是三令五申,而现在对他很不利的一点就是:之前这个连事故率为0,他一来当军事主官,没多久就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
“对于这起事故,你要有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得到从轻处理。”唐心怡无力反驳陈江的话,这才把这句套话挂在了嘴边。
可陈江对此却极为反感,他直接站了起来,“唐上尉,你不要拿官话来压我,我的态度很明确,该是我的责任,我不避不让,不该是我的责任,我坚决不认!”
“好了,我知道的都已经说完了,要是没什么别的事情,我就去抓部队的训练了。”陈江戴上帽子,敬了个礼就直接离开了。
这把唐心怡真是气的够呛,这态度如此恶劣,到底是谁犯了错误?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陈江来找自己谈话呢。
“唐主任,这人真是嚣张,咱们要不是把他对抗组织审C写进去?”边上的助手小声嘀咕了一句。
他们的报告,最终会提交给上级部门研究讨论对陈江的具体处理,因此其中的份量还是很重的。
“你想什么呢?你看我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吗?这段不写了,就把事实讲清楚就可以了,我们的调查要讲究实事求是,不添加个人感情色彩。”
陈江出门后感觉到十分心烦意乱,干脆回部队监督连队训练。
事故虽然出了,但训练决不能放松。
“陈副营长!可算是找到你了!”
陈江听到喊声回头,看见团部通讯员小李气喘吁吁地跑来,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什么事?”陈江擦了擦手上的沙土,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通常只有坏消息时,通讯员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孙克明的父母来了,”通讯员压低声音,眼神闪烁,“团长让我立刻找您回去。”
“知道了。”他简短地回答,转身对正在训练的士兵们喊道:“继续训练!”
姜发挥小跑过来,压低声音问:“是克明的事?”
陈江点点头,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父母来了。”
姜发挥的表情瞬间凝固:“他们知道了吗?”
“应该只知道受伤,不清楚具体情况。”
“我和你一起。”姜发挥不由分说地跟上。
团部接待室里,一对年近六十的夫妇拘谨地坐在长椅上。
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膝盖上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女人则是一身灰布衣裳,双手不停地绞着衣角。
他们脚边放着两个印着“尿素”字样的蛇皮袋,鼓鼓的,隐约露出几个罐头和水果的轮廓。
这就是孙克明的父母。
陈江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才推门进去。
“叔,婶,我是孙克明的副营长陈江。”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孙父立刻站起来,黝黑的脸上挤出笑容,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陈营长好!”
他伸出粗糙的大手,又想起什么似的在裤子上擦了擦才握住陈江的手。
孙母也跟着站起来,嘴唇颤抖着:“俺家克明.他咋样了?团长说他在医院,伤得重不?”
陈江感觉喉咙发紧。
他瞥了眼龙凯峰,后者立即朝他使了个眼色,
陈江会意,没有选择回答,而是给他们加了点水,
“叔,婶,先喝口水。”然后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你们是怎么过来的?路上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孙父连连摆手,“部队给买的卧铺票,俺这辈子头一回坐呢!”他的笑容里带着朴实的骄傲,却又很快黯淡下来,“就是.就是接到电话说克明受伤了,孩子他娘一宿没合眼”
孙母的眼圈已经红了:“领导,俺家克明从小身子骨结实,当兵三年没生过病,这回是伤着哪儿了?严不严重?”
陈江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该怎么解释那个在村里放了炮仗庆祝儿子参军的老父亲,现在要面对的是一个无法继续适应部队训练的儿子?
参谋长林晓适时地插话:“叔,婶,具体情况还是去医院看了再说吧。团里已经安排好了车,咱们现在就能过去。”
孙父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
老农民敏锐的直觉让他察觉到了什么,但他什么都没问,只是默默拎起了那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这是克明最爱吃的落花生,他娘亲手做的.还有晒的地瓜干.”
去医院的路上,孙母一直紧紧攥着那个印着“尿素”字样的袋子。陈江从后视镜里看到,她时不时抹一下眼角,却又在丈夫看过来时强装镇定。
“克明在部队表现很好,”陈江试图缓解凝重的气氛,“每次训练都抢在前头。”
孙父的眼睛亮了一下:“真的?”他的语气里满是骄傲,却又带着心疼,“他从小就很要强,就是咱家的这个条件差了点,不然当初就让他去读高中了。”
军区医院的白色大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陈江带着二老穿过长长的走廊,
孙母的脚步开始发颤,不得不扶着丈夫的手臂。
病房的门开了。
病床上的孙克明看到父母的一瞬间,他的眼睛顿时瞪大了,随即泪水夺眶而出:“爹娘.”
