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集:走出国门
糖龙跨海
船舷外的浪涛卷着碎金般的阳光,阿竹指尖捻着块透明的糖片,看它在海风里渐渐凝出细密的纹路。"这海盐气倒让糖液更紧实了。"她转头时,见风痕正将一叠油纸包好的麦芽粉塞进木箱,温如霜则在清点那册泛黄的糖龙图谱,书页间夹着的风干花瓣簌簌作响。
三个月前,那些金发碧眼的异乡人带着翻译找到双生谷时,阿竹正蹲在灶台前搅着琥珀色的糖液。为首的男人举着相机,镜头里映出她指尖翻飞间渐渐成形的龙尾,鳞片上还沾着未干的糖霜。"神奇的东方魔术。"翻译的声音带着惊叹,递来的烫金请柬上印着陌生的文字,边缘烫着银线缠绕的龙纹——那是他们照着画册里的糖龙仿制的。
此刻木箱里整齐码着铜锅、竹刀和密封的糖块,最底层藏着包从村口老槐树下挖的泥土。"王伯说带着故土,手艺就不会散。"风痕拍了拍木箱,铜锅碰撞的脆响混着海浪声,像极了谷里熬糖时柴火噼啪的节奏。
登陆时正是清晨,码头上飘着烤面包的香气。接待他们的艾琳娜小姐穿着缀蕾丝的长裙,看见温如霜背着的竹篓眼睛发亮:"这就是传说中能拉出龙的神奇竹子吗?"她身后跟着的孩童们踮脚张望,忽然指着阿竹鬓角别着的糖花惊呼,那是她出发前用余料捏的牡丹,阳光照透时像块流动的琥珀。
首场展示设在市政厅前的广场。搭建展台时,围观的人渐渐围成圈,有人对着铜锅拍照,有人好奇地戳了戳装糖块的陶罐。当阿竹舀起煮沸的糖液倒在青石台上,金黄的浆液在晨风里微微颤动,人群里发出整齐的抽气声。
"要开始了。"温如霜轻声提醒,将竹刀递过去。阿竹掌心沾了点蜂蜡,按在糖液上时腾起细白的雾气。她手腕轻转,糖液随着手势慢慢挺起,风痕适时递过沾了芝麻的竹杖,在她拉长的糖条上轻轻一压,立刻浮现出两列细密的鳞片。
"龙角要用七分力拉。"阿竹低头对凑近来的艾琳娜说,看着她蓝眼睛里映出的糖龙雏形。忽然一阵风吹过,刚捏好的龙尾微微变形,风痕眼疾手快地用铜铲托住,温如霜撒了把晒干的桂花粉末,甜香瞬间漫开,人群里爆发出掌声。
当那条三尺长的糖龙终于昂首时,阳光恰好穿过它半透明的身体,鳞片上的糖霜像落了层碎星。艾琳娜的小儿子举着棒棒糖凑过来,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龙爪,突然喊道:"它在动!"众人细看,原来糖龙尾巴还在微微颤动——那是余温未散的缘故,却让广场上的惊叹声浪更高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在教堂的活动室开起了小课堂。最初来的多是孩子,捏着糖液的小手粘得满脸都是,却执意要给糖龙装上翅膀。"东方的龙没有翅膀哦。"阿竹握着一个金发男孩的手,教他用竹刀划出云朵般的龙须,"但它能腾云驾雾。"男孩似懂非懂,却认真地在糖龙身下捏出几朵歪歪扭扭的云。
有天课后,面包师皮埃尔捧着刚出炉的牛角包来换糖龙。他的面包房就在街角,玻璃窗里总摆着撒满糖霜的点心。"我想在面包上做龙的花纹。"他指着画册里的糖龙说,掌心沾着的面粉蹭到纸页上,像落了场细雪。阿竹教他用融化的糖液在面包坯上勾勒,温如霜则帮他调了点可可粉,让龙纹更清晰。三天后,皮埃尔的橱窗里摆出了盘着糖龙的长棍面包,排队的人从街角绕了半圈。
温如霜在图书馆找到本十七世纪的游记,泛黄的书页上画着个类似糖龙的图案,旁边注着"来自东方的蜜糖奇迹"。她把画册摊在课堂桌上时,正在揉糖液的老太太们都围了过来。"原来几百年前就有人见过。"白发苍苍的安妮颤抖着抚摸画像,她的糖龙总是捏得格外小巧,说是要寄给远方的孙女。
风痕发现这里的蜂蜜比谷里的更浓稠,试着加在糖液里,熬出的糖龙竟带着淡淡的花香。他把这个发现告诉酿蜜的农夫,对方第二天就送来几罐不同花种的蜜。当薰衣草味的糖龙在市集上出现时,举着相机的人们排起了长队。
最热闹的是小镇的丰收节。他们被邀请在广场中央搭起展台,阿竹和温如霜忙着教孩子们捏糖龙,风痕则支起铜锅演示熬糖。夕阳西下时,大家举着自己做的糖龙合影,各式各样的龙形在暮色里闪着微光——有的龙身缠着面包师做的麻花,有的龙爪握着安妮织的毛线球,还有个孩子给糖龙套上了小牛仔帽。
离开前那晚,艾琳娜带着众人在海边燃起篝火。皮埃尔烤了条巨大的面包,上面盘着用糖液做的长龙,龙嘴里还含着颗发光的玻璃珠。"这是我们的龙了。"艾琳娜切开面包分给大家,甜香混着海风漫过沙滩。阿竹看着火光里人们手中的糖龙,忽然想起出发时王伯说的话:"手艺走多远,根就有多深。"
登船时,安妮塞给阿竹个布包,里面是十几个她捏的小糖龙,用蜡纸层层裹着。"等春天花开,我们就按你教的法子熬糖。"她指了指远处的田野,"到时候寄给你们看。"船开时,岸边的人们举着自己做的糖龙挥手,那些或笨拙或精巧的龙形在晨雾里晃动,像群正要起飞的金色精灵。
风痕站在船舷边,看着糖龙图谱里夹进的薰衣草标本,忽然笑了。阿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温如霜正对着信纸写写画画,纸上是新画的糖龙图样,龙角上还缠着圈小小的花环。海浪拍打着船身,铜锅里剩下的糖块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仿佛还在继续编织着未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