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心比天高

当李元昊率领大军一路豪情满怀地赶到渭州城下时却不禁被眼前城墙上的这一番旌旗蔽日的可怕景象给震住了,他本以为在干掉了葛怀敏之后就可以将渭州如探囊取物一般装进自己的口袋,可眼下看来不经历一番血战是拿不下渭州。

攻城?这个念头刚一萌生就被李元昊给否决了,他不是没那个胆儿,但一想到自己在麟州城下的狼狈就让他实在是不敢再去想攻城的事。在他看来,麟州那么一座小城他就损失了数万兵马,渭州作为泾原路的首府自然更难被攻陷。

李元昊就此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他的军师张元同样感觉脑袋很疼。按照张元在战前的计划和设想,西夏军队只要将泾原路的宋军主力给引诱出来然后聚而歼之就能轻易夺取渭州。如此一来,储存了大量物资和财富的渭州就将成为西夏的一个超级后勤供给站,而西夏也将以此为前进基地威逼长安。在对宋的战事上,张元是一个比李元昊还要激进和狂热的好战分子,虽然如今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史料支持,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定然力劝过李元昊对渭州发起攻击,但李元昊左右思量之后却拒绝了。

张元的心底就此彻底凉透了,而李元昊又何尝不是如此?攻占渭州再夺取长安,继而将蜀川与宋朝隔绝,最后逼迫宋军退守潼关以保洛阳,这是他们此次出兵之前的战略计划,也是一个让他们感到目眩神迷的壮丽梦想,可现实却是他们在第一步上就被绊住了腿脚。要知道他们能够来到渭州城下就已经是历经了千辛万苦,葛怀敏的那一万人确实被他们全部消灭了,可西夏军队至少也是死了一万人。但结果呢?渭州还是如铜墙铁壁一般矗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一番忙死忙活但最后却发现全都是在白忙活,这能不让人气馁吗?

难道这一次又要两手空空而回吗?不!绝不!虽然李元昊不同意对渭州发动强攻,但他此时的不甘和愤怒绝对不比张元少。既然爬墙杀人这活儿实在是难度太大,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城里的守军给引诱出来呢?

李元昊想到的办法很简单,而且这种事他也经常干,他简直就是这方面的专业户,那就是杀人放火。在他想来,只要西夏人表现得足够的血腥和残暴,那么王沿就绝不会坐视城外的宋朝百姓惨遭涂炭,而一旦王沿肯出城作战,那么他的计谋就得逞了。于是,随着李元昊的一声令下,西夏军队在渭州方圆六七百里范围内大肆地烧杀掳掠,再加上他们在来渭州的路上就已经是双手沾满了宋朝百姓和军人的鲜血,整个泾原路就此被西夏人几乎是进行一次地毯式的血洗。

当年宋辽战争时期,辽国人的十万铁骑在河北大地上也曾干过这样的事,各地的宋朝守军碍于自身的实力被迫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战,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的百姓惨遭辽国人的荼毒。此时泾原路上尤其是渭州周边那些军寨里的宋军将士同样是只能坐壁自守,他们如果敢出去挑战,那么结果就只能是和肉包子打狗一样的结局。

在渭州周边展开疯狂杀掠的同时,为了制造声势并给王沿和宋朝施加心理威慑,李元昊命人广贴布告,上书有云:朕今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消息传入长安,顿时整个关中地区为之而震恐万分,当地的老百姓更是有很多人都跑到了深山老林里去避难。虽然这个想法确实发自李元昊的内心,可他这样做的真实用意其实还是为了把王沿从渭州城里给引诱出来,或者是寄希望于宋朝能够强令王沿出战。如果西夏军队果真通过泾原路而直逼长安,那么这对王沿和宋朝来说都是不可原谅和接受的,王沿的这种失职完全够得上砍头,而宋朝为了长安的安危则势必会强令王沿出战。

那么,面对李元昊的残暴和猖獗,王沿作何反应呢?答案是毫无反应。可是,你要他作何反应?他现在几乎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他能把李元昊给吓唬住从而保住了渭州城以及城里的老百姓和各类物资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你还能奢求他做什么?

