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这智慧,差点

继教育改革的雷霆风暴之后,周阳提出的“新三馆”建设计划,又一次在临海市的干部和市民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一时间,周阳这位年轻的副市长,俨然成了临海市最炙手可热的“金字招牌”。

市民们觉得,这位周市长,是真正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干部们觉得,这位周市长,不光有手腕,更有格局,跟着他干,有前途。

“市长,这是宣传部那边刚送来的舆情简报。”

林小雨抱着平板电脑,像只快活的百灵鸟,飞进了办公室。

“网上对咱们‘新三馆’计划的支持率,超过了98%!好多外地网友都说,羡慕临海市民,有您这么个想干事、能干事的市长!”

周阳正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享受着暴风雨间隙难得的平静。

听到这话,他缓缓睁开眼,端起了手边的茶杯。

【未来教育之城全景规划图】和【全球顶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已经静静地躺在他的系统仓库里,散发着知识的芬芳。

这种感觉,就像玩一个城市建设类游戏,你不仅有了无限金钱的秘籍,还直接解锁了最高级的科技树。

无敌,是多么寂寞。

“行了,别给我灌迷魂汤了。”周阳呷了口茶,淡淡说道,“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嘴上说着不要,心里却很诚实地点了点头。

不错,市民的满意度,就是系统积分最好的催化剂。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临海市沙盘前。

产业是骨架,民生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现在,骨架日益强壮,血肉逐渐丰满,灵魂也开始注入。

但总感觉,还缺点什么。

缺一个能把骨架、血肉和灵魂高效连接起来的……中枢。

“小雨,你觉得,一个城市,怎么样才算‘活’的?”周阳突然问道。

“活的?”林小雨眨了眨大眼睛,这个问题有点超纲。

她想了想,试探着说:“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灯火通明?”

“那是表象。”周阳摇了摇头,手指在沙盘上空划过,“一个真正‘活’的城市,应该有感觉,会思考,能自我调节。”

“交通堵了,红绿灯会自动优化;老人走失了,天眼系统能第一时间锁定;企业想办事,数据会自已跑路,人不用跑腿。”

林小雨听得眼睛越来越亮:“市长,您是说……智慧城市?”

“对。”周阳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搞事情”的光芒,“是时候,给咱们临海市,安装一个‘超级大脑’了。”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

“帮我接市信息中心,我找李伟主任。”

……

半小时后,市信息中心主任李伟,快步走进了周阳的办公室。

李伟大概四十八九岁,但保养得很好,头发乌黑浓密,戴着一副无框眼镜,手腕上是一块最新款的智能手表,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我是懂技术的精英”的气息。

“周市长!听说您找我,我马上就赶过来了!”李伟的声音充满了热情,甚至带着几分激动。

“李主任,坐。”周阳指了指沙发,开门见山,“今天找你来,是想聊聊‘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

李伟一听这四个字,眼睛瞬间就亮了,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他一屁股坐下,身体微微前倾,摆出了一副准备随时聆听教诲的姿态。

“周市长,您真是太有远见了!我跟您说,智慧城市这个事,我琢磨了好几年了!这绝对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终极形态!”

“我们临海市,要想在全国弯道超车,就必须抓住这个风口!”

周阳看着他这副打了鸡血的样子,心里点了点头。

嗯,有热情,这是好事。

“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周阳说道。

“好嘞!”李伟清了清嗓子,立刻进入了演讲模式。

“周市长,我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核心就是数据!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通全市所有部门的数据壁垒,构建一个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李伟口若悬河,各种“顶层设计”、“赋能”、“数据中台”、“应用场景”的专业词汇不要钱似的往外冒。

周阳微笑着听着,内心却在同步进行翻译。

嗯,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总结一下,不就是把所有数据都收到你信息中心来嘛。

“……而要实现这一切,我们需要一个技术实力顶尖、安全性能可靠的合作伙伴!”李伟话锋一转,终于图穷匕见。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同样装帧精美的宣传册,递了过去。

“周市长,我向您隆重推荐这家公司——天网科技!”

