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公里以外(十)(111)
五百公里以外(十)
第十章 局长退休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农局气氛异常。王新文一进门就察觉到不对劲——同事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看到他进来又迅速散开。
"出什么事了?"他小声问陈明。
陈明把他拉到走廊角落:"牛局长要提前退休了,今天上午刚递的申请。"
"什么?"王新文震惊地看着他,"不是说还有半年吗?"
"说是健康原因,但谁知道呢。"陈明压低声音,"重点是,现在局里要大地震了。"
农局有两位副局长,一位是主管生产的马副局长,五十多岁,在农局干了近三十年;另一位是去年刚从市里空降的赵副局长,年轻有为,据说背景深厚。牛局长退休后,局长位置大概率会在这两人中产生。
"咱们得站队了。"陈明忧心忡忡地说,"马局是本地派,赵局是空降兵,两边已经开始拉人了。"
王新文皱眉:"我们这种小科员也要站队?"
"尤其是我们要站队!"陈明瞪大眼睛,"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局长上任肯定要调整中层。站对了可能升职,站错了..."
他没说完,但王新文明白意思——轻则边缘化,重则调去偏远乡镇。
上午十点,全局大会。牛局长面色如常地宣布了提前退休的决定,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会议结束后,马副局长立刻召集生产口的干部开会,而赵副局长则带着几个亲信离开了单位,据说是去市里"汇报工作"。
"你怎么看?"回到办公室,王新文问陈明。
"马局根基深,但年纪大了,干一届就得退。"陈明分析道,"赵局年轻,又有市里关系,上升空间大。"
王新文若有所思。他对这种权力斗争本能的厌恶,但身在体制内,又无法完全置身事外。
下午,办公室主任刘大姐找王新文谈话。刘大姐是马副局长的铁杆支持者,这在局里是公开的秘密。
"小王啊,"她和颜悦色地说,"柑橘项目做得不错,马局很欣赏你。下周有个去省农业厅汇报的机会,马局点名要你一起去。"
这是个明显的拉拢信号。省厅汇报是露脸的好机会,通常只有中层以上干部才能参加。
"谢谢刘主任和马局信任,"王新文谨慎地回答,"我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吗?"
"把去年的销售数据和今年的计划整理一下就行。"刘大姐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马局很看重年轻人。"
走出办公室,王新文心里五味杂陈。他确实感激马副局长的赏识,但又对卷入派系斗争感到不安。更让他担心的是,赵副局长那边会怎么看待他的"站队"?
第二天一早,更复杂的情况出现了。赵副局长亲自来到王新文的办公桌前,邀请他"一起吃个午饭"。
"小王啊,听说你在电商助农方面很有想法,"赵副局长笑容可掬,"我正打算在全县推广这个模式,想听听你的建议。"
饭局安排在县城最好的酒店,除了赵副局长和王新文,还有县政府办的李主任和电商办的几个年轻人。席间,赵副局长高谈阔论"互联网+农业"的宏伟蓝图,并不时询问王新文的意见,显得极为重视。
"小王是个人才啊,"赵副局长对李主任说,"这样懂专业又懂市场的年轻干部,我们应该重点培养。"
王新文被这突如其来的重视弄得不知所措。饭局结束后,赵副局长亲自送他到门口,意味深长地说:"农局马上要有大调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应该挑更重的担子。"
回单位的路上,王新文的手机响了。是陈明发来的消息:"你去见赵局了?马局那边的人都在议论呢。"
王新文叹了口气。他才刚在临江站稳脚跟,就被卷入了最棘手的权力斗争。无论选择哪一边,都会得罪另一边;而如果保持中立,则可能两头不讨好。
晚上,他鬼使神差地给苏芷晴发了条消息:"医院里有派系斗争吗?"
过了半小时,回复来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怎么了?"
王新文简单描述了农局的情况,询问她的建议。
"我不了解你们单位的具体情况,"苏芷晴回复道,"但我的原则是,跟事不跟人。谁的理念更符合专业要求,就更支持谁。"
这条回复让王新文茅塞顿开。第二天上班,他仔细研究了两位副局长的工作风格和政策主张。马副局长保守稳重,重视传统农业生产;赵副局长锐意改革,主张发展现代农业和电商。从专业角度看,赵副局长的理念确实更符合当下农业转型的趋势。
一周后的省厅汇报,王新文按计划随马副局长前往。汇报很成功,省厅领导对临江的柑橘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在回程的车上,马副局长突然问:"听说赵局找你谈过?"
王新文心里一紧:"是的,赵局问了问电商助农的事。"
"年轻人多接触领导是好事,"马副局长看着窗外,语气平淡,"但要知道谁才是真正关心你成长的人。"
这句话的分量让王新文一路忐忑。回到局里,他明显感觉到马副局长一派的人对他的态度冷淡了许多。而赵副局长那边,则开始频繁给他安排工作,似乎在测试他的能力和忠诚。
夹在两派之间,王新文寝食难安。新房的书房成了他唯一的避风港,每晚回到那个完全按自己心意设计的空间,他才能暂时逃离职场上的压力。
周五晚上,王新文接到县医院打来的电话,通知他下周去拿上次胃出血的复查报告。他本想周末好好休息,却接到赵副局长亲自打来的电话,要他周末加班准备一份"重要材料"。
周六早上,王新文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单位。整栋楼空荡荡的,只有他的办公室亮着灯。中午时分,他突然感到一阵熟悉的胃痛,冷汗瞬间浸透了衬衫。
"不会又..."他颤抖着摸出手机,却不知道该打给谁。最后,他拨通了县医院的电话,询问苏芷晴是否值班。
"苏主任今天休息,"接电话的护士说,"您有急事可以去急诊科。"
王新文强撑着打车去了医院。急诊科的医生给他做了简单检查,开了些药,建议他找主治医生复诊。
"苏医生什么时候上班?"他问。
"明天白班,"护士翻看排班表,"不过她今晚七点会来查房。"
王新文决定在医院等。傍晚时分,他在走廊里看到了匆匆走来的苏芷晴。她穿着便装,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看起来比平时柔和许多。
"王新文?"她惊讶地停下脚步,"你怎么在这儿?"
"胃又不舒服,"他苦笑,"来拿复查报告,正好..."
话没说完,一阵剧痛袭来,他弯下腰,冷汗直流。
苏芷晴立刻扶住他:"去诊室,现在。"
检查结果比想象的严重——胃溃疡复发,伴有轻微出血。苏芷晴皱着眉头看完检查报告:"工作压力大?"
王新文点点头,简单描述了农局的权力斗争和自己的困境。
"你太焦虑了,"苏芷晴开出处方,"身体比工作重要。这个赵局长马局长,不值得你拿健康去拼。"
"但在体制内,不站队很难生存..."
"那就站你认为对的那边,"苏芷晴打断他,"但别把自己搭进去。记住,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王新文。是啊,他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到这种地步?临江本是他被迫来的地方,现在却为了在这里的"前途"而牺牲健康?
"谢谢,苏医生。"他真诚地说,"不只是为了看病。"
苏芷晴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不客气。按时吃药,下周来复诊。"
离开医院时,夜色已深。王新文站在县医院门口,深吸一口寒冷的空气。五百公里外的这个小县城,有职场的勾心斗角,但也有像苏芷晴这样清醒的人。也许,他该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