孙母的视线第一时间落在儿子身上,然后缓缓下移——那打满石膏的右腿,像一把尖刀刺进她的眼睛。
“我的儿啊~~~~~~!”
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彻整个病房。
孙母扑到床前,颤抖的手悬在右腿上方,却不敢触碰。
她的哭声像是要把这些年的辛酸和期待都哭出来,整个人瘫软在地上。
孙父站在原地没动,但陈江看到老人家的手在发抖,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慢慢转过头凝视着陈江,“首长,你跟俺说句实话,克明的腿,是不是残废了?”
这时候楚宁走了进来,正好听到孙父问,于是她赶紧回答,“不会的,他只是受伤,我们已经帮他接上了肌腱和神经,脊椎也没有问题。
孙父一听,疑问的问道,“那为啥他的右腿成这样了?”
“这是石膏固定,只要等他养好了,就可以下地走路的。”楚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表达出来。
孙克明的眼泪也忍不住的流了下来:“爹,对不起我.”
“别哭!一个大男人哭,丢人不?你还是个军人哩!”孙父突然提高了声音,又立即压低,“活着就好,腿也保住了,这就要知足了。”他说着,自己却哽咽了。
陈江站在病房角落,喉咙发紧。
多么朴实的老百姓,只要自己的孩子活着,保住腿,这就够了!
从今天开始,陈江对于训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一定要严管厚爱,尽全力不让战士受伤。
病房里的空气沉重得让人窒息。
护士进来换药,看到这场面也红了眼眶,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品。
“医药费”孙母突然开口,声音干涩,“部队能给报销多少?”
这个问题像刀子一样扎进陈江心里。
他知道孙家的经济状况,供孙克明读书已经掏空了家底,现在儿子受伤住院,他们第一想法就是治不治得起病,更不用说后期的康复了。
“叔,这个您不用担心。”林晓表态了,“团里会全额负责克明的医疗费用,还有一笔额外的补助。”
“那可使不得,能包看病已经是敢情好,哪敢要什么补助。”孙父非常本分的说道。
从病房里出来,陈江送二老去部队招待所休息。
孙父走在他边上,在走廊拐角处突然拉住陈江。
“首长,”老人的声音压得很低,“克明以后.还能留在部队吗?”
陈江知道,如果让孙克明就这么回去了,他们这个家怎么办?
恢复得再好,回去种地估计也难了,这对于本就贫穷的孙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会尽力争取,叔,相信我。”他只能这样承诺。
请收藏本站:www.7d0770.sbs。笔趣阁手机版:m.7d0770.sbs
他们对事发当日的目击者、以及各级干部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了解,还调取了大量佐证材料。
调查组的临时办公室里,
坐在陈江对面的是一名女上尉军官,边上还有一名男士官,两人看上去都十分年轻。
女上尉留着短发,发梢整齐地贴着耳际。
“陈江是吧,我叫唐心怡,是这次调查组的成员。”女上尉一边做着自我介绍,一边干练的把录音笔端正地摆在两人之间的桌面上。
唐心怡?这不是何晨光的女朋友么?
我艹,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陈江心里一万头草泥马经过,在原著里,唐心怡虽然人长得很漂亮,但手上功夫相当了得,代号“燕尾蝶”。
她的作风是相当泼辣的。
果然,唐心怡见陈江没有反应,立刻追问道:“请你如实陈述事发经过。”
“唐上尉,我已经说过几十遍了。”陈江颇有些不耐烦,同样的问题,反复问,而且是不同的人反复的问,这有必要么?
“陈副营长,请你配合!这是我的工作。”唐心怡虽然没有动怒,但她的语气冷的像冰。
这是讯问的一贯套路,同样的问题问你好多遍,如果是谎言,就容易有漏洞或者出入,就可以找出疑点来突破。
没办法,陈江现在只能听她的,所以又一五一十的把事发当天的情况说了一遍。
唐心怡带来的助手记得很快,她问得更是细,可以说是所有人中问的最仔细的那个。
“陈副营长,你为什么单独对七连加大训练量?是不是因为你对七连还有一种执念呢?”唐心怡终于抛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但陈江的思维反应极其敏捷,同样的问题他也回答过好几次了,
“我只是觉得七连不应该这么弱,就好像一名班主任,觉得班里的一位同学天赋不错,但不够努力,我鼓励他好好学习吧,这有错么?”
“但是你的训练量一下子就上去了,新兵很容易不适应,最终出事故。”唐心怡毫不客气。
陈江笑了,
“唐上尉,我能问你一个问题么?”
