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小范围试点

“同时,利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时预测流量,动态调整绿灯时长和相位差,让绿波效益最大化!”

“至于被限制流量的支路,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周边路网的信号灯联动,引导车辆提前绕行,避免在路口堆积。”

这个方案,相比于之前的小修小补,无疑是激进的。

它打破了以往“雨露均沾”的信号配时思路,旗帜鲜明地“保主舍次”。

几个年轻人都被周阳的大胆设想惊呆了,但看着模拟模型中那畅快流动的绿色线条,和显著下降的拥堵指数,又觉得热血沸腾。

“周局,这个方案……理论上可行,效果也最好,但是……”小李有些犹豫,“会不会引起支路那边更大的拥堵和反弹?”

“风险是有的。”周阳点头,“但数据显示,只要我们引导得当,支路的压力完全在可控范围内。而且,主干道效率的提升,最终会惠及整个区域路网。”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一点风险,就放弃最优解!”

方案很快被整理出来,提交到了局技术委员会进行评审。

消息一出,交通局内部顿时议论纷纷。

技术评审会安排在局里最大的会议室。

除了技术委员会的几位老专家,各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也悉数到场,连一直“关心”此事的王副局长,也端着保温杯,坐在了靠前的位置。

气氛,有些微妙。

攻坚小组的小李负责汇报方案,小伙子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面对一众资深前辈和领导,还是有些紧张,声音微微发颤。

方案汇报完毕,短暂的沉默后,质疑声立刻响了起来。

“这个方案太激进了!”一位头发花白的总工程师皱着眉头,“大幅延长主路绿灯,压缩支路时间,这不就是把拥堵从南大街转移到周边小路吗?治标不治本!”

“对啊,”建设处的处长附和道,“支路堵死了,到时候市民投诉起来,压力还不是我们担?”

“还有,这个所谓的‘智能调控’,系统可靠性怎么样?万一出故障,造成大面积瘫痪怎么办?”秩序管理处的负责人也提出了担忧。

各种质疑、担忧,甚至是一些隐晦的反对意见,如同潮水般涌向周阳和他的年轻团队。

王副局长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放下杯子,不咸不淡地开口了:“嗯……周局长这个思路很大胆,精神可嘉。不过,技术方案嘛,还是要稳妥一点好。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对吧?”

他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确:这方案,我不看好。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

几个年轻人的脸色都有些发白,显然被这阵仗吓到了。

【内心:来了来了,压力怪登场了!不拿出点真本事,今天这关怕是过不去了。】

【弹幕:围攻光明顶!阳哥顶住啊!】

【弹幕:老同志们:我们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

【弹幕:阳哥:但我懂数据,会算命(不是)】

周阳站起身,走到了投影幕布前。

他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先示意小赵,调出了更详细的模拟数据和对比图表。

那一刻,他仿佛自带Bgm,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口才微调】悄然启动,他的声音清晰、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和自信。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的担忧我完全理解。”

他先是肯定了众人的疑虑,缓解了对立情绪。

“但是,请大家看这组数据。”

他指向屏幕,“这是我们模拟的,在实施新方案后,高峰期支路的最大排队长度预测。确实会有所增加,但平均增加了多少?不到15米!这对于大部分支路的承载能力来说,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为什么?因为我们同步设计了周边路口的信号联动优化方案,提前疏导了部分车流。”

他又切换到另一张图,上面是南大街主干道的预测车速变化。

“而主干道的平均车速,预计能提升多少?35%!高峰期拥堵时间,预计能缩短至少20分钟!”

“各位,我们治理拥堵,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提升整个区域的通行效率!

用支路可控的、极其有限的通行时间损失,换来主干道效率的大幅提升,这笔账,我认为是划算的!”

他没有使用太多专业术语,而是用最直观的数据和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着方案背后的逻辑。

“至于系统可靠性,”他看向秩序管理处的负责人,“我们选用的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有冗余备份方案。

退一万步讲,就算系统出现极端故障,也可以瞬间切换回预设的固定配时方案,不会导致瘫痪。”

他甚至调出了【交通流量预测】的临时界面,展示了未来一小时内,几个关键路口的流量变化趋势,以及系统根据预测自动调整信号配时的模拟过程。

那跳动的数字和流畅的模拟动画,充满了科技感和说服力。

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们,开始微微点头,交头接耳。

那些处长们脸上的质疑,也逐渐变成了思索。

王副局长端着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眼神闪烁。

周阳环视全场,语气诚恳:“当然,任何新方案都有风险。我建议,我们可以先选取南大街中段,从新世界广场到文化路口这1.5公里,包含3个主要路口,进行为期一周的小范围试点。”

“用事实说话!”

“如果试点效果好,我们再逐步推广;如果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我们没预料到的问题,我们立刻叫停,调整方案!”

小范围试点!

这个提议,既显示了自信,又给足了台阶,打消了很多人最后的顾虑。

最终,在周阳详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和强大的说服力下,技术委员会原则上通过了试点方案。

虽然还有些杂音,但大局已定。

【内心:搞定!果然,数据才是硬通货!光靠画饼是忽悠不了这些老江湖的。】

【弹幕:阳哥牛逼!(破音)】

【弹幕:这口才!不去德云社可惜了!】

【弹幕:王副局长:脸有点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