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六)a(94)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六)a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在绘图桌上,陈志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最后一张图纸小心地卷好。通宵工作让他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但看着桌上整齐排列的六套设计方案,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

"喝点咖啡。"朱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放在他手边,"都完成了?"

陈志远点点头,接过咖啡抿了一口,恰到好处的甜度让他嘴角不自觉上扬。"县一中的方案最难,老校区的结构问题太多,但我想到一个加固方法..."

他兴奋地指向其中一张图纸,手指在几个关键节点上比划着。朱丽凑近来看,发丝垂落,带着洗发水的清香。陈志远突然意识到自己靠得太近,耳根一热,赶紧后退半步。

"这个斜撑设计太巧妙了!"朱丽却浑然不觉,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图纸,"既保留了历史建筑外观,又解决了承重问题。陈志远,你真是个天才!"

这样的称赞让陈志远不知所措。在林雯眼里,他的工作不过是"画图民工"的代名词,而朱丽却能一眼看出他设计中的巧思。

"只是...基本的结构力学应用。"他低头整理图纸,掩饰脸上的热度。

朱丽笑着摇头:"县里请的三个专家都没想出解决方案,你一夜就搞定了,这还叫基本?"她拿起县一中的方案,"这套绝对是我们的王牌,周伟找的那家设计院根本比不了。"

提到周伟,陈志远的手指微微一顿。自从上周县教育局发布校园改造招标公告,这位副局长公子就频频出现在朱丽的通话记录里,每次都打着"讨论项目"的旗号。

"他今天也会参加汇报会?"陈志远尽量使语气显得随意。

朱丽点点头:"作为教育局代表。不过别担心,"她轻轻捏了捏陈志远的手臂,"我们的方案足够专业,他挑不出毛病。"

两小时后,陈志远站在县教育局会议室外,不断调整着领带结。他穿着朱丽为他买的藏青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但手心仍然不断渗出汗水。

"放松点。"朱丽替他整了整衣领,"记住,在专业领域,你比房间里任何人都强。"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周伟就在其中。他穿着定制西装,头发用发胶固定得油光水亮,正和几位评委谈笑风生。看到朱丽进来,他眼睛一亮,快步迎上来。

"丽丽,你今天真漂亮!"周伟直接无视了陈志远,想去握朱丽的手。

朱丽巧妙地将文件夹换到右手,避开了他的动作。"周科长,这是我们工作室的陈建筑师,今天由他主讲方案。"

周伟这才不情不愿地看向陈志远,上下打量一番,嘴角挂着一丝嘲讽:"久仰。丽丽总说你多厉害,今天可要开开眼界。"

陈志远抿了抿嘴唇,没有接话。他注意到周伟胸前的名牌写着"项目科科长"——看来副局长父亲已经为儿子铺好了仕途。

汇报会开始后,前三家设计公司的方案都中规中矩,评委们反应平淡。轮到周伟推荐的"远景设计"时,汇报人滔滔不绝地讲着"现代化智能化"等华丽辞藻,却对老校区的结构问题避而不谈。

"这个方案预算是多少?"一位白发评委突然发问。

"一千两百万左右。"汇报人回答。

会议室里响起低声议论。这个数字远超其他公司的报价。

"下一位,原点设计工作室。"主持人宣布。

陈志远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走向投影仪。当第一张图纸投射在屏幕上时,他感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喉咙一阵发紧。

"县一中始建于1952年,主教学楼为砖混结构..."他的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随着讲解深入,专业本能逐渐占据上风。他详细分析了老建筑的现存问题,然后展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不是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巧妙的加固和局部改造,既保留历史风貌,又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这个斜撑设计..."他指向一个关键节点,声音变得坚定有力,"利用原有廊柱作为支点,在不影响使用空间的前提下,将承重能力提升了40%。"

评委们开始交头接耳,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照。陈志远瞥见周伟阴沉的表情,心里掠过一丝快意。

"预算呢?"那位白发评委再次发问。

"七百八十万。"陈志远回答,"如果采用本地建材和施工队,还能再降5%。"

这个数字引起一阵骚动。陈志远继续解释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包括利用旧建材、优化施工流程等。他的声音越来越自信,手势也变得自然起来。

"最后,我们在屋顶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每年能为学校节省30%的绿化用水。"他展示最后一张图纸,"这不仅环保,还能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案例。"

汇报结束时,几位评委自发鼓起掌来。白发老人甚至走过来拍拍陈志远的肩膀:"小伙子,思路清晰,方案务实,很难得啊!"

朱丽在一旁笑得眼睛弯成月牙,而周伟的脸色则难看得像吞了只苍蝇。

回程的出租车上,朱丽兴奋地翻看评委们的联系方式。"李局长——就是那个白头发的老先生——特意留了电话,说想请你帮忙看看他家的老房子!还有一中校长约我们明天去现场勘察..."

陈志远靠在座椅上,感到一阵疲惫后的轻松。汇报比他预想的顺利,那种被专业人士认可的感觉陌生又美妙。

"周伟看起来不太高兴。"他轻声说。

朱丽哼了一声:"他推荐的'远景设计'报价比我们高一半,方案却漏洞百出,这下在他爸面前丢脸了。"她转向陈志远,眼睛闪闪发亮,"但你知道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吗?所有人都看得出你比他找的那些'专家'强多了!"

陈志远望向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胸口涌起一股暖流。在专业领域,他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长期的自卑让他习惯了隐藏光芒。今天,是朱丽把他推到了台前,让他被看见、被认可。

"谢谢你。"他轻声说。

朱丽歪头看他:"谢我什么?"

"谢谢你相信我能行。"

朱丽握住他的手,十指相扣。"我只是让金子发光而已。"

回到老屋,他们发现院子里停着一辆熟悉的黑色轿车。朱丽的笑容瞬间凝固:"我妈的车。"

朱母站在客厅中央,正在审视墙上贴的设计草图。听到动静,她转过身,目光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停留了一秒,嘴角抿成一条直线。

"妈,你怎么来了?"朱丽松开陈志远的手。

"来看看我女儿的工作环境。"朱母的声音很平静,"顺便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我托人打听了,林雯确实怀孕了,而且确定是陈志远的孩子。"

这句话像一记重拳击中陈志远的胃部。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确认的消息仍然让他呼吸困难。

"不可能!"朱丽立刻反驳,"他们离婚前就..."

"四个月的身孕,离婚前两个月怀上的,时间刚好吻合。"朱母冷冷地说,"医院有记录。"

陈志远扶住门框,脑海中闪过与林雯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那天他刚从工地回来,满身尘土,林雯却异常热情...

"就算如此,"朱丽的声音打断了回忆,"那又怎样?孩子归林雯抚养,陈志远只需要付抚养费。"

朱母摇摇头,眼中流露出怜悯:"丽丽,你真的愿意和一个永远与前妻纠缠不清的男人在一起吗?每次孩子生病、家长会、生日聚会,他都得出现。而你呢?永远排在那母子之后。"

陈志远想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朱母描绘的场景太真实了——他与林雯之间将永远存在这条纽带,这对任何新伴侣都是残酷的考验。

"妈,你不明白..."

"我很明白。"朱母打断朱丽,"陈志远是个好人,也是个有才华的建筑师,但现实就是现实。"她转向陈志远,"如果你真的爱丽丽,就该知道什么对她最好。"

说完,她拎起包包走向门口,在擦肩而过时低声对陈志远说:"周伟父亲很欣赏今天的方案,如果你主动退出,教育局的项目还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