“什么?”
“你上过战场么?”
“.”唐心怡是军校毕业的,哪上过什么战场,何况现在是和平年代,想要上战场也不可能啊。
于是她反问道,“你难道上过?”
陈江很严肃的点了点头,“我确实上过,亲眼看到过自己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倒在敌人枪口下!”
“你说的是委内瑞拉的那次?”唐心怡看过陈江的档案,所以知道他确实经历过实战。
陈江点了点头,“我说这个,不是为了显摆我的经历,而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情,那就是,训练的时候如果不贴近实战,不玩命的练,那么真到了战场上,就会很容易丢掉性命。”
“我们是军人,而且是主力机步团,一旦国家有战事需要我们上前线,我们就必须随时拉得出去,打得出彩!如果因为担心训练量大就对战士们放松要求,这是对他们不负责任,也是对我身上的这身军装不负责任!”
唐心怡显然没有料到陈江会说这些话,
她是军区司令部特战科研中心狙击手课题组的科研干部,军区军事游戏办公室主任。
军区从清h大学挖来的特殊人才!
她虽然学历只有本科,但在计算机方面却是相当的出类拔萃,
所以这个岗位可不是让她玩游戏的,主要是研究部队数字化与信息化工作的,只是她这个科室还处于草创起步阶段,因此这次被军jw抽来参与事故调查。
刚开始,她是有些排斥的,因为在她的印象里,陈江这些军官都是不懂先进技战术的“土包子”,只会用最传统的方法来训练部队。
所以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她的认知里,部队就应该是高科技化,只要坐在信息指挥中心里点点鼠标,导弹无人机什么的就杀了过去,自己这边是不需要付出什么伤亡的。
但陈江的档案却极为不同,
首先他也是信息化工作的先行者,据说还搞出了名堂?这让她颇有些不服气,一个没读完大学的家伙,能搞出什么信息化成果?
其次就是他这次确实捅了大娄子,上级对训练安全问题那是三令五申,而现在对他很不利的一点就是:之前这个连事故率为0,他一来当军事主官,没多久就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
“对于这起事故,你要有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得到从轻处理。”唐心怡无力反驳陈江的话,这才把这句套话挂在了嘴边。
可陈江对此却极为反感,他直接站了起来,“唐上尉,你不要拿官话来压我,我的态度很明确,该是我的责任,我不避不让,不该是我的责任,我坚决不认!”
“好了,我知道的都已经说完了,要是没什么别的事情,我就去抓部队的训练了。”陈江戴上帽子,敬了个礼就直接离开了。
这把唐心怡真是气的够呛,这态度如此恶劣,到底是谁犯了错误?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陈江来找自己谈话呢。
“唐主任,这人真是嚣张,咱们要不是把他对抗组织审C写进去?”边上的助手小声嘀咕了一句。
他们的报告,最终会提交给上级部门研究讨论对陈江的具体处理,因此其中的份量还是很重的。
“你想什么呢?你看我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吗?这段不写了,就把事实讲清楚就可以了,我们的调查要讲究实事求是,不添加个人感情色彩。”
陈江出门后感觉到十分心烦意乱,干脆回部队监督连队训练。
事故虽然出了,但训练决不能放松。
“陈副营长!可算是找到你了!”
陈江听到喊声回头,看见团部通讯员小李气喘吁吁地跑来,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什么事?”陈江擦了擦手上的沙土,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通常只有坏消息时,通讯员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孙克明的父母来了,”通讯员压低声音,眼神闪烁,“团长让我立刻找您回去。”
“知道了。”他简短地回答,转身对正在训练的士兵们喊道:“继续训练!”
姜发挥小跑过来,压低声音问:“是克明的事?”
陈江点点头,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父母来了。”
姜发挥的表情瞬间凝固:“他们知道了吗?”
“应该只知道受伤,不清楚具体情况。”
“我和你一起。”姜发挥不由分说地跟上。
团部接待室里,一对年近六十的夫妇拘谨地坐在长椅上。
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膝盖上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女人则是一身灰布衣裳,双手不停地绞着衣角。
他们脚边放着两个印着“尿素”字样的蛇皮袋,鼓鼓的,隐约露出几个罐头和水果的轮廓。
这就是孙克明的父母。
陈江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才推门进去。
“叔,婶,我是孙克明的副营长陈江。”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孙父立刻站起来,黝黑的脸上挤出笑容,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陈营长好!”
他伸出粗糙的大手,又想起什么似的在裤子上擦了擦才握住陈江的手。
孙母也跟着站起来,嘴唇颤抖着:“俺家克明.他咋样了?团长说他在医院,伤得重不?”
