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小宋太优秀了,想挖!
何元飞看了看大家的进度,才跟宋晚秋介绍着,“虽然零件很多都需要手搓,但这样会更加容易保证好精度。”
“嗯。”宋晚秋点点头,钦佩地说,“我知道有些零件可能相对来说,精度要求的特别高,咱们的机床不一定能达到效果。但是咱们的研究员和老师傅们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真的太让我感动了。”
正好有一个老师傅放下了手里的工具,拿着尺子测量了一下,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兴奋地说,“成了!”
他的话让众人都围了过去,宋晚秋也不禁看了过去。
那个老师傅看了一眼宋晚秋,旁边的谭英华赶紧介绍着,“她就是给咱们画图纸的小宋同志。”
他这么一说,那个老师傅立刻把手里的零件递给了她,“小宋同志你好,你来帮我看看行不行?”
宋晚秋双手接了过来,仔细地看了看,这个是枪上的一个小零件,但是非常的关键,可以说精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她对于这个零件的印象非常深,一拿过来,老师傅又给她递过来了精度尺。
宋晚秋测量了一下,果然分毫不差,她仔细地又看了看,才指着其中一处地方,“师傅,这里有一个非常小的凸起,这个必须要弄掉。”
“小宋眼神真好!”老师傅拿过来看了又看,不禁对着她伸出大拇指,“这个位置一般人还发现不了,我现在就去弄。”
何元飞满脸的欣赏的,盯着宋晚秋,想要把她要过来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等有空,他去问问办公室问问,看看宋学文怎么想的,再让他去跟自已的孙女打听打听她的意见好了。
周围的人都不禁鼓掌着,宋晚秋的脸上红了红,“大家辛苦了。”
“不辛苦,我们一定会尽快把这款新枪做出来的,绝对不会辜负你的图纸!”有个研究员兴奋地说着。
他们都以为画这个图纸的会是个中年的男人,没想到,竟然是个这么年轻的小姑娘,还这么漂亮。
不过,他们也没啥想法,单纯就是欣赏而已。
毕竟,宋晚秋和江淮宴两个人处对象的事,全部队都是知道的。
谭英华也想让她帮忙看看冲锋手枪,这段时间,大多数都因为她的图纸太过完美,都去研究轻型冲锋枪,加上手枪的数据不是太好,大家的热情也不高了。
“小宋同志,之前你试过的那个新枪,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宋晚秋想起来那个80式的冲锋手枪,虽然设计的也比较独特,但实际上在后世没有被大面积的装备,只是配备给了一部分部队。
那支枪有些地方设计的有些落后,但是单兵作战的话,还算是非常的不错。
但是不久之后,就会有很多国外的先进武器会大量地涌入进来,80式冲锋手枪就会跟那些武器存在明显的代差感,这也是导致这款手枪没有大规模装备的原因。
谭英华带着宋晚秋到了冲锋手枪的研究的那个房间,把图纸给她看了看。
虽然大体上已经画了出来,很多地方也都标注的非常仔细了,但是还有些细节的地方,是他们没有注意到的。
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才让新枪的稳定性不够。
宋晚秋看了看,心里已经有数了,就点点头,“那我回去研究研究,要是能画出来的话,我就画出来,到时候把图纸给你们送过来。”
“哎呀,那可太好了!”谭英华笑着搓着手,“其实这款手枪,我还真的舍不得放弃……这是我们研究了很久,才研究设计出来的,我相信这款枪的实战一定会非常好!”
“确实,这么看上去还是非常灵活的,”宋晚秋点点头,肯定地说,“咱们华国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实际考虑的。”
“对对对!”谭英华像是找到了知已一样,点点头,“小宋同志,你果然能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之前第一次实测的时候,别的团的战士还说我们这些跟四不像一样……哼!”
他忍不住吐着苦水,毕竟是自已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东西,就像是自已的孩子一样。
被被人这么说着,就算是表面上不生气,也非常的难过。
“他们是没有看到这把枪的优点,我觉得再稍微改进一下,就会非常完美了,”宋晚秋拿起那张图纸,“那我就先带回去了。”
谭英华一直把她送到了门口,才恋恋不舍地回去了研究院,他有时候都想把宋晚秋留下,一起探讨下关于武器设计方面的,他相信,他们一定会非常的有话题的。
宋晚秋一定会让自已开拓思路,不会僵硬教条的。
……
宋晚秋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午休时间过了,她下午训练了一会儿,就跟另外一个同样来了月事的女兵一起提前下训了。
她回到家里,刚刚洗了个澡,给自已弄得清爽了一些,这个点江淮宴也回来了。
他轻车熟路地拎着一堆食材,换好了鞋就直奔着厨房里。
宋晚秋走过去一看他拿着的食材,都不禁愣住了,不但有少见的羊肉,竟然还有当归什么的中药材。
“你这是在哪里弄的?”宋晚秋吃惊地问着他。
这边的羊肉并不多,吃的也少,这个食材能弄到手,可真的很特别了。
“我让炊事班出去采买的时候,给我带回来的,”江淮宴说的极为自然,“羊肉温补,就算是热天喝了也有效果,还不会燥热。”
他可是跟炊事班那边学了不少关于温补气血的菜肴,为的就是这两天能够让宋晚秋能舒服一点是一点。
而且女生生理期的时候,会流失的更多,平时虽然宋晚秋的底子很好,但这个时期也要多补补。
炊事班那边因为部队有女兵,所以几乎也每天都会有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女兵生理期吃的菜。
只不过,炊事班的才不会准备那么多的中药材的,毕竟他们要做很多的饭菜,没时间弄得太细致。
炊事班的老王是看他对宋晚秋这么用心的情况下,才告诉了他很多关于温补的菜式的,很多是炊事班根本就不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