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待她们正式认识过后,林文轩便让下人搬来两口沉甸甸的楠木箱子,通体泛着温润的光泽,边角包着錾花铜件,锁扣处竟雕着精细的缠枝莲纹。

“这是姑婆给你备的嫁妆。”

宋英愣住,女子嫁妆素来是家中父母筹备,至亲好友不过添些钗环衣料。

她知道师父待她亲厚,可没想到连嫁妆都给她准备了!

在她愣神的当儿,林文轩掀开其中一口楠木箱子的盖子。

刹那间,满眼的红,仿佛一团火,烤得宋英心中滚烫。

箱子里放着的,是嫁衣!

“好漂亮啊!”袁珊与童云舒都看呆了,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惊呼。

惊呼过后,不由羡慕地望向宋英。

宋英喉头微涩,“这……”

“姑婆说,你无亲娘打点,她这个做师父总要替你挣个脸面。”

宋英眼泪刷地滚落下来,师父什么都不曾说,却是真正把她当做亲生女儿对待,什么都替她想到了。

她没有长辈给取饱含祝福的名字,她就替她起小字;知道奶奶他们不会为她用心筹备嫁妆,她远在京城,也要替她备好送来。

虽然她能自己给自己取名,也能自己筹备嫁妆,可终究有遗憾。

师父弥补了她所有的遗憾。

宋英别过头,擦了擦眼泪,却怎么也擦不完,只能喑哑着嗓音道:“这些事情,怎么能劳烦师父呢。”

林文轩笑道:“姑婆说了,你是她唯一的徒弟,她不为你操持,还能为谁。快穿上试试,有哪里不喜欢的或者不合身的地方,赶紧让绣娘改。”

苗语芙亦笑着道:“快穿上试试,这嫁衣可是姑婆亲自绘的样式花样,请了京城最好的绣娘,费时小半年才做好的。

她可是说了,你日日忙着给人治病,嫁衣意思意思绣两针就行了。”

闻得此言,宋英便知苗语芙这位侄孙媳妇,很得师父喜欢,她点点头,蹲下身从箱子里拿起嫁衣。

嫁衣主料用的是寸缕寸金的云锦,以妆花技法织就凤翔九天图,衣缘处密密绣着金线四合如意纹。

在阳光的照耀下,衣料上暗纹流转如云霞涌动,好看极了。

宋英轻轻抚摸着凤凰绚丽的翎羽,心中更是涌起一股股暖流。

不是嫁衣常见的花开富贵、鸾凤和鸣,而是凤翔九天,师父是希望,她即便成亲,也依旧要做宋英。

在苗语芙、袁珊与童云舒三人的帮忙下,宋英换好嫁衣。

对于花样图纹,她自然再满意没有,只是这大半年来长高了一些,有几处不合身,需略做修改。

她得给人看病,只能等午时带着嫁衣去云秀楼,岑大娘惊叹这嫁衣的针法技艺,直接表示愿意免费修改,只需将嫁衣留在云秀楼一段时间,供绣娘们观摩学习。

距离婚期还有近一月的时间,宋英自是答应了。

婚期的正日子定在腊月初十,诸事皆宜的黄道吉日,女方的婚宴在初九。

罗雁行提前几日就将铺子的事情安排妥当,初九早上,她叮嘱眉月南星下午回去吃席,自己则早早赶回去。

宋家院子里,聚集了大半个村子的人,忙着准备晚上的婚宴。

看见她,人们争相打招呼:

“哎呦,雁行回来了!”

“你可是大忙人呐,也就宋英成亲,才能让你这么早赶回来!”

“你和宋英最是要好,她成亲,你准备添多少妆?”

“雁行呐,你们几个好朋友,如今就剩你了,你生意做得好,人生大事也要多上点心呐,婶子们可都等着吃你的喜糖呢!”

罗雁行与他们一一打招呼,而后问杨氏:“杨二婶,宋英呢?”

杨氏指了指松林坡的方向,“去祭拜先人们了,刚才天娃回来说是已经祭拜完她爷爷,这会儿应该在松林坡祭拜她爹娘。”

罗雁行到底是外姓,别人家祭拜祖宗的时候,她自然不好过去,便道:“我去新房里等她。”

说着,直接去了新房,让一干等着看她添妆的人好不遗憾。

自打赵家的赵小翠出嫁开始,她们几个女娃给朋友的添妆总是能令他们大开眼界,是好长一段时间的谈资。

这会儿村里最有本事的宋英出嫁,村民们早盼着了。

松林坡。

宋英点燃香,郑重地三拜后插进坟前的泥土里,旁边的李氏对着坟絮絮道:“福平呐,英娃明儿要出嫁了,夫家是隔壁梧桐村袁家那孩子,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能干得很,明年就要考乡试,考上了就是举人老爷。

英娃嫁得好,你放心,就是你个短命娃儿没得福气,死得太早了,没享到女儿女婿的福……”

说到后面,她已经泣不成声,眼泪更是簌簌滚落。

宋英望着泥土垒出的小坟包,心里却没有多么地难过。

她娘死的时候,她刚出生,一点记忆也没有,自然没有什么特别深厚的感情与思念。

以前,她甚至不知道有亲娘,具体是什么感觉,直到师父出现,她才懂得。

对于爹,她的记忆也模糊了,只有零星几个画面,思念自然是有,但没法像李氏这般痛彻心扉。

既不知道说什么,她便默默烧着纸钱。

宋二叔放完一串炮仗,也蹲下身烧纸钱,同时劝说李氏:“娘,英娃如今嫁得这般好,大哥在地底下也会欣慰的,您别哭了,别让他不安心。”

又对宋英道:“英娃,你爹自小就最疼你,多给他烧些纸钱,明天以后你就是袁家人了,再不能祭拜你爹娘。

不过你放心,过年过节,二叔都不会忘记祭拜他们,便是我死了,也会叮嘱你两个弟弟祭拜的。”

出嫁女不能再祭拜娘家亲人的习俗,不止是杏花村有,整个清水县,以及京城等地亦是如此。

宋英抿了抿唇,忽而想到这习俗,也许是导致人们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

世人多重死后香火,女子出嫁从夫,不再是娘家的人,需奉夫家祭祀,对娘家的亲人,只能心祭哀悼,或者托兄弟代烧纸钱。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人们才格外看重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