陈江感觉喉咙发紧。
他瞥了眼龙凯峰,后者立即朝他使了个眼色,
陈江会意,没有选择回答,而是给他们加了点水,
“叔,婶,先喝口水。”然后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你们是怎么过来的?路上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孙父连连摆手,“部队给买的卧铺票,俺这辈子头一回坐呢!”他的笑容里带着朴实的骄傲,却又很快黯淡下来,“就是.就是接到电话说克明受伤了,孩子他娘一宿没合眼”
孙母的眼圈已经红了:“领导,俺家克明从小身子骨结实,当兵三年没生过病,这回是伤着哪儿了?严不严重?”
陈江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该怎么解释那个在村里放了炮仗庆祝儿子参军的老父亲,现在要面对的是一个无法继续适应部队训练的儿子?
参谋长林晓适时地插话:“叔,婶,具体情况还是去医院看了再说吧。团里已经安排好了车,咱们现在就能过去。”
孙父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
老农民敏锐的直觉让他察觉到了什么,但他什么都没问,只是默默拎起了那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这是克明最爱吃的落花生,他娘亲手做的.还有晒的地瓜干.”
去医院的路上,孙母一直紧紧攥着那个印着“尿素”字样的袋子。陈江从后视镜里看到,她时不时抹一下眼角,却又在丈夫看过来时强装镇定。
“克明在部队表现很好,”陈江试图缓解凝重的气氛,“每次训练都抢在前头。”
孙父的眼睛亮了一下:“真的?”他的语气里满是骄傲,却又带着心疼,“他从小就很要强,就是咱家的这个条件差了点,不然当初就让他去读高中了。”
军区医院的白色大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陈江带着二老穿过长长的走廊,
孙母的脚步开始发颤,不得不扶着丈夫的手臂。
病房的门开了。
病床上的孙克明看到父母的一瞬间,他的眼睛顿时瞪大了,随即泪水夺眶而出:“爹娘.”
孙母的视线第一时间落在儿子身上,然后缓缓下移——那打满石膏的右腿,像一把尖刀刺进她的眼睛。
“我的儿啊~~~~~~!”
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彻整个病房。
孙母扑到床前,颤抖的手悬在右腿上方,却不敢触碰。
她的哭声像是要把这些年的辛酸和期待都哭出来,整个人瘫软在地上。
孙父站在原地没动,但陈江看到老人家的手在发抖,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慢慢转过头凝视着陈江,“首长,你跟俺说句实话,克明的腿,是不是残废了?”
这时候楚宁走了进来,正好听到孙父问,于是她赶紧回答,“不会的,他只是受伤,我们已经帮他接上了肌腱和神经,脊椎也没有问题。
孙父一听,疑问的问道,“那为啥他的右腿成这样了?”
“这是石膏固定,只要等他养好了,就可以下地走路的。”楚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表达出来。
孙克明的眼泪也忍不住的流了下来:“爹,对不起我.”
“别哭!一个大男人哭,丢人不?你还是个军人哩!”孙父突然提高了声音,又立即压低,“活着就好,腿也保住了,这就要知足了。”他说着,自己却哽咽了。
陈江站在病房角落,喉咙发紧。
多么朴实的老百姓,只要自己的孩子活着,保住腿,这就够了!
从今天开始,陈江对于训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一定要严管厚爱,尽全力不让战士受伤。
病房里的空气沉重得让人窒息。
护士进来换药,看到这场面也红了眼眶,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品。
“医药费”孙母突然开口,声音干涩,“部队能给报销多少?”
这个问题像刀子一样扎进陈江心里。
他知道孙家的经济状况,供孙克明读书已经掏空了家底,现在儿子受伤住院,他们第一想法就是治不治得起病,更不用说后期的康复了。
“叔,这个您不用担心。”林晓表态了,“团里会全额负责克明的医疗费用,还有一笔额外的补助。”
“那可使不得,能包看病已经是敢情好,哪敢要什么补助。”孙父非常本分的说道。
从病房里出来,陈江送二老去部队招待所休息。
孙父走在他边上,在走廊拐角处突然拉住陈江。
“首长,”老人的声音压得很低,“克明以后.还能留在部队吗?”
陈江知道,如果让孙克明就这么回去了,他们这个家怎么办?
恢复得再好,回去种地估计也难了,这对于本就贫穷的孙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会尽力争取,叔,相信我。”他只能这样承诺。
请收藏本站:www.7d0770.sbs。笔趣阁手机版:m.7d0770.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