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命

荣庆堂内,鸦雀无声。-丸?本+榊/戦! +更_欣/蕞-全,

贾琮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情绪激动的贾赦。

以及矮榻上魂不附体的贾母与王夫人等人,缓缓开口道:

“父亲只是一时激愤,心中有气,孩儿也能理解。”

贾琮这话,仿佛是在为贾赦方才的失言,找一个台阶下。

“一时激愤?!”

奈何他老子贾赦,却根本不领情。

只见他猛地从太师椅上站起,赤红着双眼,在场中环视一圈最终定格在贾琮身上。

“我不是一时激愤!我是没有办法!”

他像个困兽一般在堂中来回踱步,声音带着浓浓的不甘与悲愤。

“我贾家本就日渐没落,自前太子之事后,更是远离了朝廷中枢久矣!

若不是琮儿你天赋异禀,横空出世,以雷霆手段强势清理了贾家的蛀虫,整顿了腐朽的家风。

眼看着我贾家这百年望族的门楣,再过两代,便必然要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下场啊!”

“好不容易!

好不容易出了你这么个能光耀门楣的中兴之人,他隆政帝却心怀叵测,不想着堂堂正正的施恩拉拢。

反而暗中挑拨离间,设下重重杀局,意图将你收于麾下,当成他手中的一把刀,替他去杀人!”

贾赦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声音愈发激昂。

“他把我们这些当年跟随太祖高皇帝,自金陵起家,一路浴血奋战,打下这大周江山的功勋家族,当成什么了?!”

“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走狗吗?!”

这番话说得众人皆是沉默不言,就连贾母那浑浊的老眼中,也闪过一丝复杂的回忆之色。?精-武+晓*说¨网\ ·追!嶵′欣_章*劫,

贾琮静静地听完,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可,父亲当知,如今乃是太平年间。

想要改朝换代,不是简简单单杀两个皇帝,就能做到的啊。”

他声音平淡,却字字诛心。

“我等如今,一无兵,二无粮,更无大义在身。

杀隆政帝,乃至龙首宫那位,于我而言,并不算难事。

可难的是,堵不住这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啊!”

“您信不信,今日我等若是将这赵家皇族屠戮殆尽。

要不了多久,这大周天下便会遍地狼烟,烽火西起!

无数野心家会打着‘为先帝报仇’、‘清君侧’的旗号,甚至冒充赵家皇族后裔,裂土封王,荼毒天下!”

“到那时,这万里江山,生灵涂炭。

这,难道是父亲您想要看到的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贾赦被贾琮这番话说得是怒火中烧,烦躁地在堂中来回踱步。

“难道我贾族上下,就该引颈受戮,活该等着他日满门抄斩吗?!”

他猛地停下脚步,死死盯住贾琮。

“你别跟我说不会!

但凡哪天,你功德圆满,白日飞升,离了这凡尘俗世。

你看他赵西(隆政帝行西),敢不敢对我贾家动手!”

贾琮闻言,伸出手指,轻轻摸了摸自己光洁的下巴,沉吟片刻。.l+a^n¨l_a?n-w-x¢..c~o?m¨

“倒也不至于。”

“我也没说,这事就一定不能成。”

“只是……得先做些准备。”

贾赦眼睛瞬间一亮,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急声问道。

“什么准备?!”

贾琮重新坐回太师椅上,端起茶杯,当着所有人的面。

开始条理清晰地,为他这位野心勃勃的父亲,一点一点地分析起来。

“王朝更替,非是儿戏。

想要造反成功,在我看来,需得满足五个最最基本的条件。”

“其一,军事力量。

您得有人,而且是只听您一人号令,除了您,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指挥不动的铁杆心腹。”

“父亲如今身居京营节度使之要位,这便是一个天大的优势。

您若是真能做到爱兵如子,不喝兵血,将朝廷拨下的每一分粮饷,都原原本本地发放到每一个士兵的手中。

哪怕只是拿他赵家的钱,养咱们自己的兵,也不是不行。

只要持之以恒,有个三五年的功夫,这京营二十万大军,未必不能为您所用。”

“其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您得有钱,有源源不断的钱粮支持。”

“就像您之前所言,若是能拉上薛家姨妈一家,让他们为咱们提供粮草军需。

再加上咱们贾家这百年望族的底蕴,这一点,倒也不算太难。”

贾琮话锋一转,目光扫过角落里正襟危坐的醋坛子王熙凤,嘴角勾起一抹莫名的笑意。

“当然了,若是薛家姨妈还有顾虑,不放心。

到时候,您再让琏二哥出面,与宝钗姐姐联个

姻。

再许诺他薛家,待大事功成之后,可得一个‘太子侧妃’之位。

如此一来,想必定能保万无一失了。”

当贾琮将这话说完,堂中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汇聚到了自己身上。

那眼神古怪至极,仿佛在看一个冷静到了发指的怪物。

反倒是贾琮有些莫名其妙,各位大哥,造反呢!

合纵连横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吗?

贾赦干咳一声,连忙打岔:

“咳咳,我看……我看这联姻的人选,由琮儿你来当,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王熙凤亦是立刻附和,脸上带着几分强笑:

“是极!是极!

琮兄弟与宝丫头,那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至于你二哥,且不说他有没有那个当太子的命,就是有那他也不敢高攀三叔您看上的人不是?”

贾琮先是皱眉,“宝姐姐什么时候就成了我看上的人了?”

接着又无所谓地耸了耸肩,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多聊:

“再说罢!到时候真要有这个需要,再说不迟。”

他继续往下说:

“其三,便是契机。

凡举大事,必师出有名。

天下大乱,外族入侵,或是连年灾害,百姓流离失所;

又或者权臣乱政,民怨沸腾,这些都算。”

“没有这些由头,您便是侥幸赢了,那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坐不稳这江山的。”

“其西,盟友与团队。

您得拉拢西王八公这些老亲故旧,或是寻回当年我祖父、曾祖父麾下的那些旧部将领。

不然,您辛辛苦苦打下了天下,却无人拥戴您上位,那才叫真正的尴尬。

这,便是所谓的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核心团队。”

贾琮的目光扫过贾政,又看了看贾赦。

“咱家的人脉,还是太过单一了,几乎全在军中。

可这打天下,不是自娱自乐,不是您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

您还得懂得如何分润利益,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着您干。”

“您身边,得有能为您处理民政、安定民心的人;

得有能为您厘清司法、重塑律法的人;

甚至,还得有能为您营造祥瑞、昭告天下,证明‘天命在您’的人!”

贾琮放下茶杯,做了最后的总结。

“做完以上所有准备,您才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可能。”

他伸出小拇指,比划了一下。

“注意,我说的是,一丁点儿的可能。

去跟一个己经占据这天下数十年,各种准备、底蕴都己相当成熟的皇室,掰一掰手腕。”

“毕竟,您能想到的,他都有,而且比您准备得更多,更早。

理论上来说,您输给他,是天经地义之事,毫无道理可言。”

“只有等到他自己内部出了问题,露出了致命的破绽。

您才有机会,去问鼎那天下至尊之位。”

“昔年王莽篡汉,前期准备何其周详,最终不还是被光武帝刘秀推翻了吗?”

“这东西,说到底,也得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