王沿连续数日的“无动于衷”让李元昊对渭州最后一丝的幻想也破灭了。他的这次大型劫掠确实抢了不少东西,但他想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渭州城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和物资,而且仅凭抢来的这些粮食和物资也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去攻打长安,他不是三岁小孩,他没有那么幼稚和天真。看着自己的士兵们个个都把自己的大包小包塞得满满当当的,李元昊深知这些人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再继续为他拼命的动力了,再看看渭州城里的那个依旧把头缩得死死的王沿,心灰意冷的李元昊最后只好下达了班师的命令。

促使李元昊放弃进攻长安的打算并就此下令撤军的原因其实并非如此的简单,因为当他在泾原路境内疯狂杀掠的时候,鄜延路的庞籍已经派遣王信和狄青攻入了西夏境内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王信和狄青这一次的凶狠程度绝对不比李元昊低,因为这二人在不久之后都因为这一次的战功而以火箭般的速度双双被晋升为鄜延路和泾原路的副总管,二人就此成了一路的军政二把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外,泾原路的宋军也并非全部都像王沿那样龟缩不出,就在李元昊下令撤兵的前几天,泾原路都监景泰就率领五千宋军于野外将一支正在剽掠的西夏军队给暴打了一顿,此战西夏军队被宋军斩首千余级。促使李元昊撤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赵祯亲笔手诏的严令下,此前一直都显得仁慈稳重的环庆路主管范仲淹这时候也变得暴躁且凶恶起来,他已经下令让自己手下的骁将范全率领大军火速赶来增援渭州,而他自己也在准备着亲自带兵赴援。

种种迹象都表明李元昊此次的入侵和残暴行为已经让整个陕西的宋军都愤怒了,葛怀敏被杀、泾原路的大部分中高级军官战死殉国,如入无人之境的西夏人在泾原路地界上大发兽性无恶不作,这些已经不单单是泾原路将士的耻辱,更是整个陕西宋军乃至是整个宋朝的耻辱。庞籍和范仲淹都动怒了并且已经开始发起复仇行动,而且李元昊可是还在自己的屁股后面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定川寨里还有数万的宋军。这些人要是被范仲淹给收拢起来并断了他李元昊的归路,那么他到时候即使能够回到西夏也要掉一层皮。

李元昊的精明之处就在这里,他看似激进莽撞实则谨小慎微,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更不会冒险搏命。打穿了泾原路,杀了葛怀敏,将泾原路的宋军将领几乎团灭,几乎抢光了整个泾原路,这一次出兵他已然是赚得盆满钵满,他完全能够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昂首回国。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头再来说说李元昊和张元在这次战役开始之前所共同勾勒的那一幅壮美的画卷。事后来看,这更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按照张元的构想,这次出动十万大军就是要夺取长安,进而将关中甚至是蜀川之地都抢到手里,然后以潼关为界重新划分宋朝和西夏的边界。不得不说,张元是真的敢想也真的敢说,估计就连李元昊在听到这话时也是险些惊得下巴脱臼。可是,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张汉奸其实是一个丧心病狂的疯子,更是一个不堪大用只会说大话的庸才,他在宋朝没能考取进士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说攻占长安。张元的这个计划第一步就是打穿泾原路,这一点他基本上是做到了,但也仅此而已,他的战车驶到这里已经没法再前进了。当然,如果他能说服李元昊强攻渭州,那么情况自然得两说。

毫无疑问,倘若李元昊真的下令强攻渭州且不惜一切代价,那么渭州很有可能是会被被攻下来。在这之后呢?在西夏攻下渭州后,陕西各路的宋军想必也已经兵临渭州城下,这自然又是一场鏖战在等待着李元昊。试问:李元昊能够必胜吗?如果不能,西夏的大军会不会因此而覆没在渭州呢?就算李元昊据城而守,可他毕竟是在大宋境内的纵深地带作战,宋朝这时候在陕西拥有将近二十万的军队,就算宋军围而不攻也足以把李元昊给彻底困死在渭州。如果直接进行城外野战,李元昊定然死得更快。

