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谁的枪,谁的靶?

陆长风的办公室里,热气腾腾的顶级大红袍,香气四溢。

市长亲自给周阳续上水,脸上的欣赏和满意,是个人都看得出来。

“小周啊,你这个关于临海港未来十年发展的构想,非常大胆,也非常有远见!”

陆长风将那份周阳刚刚口述、他亲手记录的纲要,又看了一遍,越看越是心潮澎湃。

“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发展转口贸易,打造一体化物流金融中心……这些提法,都打在了点子上!”

周阳谦虚地笑了笑:“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受了陆市长的启发。”

高情商发言,永远不会出错。

果然,陆长风听了,脸上的笑容更盛。

两人又聊了半个多小时的细节,直到陆长风的秘书进来提醒,下午还有个重要的会议,周阳才起身告辞。

走出市长办公室,周阳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来自市长的正面情绪价值,虽然系统还没结算,但那股子舒坦劲儿,是实打实的。

然而,他前脚刚回到自已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林小雨后脚就跟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古怪的神色。

“市长,出事了。”

“嗯?”周阳挑了挑眉。

“您看这个。”

林小雨将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一个临海本地的自媒体公众号,标题十分醒目。

《泣血控诉!功勋企业家遭遇不公,谁来保护我们的民营经济?》

周阳接过来,快速浏览了一遍。

文章写得声情并茂,通篇不提“海通物流”和“李大海”的名字,只用“临海某知名物流企业”和“年近花甲的李老总”代替。

文章里,这位“李老总”被塑造成了一个白手起家、为临海发展奉献一生的悲情英雄。

而政府,则成了为了某个“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不惜强取豪夺,逼迫功勋企业走上绝路的恶霸。

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是某个新来的年轻领导,急于求成,做事粗暴。

“写得还挺有煽动性。”周阳把手机还给林小雨,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心里却乐了。

这李大海,是属弹簧的吗?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快?

不对。

就他昨天那副被吓破了胆的怂样,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主动跳出来跟市政府叫板。

这背后要是没人唆使,周阳把自已的名字倒过来写。

“市长,不止这一个号,好几个本地论坛和公众号,都发了类似的文章,口径都差不多。”林小-雨的语气里透着担忧,“看样子,是有人想把舆论搞大。”

“不用管它。”周阳摆摆手,显得毫不在意,“让子弹飞一会儿。”

林小雨看着周阳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虽然着急,但也莫名地安定了下来。

市长,好像一点都不慌。

……

临海市电视台,新闻中心。

一个扎着干练马尾,穿着一身修身小西装的年轻女记者,正皱着眉头,看着手下实习生整理上来的舆情简报。

赵雅雯,临海电视台的王牌记者兼栏目制片人。

以报道深入、观点犀利而闻名。

“雅雯姐,你看这个,好像是个大新闻啊。”实习生指着那篇关于“功勋企业家”的文章,兴奋地说道。

“弱势民企对抗强权政府,这可是观众最爱看的戏码。”

赵雅雯抬起眼皮,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你觉得这是新闻?”

“呃……难道不是吗?”实习生被问得一愣。

“这叫情绪,不叫新闻。”赵雅雯的声音清冷,“通篇文章都是形容词和感叹号,连企业名字和当事人姓名都不敢提,你觉得这背后,是真的有底气,还是在故弄玄虚?”

她做调查记者多年,对这种套路,一眼就能看穿。

越是这种看似一边倒的悲情叙事,背后的水,往往越深。

“去,帮我查查,最近临海市有什么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企业拆迁的。”赵雅雯吩咐道。

“是!”

很快,实习生就抱着一堆资料跑了回来。

“雅雯姐,查到了,是深水港三期工程!市里的头号重点项目!”

“负责这个项目的,是新来的那位周阳副市长。”

赵雅雯的目光,落在了“周阳”两个字上。

她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前不久,解决海韵小区供水问题的“临海速度”,就是出自这位年轻市长之手。

当时她还觉得,这是个懂民生、有魄力的实干派。

怎么一转眼,就成了逼迫企业家的“恶霸”了?