“这是我们国内目前在智慧城市领域,技术最领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他们的‘天网’城市大脑系统,是独家技术,别人想学都学不来!”

周阳接过宣传册翻了翻。

又是“独家”,又是“龙头”。

这味儿,怎么有点熟悉?

他不动声色地问道:“既然这么优秀,那应该有很多成功案例吧?”

“当然!”李伟立刻说道,“他们在好几个内陆城市,都做了试点项目,反响特别好!”

周阳听着,心里已经开始吐槽了。

好家伙,拿内陆三四线城市的试点项目,来忽悠我们临海这种新一线经济特区?

李主任,你这业务能力不行啊。

“因为他们的技术是独家的,”李伟的语气变得神秘起来,“所以,周市长,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像这种项目,咱们就没必要走传统繁琐的公开招标流程了,直接跟天网科技进行单一来源采购,这样效率最高,也能保证项目的纯粹性!”

周阳笑了。

来了来了。

跳过招标,直接内定。

这套路,经典永流传。

他正想说点什么,脑海里,那冰冷的系统提示音,突然响了起来。

【叮!检测到目标人物【李伟】在与宿主的沟通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诱导推销】与【ckpыtыnagenda】情绪!】

【启动【人物背景深度扫描】模块……扫描完成!】

【目标人物:李伟,市信息中心主任。】

【异常关联:经数据比对,发现其妻子名下的投资公司,持有“天网科技”12%的未上市公司股份。其本人在近半年内,与“天网科技”创始人有过七次非公务性私下会晤。】

【风险评估:‘天网科技’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系统,其底层架构为某个存在严重安全漏洞的国外开源框架。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封闭的技术生态,实现对合作城市的长期技术绑定与数据垄断,后续升级维护费用极高。】

周阳看着系统面板上清晰的脉络图,嘴角的笑容,带上了一丝冷意。

我靠。

原来不是业务能力不行,是心太黑了。

这哪是给城市装大脑,这分明是想给城市套上一个吸血的枷锁啊。

“李主任这个建议,很大胆,也很有魄力。”周阳缓缓合上了宣传册,脸上依旧是那副和煦的笑容。

李伟以为周阳被打动了,连忙补充道:“主要是为了项目能快速落地!时不我待啊,周市长!”

“我理解。”周阳点了点头,“天网科技的技术既然这么领先,那第三方的技术评估报告,还有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出具的最高等级安全认证,这些材料,应该都很齐全吧?”

李伟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这……这个……”

“怎么了?有什么困难吗?”周阳故作关心地问道。

“啊,不,不是困难。”李伟的额角,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主要是,周市长您知道,像这种核心技术,都属于公司的最高商业机密,他们的技术报告和安全架构,一般是不对外提供的……”

“哦?商业机密?”周阳的语气依旧平淡,“李主任,你要搞清楚一件事。”

“智慧城市,未来承载的是我们临海几百万市民的个人信息,是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商业数据,是整个城市的运转命脉。”

周阳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数据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生命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和红线!”

“一家连最基础的安全认证报告都以‘商业机密’为由,藏着掖着不敢拿出来的公司,你让我怎么相信,它能守护好我们整座城市的生命线?”

周阳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李伟的心上。

“我……我……”李伟彻底慌了神,眼镜下的眼神躲躲闪闪,嘴里支支吾吾,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行了。”周阳摆了摆手,语气又恢复了平和,“我也不是要你为难。”

“你回去,就原话告诉天网科技。”

“想参与临海市的项目,可以。先把相关的技术评估和安全认证报告,完完整整地交到我办公室来。”

“没有报告,就没有下一步。”

“这是原则问题,没得商量。”

“是……是!我……我马上去沟通!”李伟如蒙大赦,几乎是逃也似的,退出了周阳的办公室。

看着他狼狈的背影,周阳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商业机密?

我看,是见不得光的猫腻吧。

他拿起电话,拨给了林小雨。

“小雨,帮我查一下,国家关于重大信息工程项目采购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单一来源采购的限制性条款,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

“好的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