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集:学生作品展
糖色天光
九月的风卷着桂花香钻进明德小学的玻璃展柜,十六岁的林小满踮脚调整展签时,鼻尖蹭到了\"现代糖龙飞天图\"边缘的糖霜。那层薄如蝉翼的糖衣在阳光下泛着虹彩,她慌忙收回手,指腹还沾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糖甜香。
展厅里突然响起倒抽气声。穿藏青色中山装的老馆长正站在这幅作品前,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浑然不觉。糖龙从纸面跃起的弧度里,能看到孩子们用镊子捏出的鳞片——有的歪歪扭扭像刚破壳的雏鸟,有的被指尖温度熔出细小的凹痕,却在拼接后形成了穿越云层的磅礴气势。
\"这龙角......\"馆长指尖悬在半空,声音发颤。龙角不是传统的珊瑚状,而是用半融化的糖条拧成螺旋,顶端嵌着两颗玻璃珠,是孩子们偷偷从跳房子的弹珠里挑的。珠面反射着窗外的银杏叶,倒像是龙角在吞吐金辉。
展厅东侧传来细碎的争执。扎羊角辫的女生正踮脚够展柜顶层,她的\"紫藤糖龙\"尾巴断了一截,黏在旁边男生的\"机械龙\"翅膀上。\"我熬的糖太脆了。\"女生眼圈泛红,男生却突然把自己的作品往她那边推了推:\"这样正好,我的龙载着你的飞。\"
穿蓝布衫的老艺人陈阿婆蹲在展台前,手指轻轻拂过一尊巴掌大的糖龙。这是留守儿童小宇的作品,龙身刻着歪歪扭扭的\"爸爸妈妈\",糖料里混着没搅开的红糖粒,像没擦干净的泪痕。上周公益课堂结束时,小宇把脸埋在她怀里哭:\"阿婆,糖龙会飞吗?能飞到广东吗?\"
\"会的哟。\"陈阿婆当时摸着孩子的头,袖口沾着没干的糖稀,\"糖龙有灵性,能带着念想飞。\"此刻她望着展墙上的照片——小宇举着作品笑得露出豁牙,龙尾的糖丝被风吹得飘起来,真像要腾空而去。
展厅中央的旋转展台上,\"现代糖龙飞天图\"在射灯下逐渐显露出更多细节。龙腹下的云朵不是质感,而是用网眼糖片叠出镂空层次,透过糖片能看到后面的城市剪影——有孩子们用糖粒拼的教学楼,用糖条弯的共享单车,甚至有个捏得歪歪扭扭的机器人,正举着小旗子跟在龙尾后面。
\"这是用了七种糖料调的色。\"美术老师王芳凑过来,声音里带着骄傲,\"孩子们发现冰糖熬到不同温度,会变出从透明到琥珀色的渐变。最上面那层接近无色的,是他们守在灶台前熬了三个通宵才成的。\"
馆长突然转身,目光扫过展厅里此起彼伏的闪光灯。穿校服的孩子们正围着自己的作品叽叽喳喳,有个男孩在给参观的老人讲龙爪的画法:\"陈爷爷说这里要留三个分叉,像握着东西的样子,我们加了个篮球,因为我想让龙也会打篮球。\"
玻璃展柜的倒影里,老馆长看见自己鬓角的白发。他想起年轻时在博物馆仓库里见过的清代糖龙,金丝楠木盒里垫着红绒布,龙身线条一丝不苟,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此刻那点空缺被眼前的稚气填满——有个孩子在作品说明卡上画了个笑脸,旁边写着:\"我的龙喜欢吃冰淇淋,所以嘴里有草莓味的糖。\"
闭展前半小时,馆长走到林小满身边。少女正用软布擦拭展柜,阳光透过她的发梢,在\"现代糖龙飞天图\"的龙睛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玻璃是防紫外线的。\"老馆长声音很轻,\"能让糖龙的颜色保存得久一点。\"
林小满猛地抬头,看见馆长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个牛皮笔记本。\"下周来博物馆库房吧。\"他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上面是幅铅笔素描,\"民国二十三年的糖龙残件,龙翼上有类似的镂空花纹,你们说不定能看出新东西。\"
暮色漫进展厅时,工作人员开始给展品套防尘罩。林小满最后看了眼自己的作品,龙背上坐着个捏成宇航员模样的糖人,头盔是用透明糖片做的,里面塞了片干花——那是她奶奶种的茉莉,晒干前特意让她别碰,说要留着\"给会飞的东西做伴\"。
锁门时,传达室的老张说看见天边有朵云像龙。林小满跑出教学楼,正撞见夕阳把云层染成蜜糖色,风卷着桂花香掠过鼻尖,恍惚间好像真有细碎的糖粒落在脸上。她想起陈阿婆说的话,糖龙的灵性不在精巧,而在每个捏糖人的人心里,都住着想飞的念头。
博物馆的车灯在街角亮起时,老馆长从后视镜里看了眼副驾驶座上的恒温箱。\"现代糖龙飞天图\"被裹在软布里,透过布料能摸到龙尾的弧度。他突然笑了,刚才给馆长办公室打电话的年轻人说,库房里那只民国糖龙的翅膀残片上,似乎真有个模糊的小印记,像颗没化完的糖粒。
夜风穿过梧桐叶的声音里,林小满掏出手机。班级群里在发今天的照片,有张是小宇举着自己的作品,背景里有位戴眼镜的女士正在抹眼泪,群里说那是刚从广东回来的小宇妈妈。少女低头打字时,指尖还留着焦糖的甜,像某种会发芽的秘密,在心里慢慢舒展成翅膀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