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赐婚

“这。。。臣不敢奢求国姨,臣。。。配不上。”李定国只觉得此时脑中炸响,没想到陛下为他找的亲事,竟是皇后的亲妹妹,大明的国姨。

宁家啊,现在最为耀眼的外戚,谁娶了宁为玉,那就是和陛下做了连襟啊,不知道多少人盯着这个机会呢,自己不过是个降将,暂无尺功,何德何能?

“你不忙拒绝,听我说完,这第二选,就是我二妹,朱媺婧,今年十三岁了,你要是愿意,过两年就能完婚了。”

“怎么样,你选一选吧,是做我的连襟,还是做我的妹夫?哦,你放心,现在驸马都尉完全自由,可入仕,可统军,也可纳妾,皇室不会再监管,和平常人家的女儿无异,如何?”

“这。。。臣都配不上,臣恐辱没公主殿下和宁氏贵女,请陛下另选贤能。”李定国这下听的更是脑门见汗,好家伙,公主都来了,自己哪配得上啊。

“什么配不配得上的,你堂堂一个中将军官,有什么配不上的,哦,我二妹容貌你也不必担忧,是个少有的美人儿,不过,性子可能要跳脱一些,不过也无碍,娶回家自己调教规矩就是了。”

“。。。”这说的李定国都无语了,公主这么不值钱了吗?

见他还是不说话,朱慈烺无奈,拍拍脑门问道:“怎么?你是有心仪的女子了?说说看,若是有,我给你赐婚。”

“不。。。陛下误会了,臣并无心仪的女子,臣刚回南京,哪有什么心仪女子。”

“那就好办了,我现在告诉你,就这两个选择,你痛快点,干脆的告诉我,你选哪个,不准不选,这是命令。”朱慈烺佯装正式的逼问道。

“陛下。。。臣。。。臣选宁小姐吧。”李定国硬着头皮选择了宁为玉,一是宁家身份能不那么贵重些,二是公主太小了,而且,陛下说的轻巧,但公主还是太高贵了。

本来现在停止漂泊,这些日子李定国也考虑要成家了,年龄不饶人啊,现在陛下赐婚,既然避不过,那就干脆选年龄合适的宁家小姐吧。

“哈哈,好,那这便宜,我可就占定了,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下午我就下旨给你们两家,明年开年,找个好日子尽快完婚。”

“臣遵旨。”既然决定了,李定国也不再畏缩,满面笑容的应道,宁家大小姐啊,皇后的亲妹妹啊,多少人做梦都想娶到的贵女,这就归自己了,能不乐嘛。

“来,叫声姐夫听听。。。”朱慈烺恶作剧般的看着乐呵的李定国,狭促的说道。

“额。。。”李定国大囧,一是自己比朱慈烺大好几岁呢,有些别扭,二是眼前的,可是大明的皇帝至尊,这一下成了姐夫,也是一时难以启齿。

“怎么,妹夫这是觉得哪里不对?”

“没。。。没有。”李定国略略做了做调整,这才低头行礼,口中叫道:“见过姐夫。”

“哈哈,行了,免礼吧,这就对了,以后私下里,叫我姐夫就成,以后可就是一家人了,别那么拘谨,我也是人,一起相处时,别那么僵硬,随意些就好。”

“是,臣明白了。”

“尽快完婚,明年说不得又要打仗呢,朕,要你做朕的卫青、霍去病,本朝的常遇春、徐达、李文忠大将军,都是你的榜样,辅佐朕,再创大明辉煌,你可愿意?”

‘啪’的一声,李定国跪地俯首,沉声道:“臣愿为陛下效死。”

“好,起来,陪我走走,待会儿,一道用了午膳再回去。”朱慈烺俯身扶起李定国道。

“臣遵旨。”

一石激起千层浪,下午时分,这道赐婚的圣旨传出,各方震动,陛下此举,其中的深意满满,众人皆是猜测纷纷。

皇后娘家,当朝国丈家的千金啊,政治价值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切,前些日子刚刚传出丝丝风声,听闻周家和宁家要联姻,许多大臣都已经写好了弹劾反对的奏本了。

就等着两家传出确切消息就上疏弹劾反对,岂不料,陛下竟然先一步赐婚了,这样看来,陛下应该也是收到消息了,认为不妥,这才破天荒的进行赐婚了。

这在妙宇朝可是头一次啊,意味深远。

而且,陛下赐婚的对象,竟然是流寇大西军降将,李定国?这是什么操作,又有何深意?其用意为何?稳固拉拢大西投降的力量和将领?

或是借此机,向所有降将释放安心信号?或许,都有吧。

现在大明军方派系势力繁杂,有朝廷直属军,老牌勋贵派系军,新贵派系,地方军阀派系,大顺降军派系,大西降军派系,还有海陆之分,实在复杂。

不过,这对军方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陛下对军方是持续看重,武人、勋贵,渐渐崭露头角,现在又有军阁支柱,军方,以后必能和文官分庭抗拒,在朝廷占据一席之地。

接到圣旨,王夫人满心失望,陛下竟然挑了这么个对象,真是预料之外啊。

大明这么多权贵,偏偏挑了个降将,让王夫人感觉委屈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当即就带着宁为玉进宫,找宁皇后抱怨,觉得女儿成为了陛下的政治工具。

宁皇后在宫中也是已经多年了,手腕自然也是不俗,早就着两个尚宫派人向李安、刘大锦打听情况了,得知陛下对李定国格外器重,超乎寻常。

便规劝母亲,李定国为陛下看重,以后必然贵不可言,现在李定国处于微末,此时乃雪中送炭的大好时机,宁家当牢牢把握。

断然不能表露出鄙夷之情,当尽可能的释放善意,提前打好基础,要知道,这是陛下已经明发的赐婚,再想更改已经断无可能,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欣然接受。

一是笼络住李定国这颗新星,二是向陛下表现服从,皆大欢喜,两边都讨好。

经过宁皇后规劝,王夫人也想明白了其中利害,当即不再抱怨,只是商量着,如何帮助这未来的姑爷,早日登峰,这样,就不会委屈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