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封官
孟俞转头,眉心微不可察的一蹙。
“此次为小祭,无需五岳观道士相助。
据本官所知,只有逢异常天象的禳灾大祭,司天监才会调用五岳观道士布设消厄道场,诵《消灾经》。”
孟俞正欲追问林知夏为何有此一问,却见帝后御辇已然启程,只得匆忙归队。
此等庄严时刻,容不得半分差错。
二人身份悬殊,站位自然完全不同。
以林知夏当前身份,只能行于队伍最末。
她心神不宁地随着队伍出发,身后就是护卫禁军和皇城司的亲兵。
江溪云二人并不识明灵均,此时林知夏也没有办法去确认明灵均在不在司天监。
司天监位于皇城东南夹城墙内侧,紧挨着宫门。
林知夏知道,江溪云还在宫门处等着。
仪仗队需绕行大道,到司天监还有一段路。
她当机立断,悄然退出队伍。
皇城司职务特殊,旁边的亲兵和禁军未敢阻拦,她疾奔至宫门。
“你怎么出来了?”江溪云和曾石迎上来。
“你们”林知夏略一迟疑,“一人回江府看看,徐夫人有没有出门,去了哪里?一人帮我去寻芙昕,带她带到这来,她住在孔宅。”
“我去寻芙昕。”曾石率先道,未待江溪云回应便已飞身离去。
林知夏甚至来不及告知其孔宅位置,曾石如此迅捷,显然是知道怎么走的。
她心乱如麻,来不及理会这些细节,为免惹人生疑,立即返身归队。
当皇帝御辇停于司天监灵台门,太史令率官员跪呈星图匣与历书函。
皇帝解匣即还。
司天监祭祀雅乐《景安之曲》悠然响起。
林知夏瞥见司天监外墙另设祭坛,皇后正率一众命妇身着素纱袍静候。
那边人影绰绰,衣袍相似,林知夏眯着眼,一时分不清谁是谁,也无法确定徐氏是否在其中。
祭祀先行,封官在后。
陛下所言观星谢天,观星已于昨晚子时完成观测。
祭祀会一直持续到正午,林知夏只需同其他大臣一般在下方肃立。
她本想伺机脱身,但胡德全派了两名内监随侍左右。
名为引路,实则监视,四周都是禁军,林知夏只得按捺焦躁,静待时机。
当明灵均的身影出现在露天观星场外围时,林知夏心中的猜测彻底坐实。
对方现身于此,绝非偶然!
昨晚江成的异样,明显徐氏已找过江老太爷,商量其婚事。
江成的反应证明,他也是刚刚得知。
自他们一起回京后,徐氏对二人的关系,一直是默许纵容的。
要不然,也不会任由江成搬到她隔壁居住。
究竟是何变故,令一向直爽宽厚的徐氏突然转变态度,对她父母冷脸相向。
江老太爷廿六才进京,这么巧,徐氏也是那天进宫见的皇后。
很明显,她的转变发生在进宫之后。
林知夏看着台上监正念诵祷词,视线渐次模糊。
当所有的线索汇集一处,答案昭然若揭。
只有她和明灵均那桩有名无实的婚事,才会让徐氏勃然大怒。
她知道,若是有可能,江成会瞒着徐氏一辈子。
可惜,天不遂人愿!
林知夏举目四顾,未见江成身影。
此时的她,需要权衡,是顺着皇帝的意思往下走,还是奋起反抗。
此刻,她与兄长的欺君之罪如一把利刃悬在她头顶。
陛下此乃阳谋,他要用事实断绝了她与江成的可能,她苦思之下,也未寻到破解之法。
时间无声流逝,当鼓声骤起,宣告祭祀终了。
大臣们捶着酸麻的双腿缓缓退至一旁。
林知夏却仍怔立原地,身旁内监只道她欣喜过度。
时至正午,礼成后依例赐素斋。
素席设于司天监外墙西侧观星阁内。
林知夏在内监的引领下,垂首随人流缓步入厅。
厅堂正中,皇帝与皇后并立。
林知夏看到徐氏同一众命妇站在一处,眼神复杂难明。
青旋县主的母亲沈氏跪于堂中。
胡德全那尖细的嗓音响彻厅堂:
“咨尔青旋县主,武昭令德,志节贞坚,屡彰戡乱之勋,允协师中之吉。特晋爵秩以示褒崇,可进封青旋郡主。
赐以丹书铁券,兼授忠武将军、京畿防御使,总摄畿辅戎务。”
沈氏激动万分地接过诏书,叩拜谢恩。
因青旋县主尚未入京,先由其母代其领旨。
天子沉声道:“今方腊起义,蔡贼叛逃咸州,国正逢多事之际,诸位勤勉尽责,实为国之大幸。”
皇帝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目光扫过满堂公卿命妇,最终落在肃立一隅的林知夏身上:
“方腊虽除,然江南百废待兴;蔡雍叛国北逃咸州,勾结外敌,此獠不除,社稷难安!
值此家国危殆,用人之际,当行非常之法,纳非常之才!无论男女。”
他话语微顿,厅内落针可闻。
“朕观今之朝野,岂乏巾帼英豪?青旋郡主沙场扬威,便是明证!
今日,朕还要擢用一位屡立奇功之人。”
他抬手,胡德全立时会意,尖声唱喏:“林知夏上前听旨!”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于林知夏一身。
她却倏然发现,徐氏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场,而江成始终未现身。
哪怕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林知夏也只能迈步上前。
此刻已是骑虎难下,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复杂心绪。
于御座下方正中郑重下拜:“民女在。”
皇帝俯视着她,眼中虽有赞赏,却也隐含着帝王深沉算计。
“你于咸州探查咸州军务,功不可没;
汴京盗贼猖獗,你又缉贼有功;
粥棚投毒一案中,你洞察微末而顾念苍生根本,皆非寻常官吏所能及。
这‘心系生民,明察秋毫’八字,便是你能破例入皇城司、担此重任之根本。”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宣告的威严:
“擢林知夏为皇城司内务府执事,授正七品衔!掌缉查、文案、勘验、秘谍诸务,准其以女子之身入朝持印,为朕监察京都,靖安皇城!”
语毕,胡德全奉上早已备妥的墨玉腰牌与加盖玉玺的特旨。
那墨玉腰牌触手生温,上面阴刻的“察”字在日光下泛着幽深的光泽,沉甸甸地压在林知夏掌心。
孟俞扬唇,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骄傲与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