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是儿臣愚钝
大皇子看到上面的印章,其实他自己早就知道,这是自己伪造出来的,又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父王,是儿子愚钝,一时没有分辨清楚这上面,到底是不是你的印章,居然被人骗了,但是幸好没事,而且我让底下的军师,一直都在守着那边,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情。”
他轻描淡写的说,就是为了让皇上不起任何的疑心。
并且他都已经表现得很乖巧了,皇上总不能在这上面责怪他吧,而且他和皇帝的关系,一直都是如此。
当着众人的面,他都已经这么说了,皇帝也是一个极其在乎面子的人,必然不会在这件事情上,继续计较的。
果不其然,皇帝的脸色好了很多,他知道也许是自己想多了,不应该在这种时候,给自己儿子脸色看。
也是因为有些人欺骗,但是再怎么样,也不能没有抓住证据,就把一切都推到李承乾的身上。
“这次看来是你疏忽了,以后一定要记住这种教训,总不能被人骗了一次之后,还会要骗第2次吧,那样的话,你可真的是太蠢了。”
听到父皇这么说,他一点也不觉得难堪,甚至他脸上带着窃喜,认真的点头。
“父皇教育的是,是我没有注意,上当了。”
但是没有造成更难堪的后果,皇帝也不好抓住把柄,所以他心里即使再生气,也只能把自己的气忍着。
范闲在一旁表示自己学到了,他平时以为大皇子,是一个很笨的人呢,毕竟在皇帝的面前,他很多时候都一直表现的逆来顺受。
甚至皇帝让他去边关,他就去边关了,没想到人家大智若愚,在皇帝面前,总是能够轻松的化解一切的困难。
至于李承乾,他端端正正的站在那里,这次他打了胜仗,但是在过来了以后,立马就把兵符,直接放在了书桌上。
“父皇,这一次的敌方,一直都在偷袭我们,而且也在干扰北方的粮食,我们这次把敌人打过去了,不过还有一些情况没有解决,希望父皇能够下一道圣旨,把那些敌人逼到更远的地方。”
本来皇帝是要找由头,来收拾李承乾的,可是人家一过来就把兵权交到了你手上,并且也没有打算要把兵权握在自己手上的意思。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惩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皇帝感觉到自己的一口气憋到了肚子里,他本来惩罚那个儿子,可是那个儿子没有逮住把柄,他就准备将所有的矛头,放在另外一个儿子身上。
好家伙,他连另外一个儿子的错处都没有找到。
庆帝感觉自己的心里都快要堵得慌了,但是在这种事情面前,他只能皮笑肉不笑的把兵符接下来。
如果他不想接的话,那就是他这个做皇帝的不仁慈,而且也会让别人觉得,他这个做皇帝的是在故意为难儿子。
“辛苦你们要在那里跑一趟了,幸好事情都已经解决了。”
他在说话时,范闲站在一旁,并没有表示有任何的言语。
皇帝突然想到李承乾的身边,也没有几个贴心的人,要不还是塞几个美人过去吧。
这样也能够监视自己的儿子,儿子无论做了什么事情,他都是知道的。
如果说在儿子的身边没有任何的眼线,他害怕这个儿子,终究有一天还是会造反的。
“这次你们也打了胜仗,想要什么样的赏赐,直接说出来,你们想要的,我一定会给你们的,何况你们这次做的事情,老百姓都特别的高兴呢,我听说回来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在夹道欢迎你们呢。”
听到父王的话以后,大皇子自然知道这只是一个试探罢了。
这样的试探,如果他们真的接触的话,那真的就是不知好歹了。
而且很有可能会被皇帝给抓住把柄的,他不是一个傻子,所以在这种时候,他一定要拒绝上皇帝的当了,要是真的上当,那可就完蛋了。
“父王,我本来就是不应该过去的,我这次做错了事情,父王如果能够原谅我,那就已经是特别好的赏赐了,我相信父王一定宽容大度,不愿意和我计较,但是我这个人难辞其咎。所以这一次,我愿意接受惩罚。”
大皇子直接以退为进,这么说话让皇帝也不好在他的身上下什么惩罚了,但凡下了惩罚,那就是皇帝有些吹毛求疵。
非要和自己的儿子过不去了,如果他不惩罚的话,那他心里也不舒服,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皇帝嗓子干巴巴的,拿起一旁的茶杯喝了一口,立马就训斥旁边的小太监,倒的茶有些太热了,糕点有些太硬了。
无非就是因为心里的一口气,没有办法解决,所以总是要把这一口气发泄到小太监的身上。
“既然你都已经这么说了,那这一次就不给你什么赏赐了,让你好好的磨练一下心态,以后可千万不要上当了,要是有人敢欺负你的话,还有父王在你的身后撑腰呢,你也算是一个懂事的了,现在都已经长大了,那就不要动不动的上当。”
听到父王都这么说了,大皇子表示自己知道了。
李承乾的眼神又放到了李承乾身上,他已经想好了什么赏赐,但是他并没有主动说出来,他就是要让李承乾说出来,好看看李承乾的野心是什么。
“太子,你想要什么样的赏赐,你这次做了很好的事情,无论你想要什么,你都可以大胆的说出来,你放心,父王一定会满足你的,你是我最看好的孩子了。”
他在说话时眼神一点都不愿意错过,甚至把李承乾脸上的表情,一直都观看的特别仔细,生怕错过了其中一个。
“这一次我让大哥过来帮忙了,本来这件事情,也跟大哥没有任何关系,是我自己擅自主张,而且这一次我没有抓住敌方的头目,我觉得就算领了赏赐,我心里也会不安心的。”
“但既然这是父王的恩德,我若是不接的话,那有损父王的面子,不如这样吧,儿臣还没有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