这里面,一定有事。

赵雅雯的职业嗅觉,瞬间被激发了。

……

市政府的内部工作会议上,气氛有些微妙。

常务副市长陈义凡,慢悠悠地放下了手里的保温杯,清了清嗓子。

“各位,最近网上的一些声音,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吧?”

他一开口,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

“深水港项目,是我们的重点工程,这没错。但我们做工作,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嘛。”

陈义凡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周阳。

“现在搞得舆论沸沸扬扬,对我们政府的形象,损害很大啊。”

“我看,是不是应该先把项目缓一缓,把舆论风险控制住再说?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处理这种复杂问题,经验还是欠缺了些啊。”

这番话,说得是冠冕堂皇。

既表现了自已对政府形象的“关切”,又不动声色地给周阳扣上了一顶“经验不足,引发舆情”的帽子。

市长陆长风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陈义凡这手,玩得很高明。

他知道在项目本身上已经无法阻挠周阳,就开始从“程序”和“影响”上做文章。

这要是换个脸皮薄的,被他这么当众一将军,可能真就缩回去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周阳身上,想看他如何应对。

周阳却像是没听出话里的敲打,反而赞同地点了点头。

“陈市长说得对,舆论引导工作,确实非常重要。”

他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从容不迫地开口。

“不过,我认为,应对舆论最好的方式,不是‘缓一缓’,而是用事实去回应。堵不如疏。”

“我已经让办公室联系了市电视台,准备就深水港项目的战略意义、推进计划、以及拆迁补偿工作的具体情况,做一个深度的专题报道,主动向市民公开全部信息,消除误解。”

陈义凡愣住了。

专题报道?公开全部信息?

这小子,想干什么?

他还没反应过来,周阳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正好,电视台的赵雅雯记者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我们约了今天下午,就在我办公室谈。”

“我相信,专业的媒体人,会做出客观公正的报道。”

周阳说完,还特意对着陈义凡笑了笑。

那笑容,在陈义凡看来,充满了挑衅。

他感觉自已像是卯足了劲儿,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说不出的憋屈。

他本来想借舆论压制周阳,结果周阳反手就把媒体请了进来,还要搞个“深度报道”。

这他妈是想把事情闹得更大啊!

……

下午三点,周阳的办公室。

赵雅雯坐在待客沙发上,身姿挺拔,眼神里带着审视。

她见过太多官员,知道如何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判断其真实意图。

眼前这个年轻的副市长,比她想象中还要沉得住气。

“周市长,您找我来,是想就网上的舆论,做一次官方澄清吗?”赵雅雯开门见山。

“不。”周阳摇了摇头,亲自给她倒了杯茶。

“我不是来澄清的,我是来提供新闻线索的。”

赵雅雯一愣。

只听周阳继续说道:“我知道赵记者是临海最优秀的调查记者,不喜欢被人当枪使,也不喜欢报道那些浮于表面的口水仗。”

“所以,我准备了一点‘深度’的资料,想请赵记者看一看。”

说着,他将一个牛皮纸文件袋,轻轻推到了赵雅雯面前。

赵雅雯犹豫了一下,打开了文件袋。

第一份文件,就是海通物流那块地的原始出让合同,以及周阳让林小雨整理出来的,关于那次违规转让的全部证据链。

包括了当年国资委的相关会议纪要,以及陈义凡的签字。

赵雅雯的瞳孔,瞬间收缩。

她只看了两页,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细汗。

这……这哪里是简单的征地纠纷,这分明是一桩陈年的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的大案!

她抬起头,震惊地看着周阳。

“别急,还有。”周阳笑了笑,示意她继续看。

第二份文件,是海通物流的股权结构图,陈义凡弟弟陈义江的那家空壳公司,被用红笔清晰地圈了出来。

第三份,则是一份清单。

上面详细罗列了这次舆论事件中,发布过相关文章的自媒体账号,以及李大海通过第三方公司,向这些账号支付“推广费”的银行转账记录。

甚至,连某个收了钱,准备在报纸上跟进报道的媒体编辑的名字,都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