退一万步说,即使李元昊打退了前来赴援的宋军,可如此一来他又还有多少兵力能够去攻击长安呢?从渭州到长安将是一段长途行军,到了长安城下又将是一场攻坚战,这期间西夏军队的后勤怎么解决?抢吗?但这能保证你可以获得充足的粮草吗?而且你一旦围困长安势必会招来更多的宋军,你李元昊又还有多少兵力可以来跟宋朝比拼消耗呢?到时候,长安久攻不下且宋军的援军又到了,那么西夏军队又该怎么办?不用怀疑,李元昊和张元以及西夏军队必然被埋葬在长安城下。

再退一万步,面对绝境的西夏军队突然战力爆表成功地从长安突围而出,可他们想要成功地回到千里之外的西夏本土却无异于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长途行军的消耗以及沿途宋军的层层阻击。

最后再退一万步,就算李元昊历经九死一生回到了西夏,可那时候他的身边又还会剩下几个人?宋朝如果这时候发动大军直奔他的老巢兴庆府,西夏会不会就此亡国灭种呢?

打穿泾原路,攻占长安,隔绝蜀川与宋朝的联系,这种事就算是换了萧燕燕时期的辽国军队恐怕也不敢想,但张元就是这么想了,而且还这么做了,可惜的是他明显后劲不足。张元的设想确实很美好,而且在战争中,作为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就应该以我为主,可你的对手会完全按照你的剧本来配合你演戏吗?

说到底,张汉奸其实犯了和当年的赵光义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把自己的对手想象成了任由自己操控的木偶。他就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却不知道战场的形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的蹩脚参谋。他不知己也不知彼,他把自己想象成了霍去病或李靖,但宋朝可不是匈奴和突厥,宋朝有高大的城池,有数十万的军队,有极深的战略纵深。匈奴和突厥只需要端掉他们的王庭就能导致其亡国,可你张元即使攻占了渭州和长安也丝毫改变不了宋朝在西夏面前依然如巨无霸一般存在的事实,而且这反而会招来宋朝更为疯狂的报复。事情真要发展到了那一步,那么西夏必然会亡国,而且是亡在宋朝境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错,宋朝确实书生气重了一些,有时候更是显得懦弱,可这时候的宋朝还是有一点骨气的。面对辽国发出的战争威胁,赵祯都可以强硬地表示自己绝不畏惧与之一战,那么你西夏又岂能让赵祯屈服呢?假如赵祯来个御驾亲征亲自带领十余万的宋军到长安来“剿匪”,你李元昊和张元还能活吗?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西夏根本就不具备与宋朝比拼综合国力的实力。按照庞籍的话来说,宋朝可以被西夏打败无数次,但只要西夏败了一次就将是亡国之灾。张元赌博式地想要跟宋朝进行决战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在这一点上李元昊无疑还是保持了足够清醒的头脑。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他完全听从张元的计策,那么他定然活不过这个公元1042年。

张元,一个在宋朝连科场都不能征服的举人,但他是西夏国的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他是西夏国的大相国。不管他的头衔有多么的耀眼,但这一切终究改变不了他的本质:一个好高骛远且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宋朝人,作为一个汉人,不远千里投奔异国并处心积虑地想要让自己的母国亡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正是伟大的汉奸精神!

以上这些说辞可能会显得有一些阿Q附身的感觉,毕竟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就是李元昊赶在范仲淹前来围堵他之前成功身退,而且这次出兵他可谓是大获全胜,他还把整个泾原路变成了人间地狱,顺带着让宋朝的关中地区震荡不已。无需讳言的是,李元昊的这份成绩单恐怕就连当年在河北战场横行无忌的辽国人估计都会暗挑大拇指。

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北宋帝国兴亡史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