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让华夏周边再无异族

倭国的事在大梁,除了林冲之外再无一人知晓。

大梁朝堂之上,文官们仍在为“教化倭国”之事沾沾自喜,偶尔提及,便称颂林冲纳谏从流,显露出以文治怀柔天下的气度。他们沉浸在对未来的畅想中,浑然不知那片东海岛屿早已化作焦土,连同岛上的一切痕迹,都已被战火彻底抹去。唯有林冲端坐于龙椅之上,听着群臣的议论,目光深邃,不置一词——倭国的结局,本就是他棋盘上早已落定的一子,无需向任何人解释。

而此时,大梁的注意力正被西北方的异动悄然牵引。

萧璃月,这个曾在大梁境内掀起风波、最终被林冲放逐的女子,正以一种谁也未曾预料的方式,在遥远的高原之外搅动风云。自带着残余的辽人跨越高原,她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决断与魄力。彼时辽人虽元气大伤,却在她的整合下凝聚成一股凶悍的战力。她敏锐地盯上了富庶却疏于防备的天竺,率领部众如神兵天降般发动突袭。

天竺向来佛风盛行,民生安乐,朝野上下多耽于享乐,军备废弛。面对辽人如狼似虎的攻势,天竺军队不堪一击,防线迅速崩溃。城破之际,男人们或仓皇逃窜,或跪地求饶,竟无多少人敢拿起武器抵抗。情急之下,天竺王室竟强征女子披甲上阵——这些平日里深居简出、连刀剑都未曾触碰过的女子,如何是久经沙场的辽人的对手?战场之上,裙裾与鲜血交织,抵抗很快便成了徒劳的牺牲,天竺的覆灭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

萧璃月踏平天竺都城时,并未像对待敌国那般大肆屠戮,而是迅速收编了天竺的残余人口。她以铁腕手段整顿秩序,将天竺的男丁编入军队,女子则负责后勤补给,短短数月,麾下兵力竟膨胀至五十万之众。站在天竺的宫殿之上,望着帐下黑压压的兵甲,萧璃月眼中燃起了炽热的火焰——那是对故土的执念,是不甘屈居人下的野心。

“五十万大军……足够了。”她抚摸着腰间的弯刀,刀锋映出她冷冽的侧脸,“大梁欠我的,该还了。”

消息传回高原深处的营帐,病榻上的萧崇山气得浑身发抖。这位辽人的老首领已是油尽灯枯,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抓住萧璃月的衣袖,声音嘶哑:“璃月……不可……大梁如今国力鼎盛,林冲更是深不可测,你这是在拿五十万条性命做赌注!我们能在高原立足已是侥幸,回去便是死路一条!”

萧璃月轻轻挣开他的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叔父,故土不是用来‘立足’的,是要夺回来的。我母亲的血,辽人的恨,都埋在大梁的土地里,我必须回去。”她俯身看着气息奄奄的萧崇山,“您若不愿看,便闭眼吧。但这条路,我走定了。”

三日后,萧崇山在绝望中咽了气。萧璃月并未为他停留太久,以辽人最高的礼节将其安葬后,即刻下令拔营。五十万大军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沿着高原边缘的古道蜿蜒前行,朝着他们阔别已久的故土——大梁的西北边境,缓缓压来。

风声,已悄然传到了大梁的中枢。

边关的斥候快马加鞭,将“辽人裹挟天竺大军,正向西北集结”的消息送进了皇宫。林冲接到奏报时,正在御花园中翻看地图,他指尖在西北边境的山川河流上划过,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萧璃月……”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光,“倒是比她叔父有血性。”

一旁侍立的萧逸闻言,眉头微蹙:“陛下,五十万大军非同小可,西北守军虽精锐,但兵力不足十万,需即刻调兵驰援。”

林冲抬眼看向远方,仿佛已穿透宫墙,望见了那支正在归途上的庞大军队。“不必急,”他缓缓道,“让她来。有些账,也该算算了。”

此时的朝堂之上,文官们还在为西北是否要增设驿站、推行文治争论不休,他们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一无所知。而在大梁的西北边境,风沙正起,一场新的较量,已在悄然酝酿。

西北边境的战报如雪片般传入京城,终于在朝堂之上炸开了锅。

“陛下,萧璃月携数十万杂兵压境,其势虽凶,却多是天竺乌合之众,不足为惧。”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臣出列奏道,“西北乃苦寒之地,我大梁根基在中原,不如加固城防,固守关隘,以逸待劳。待其粮草耗尽,自会退去。”

话音刚落,立刻有多位文官附和:“李大人所言极是!兵者,凶器也,一动则伤民。萧璃月远来,必难持久,我等只需坚守,再遣使者晓以大义,或可不动刀兵而解此危。”

“晓以大义?”林冲端坐龙椅,目光如电,扫过阶下一众文官,忽然发出一声冷笑,笑声里满是不屑与怒意,“诸位大人真是好盘算!敌人已举兵数十万,打到家门口了,刀都架在脖子上,你们还想着‘固守’?还想着‘晓以大义’?”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震大殿:“当年辽人南下,你们说固守;后来倭人扰边,你们也说固守。若事事都靠一个‘守’字,我大梁的疆土早就被啃噬得一干二净!百姓早就成了刀下亡魂!”

“萧璃月是什么人?是被逐出中原仍怀狼子野心之辈!她麾下的兵,不管是辽人还是天竺人,刀上都沾着血——天竺女子上战场时的惨状,你们忘了?如今她带着这群虎狼回来,是要夺我江山,杀我子民!”

林冲站起身,龙袍猎猎作响,语气凌厉如刀:“朕告诉你们,朕的大梁,不是缩在龟壳里的懦夫!敌人打上门,唯有提刀迎战,将他们打痛、打怕、打垮!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梁的骨头是硬的,血是热的!”

“固守?坐视?”他怒视着那些还想争辩的文官,“朕若听了你们的话,才是真的对不起边关浴血的将士,对不起天下百姓!传朕旨意——”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连呼吸都仿佛停滞。

“命岳飞为西北招讨大元帅,点十万禁军即刻开赴西北!”

“命秦明、燕青为副将,各领本部兵马,随岳飞出征!”

“再传檄西北各州府,征调粮草,加固城防,配合大军作战!”

一道道旨意掷地有声,砸在众臣心头。林冲的目光扫过阶下,那些文官个个面色发白,再无人敢言“固守”二字。

“朕意已决,”林冲最后沉声道,“谁再敢言‘不动刀兵’,以通敌论处!退朝!”

龙椅上的身影转身离去,留下满殿的沉寂。西北的风沙,仿佛已顺着殿门的缝隙卷入,带着刀光剑影的寒意,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而这一次,大梁的刀,绝不会再收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