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气功五大层次,真元铸鼎
透过院中那棵老槐树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班驳的光影。
挂在树梢的笼子里,一只黑羽八哥发出清脆鸣叫,为这方小院平添了几分宁静。
然而,当方诚站定的那一刻。
这片宁静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气场所排开。
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沉腰坐马。
只是摆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马步,整个人却好像发生根本性的蜕变。
如果说,刚才他还是一个谦逊有礼的晚辈。
那么此刻,他便隐约流露出一种渊渟岳峙的宗师气度。
仿佛他不是站在那里,而是从地面生长出来的一座石像,沉稳厚重,与脚下大地融为一体。
院内的鸟鸣声,不知何时已经停歇。
坐在石桌旁的几位老爷子,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连马建国都放下了手中的茶壶,眼神专注到了极点。
方诚双目微阖,呼吸悠长。
下一秒,异变陡生。
先是一阵低沉的嗡鸣,恍如古钟被敲响后,那悠远不绝的余音。
声音初始很微弱,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每个人的心头都荡起了涟漪。
很快,又迅速变得清晰、雄浑,如同从云层深处传来的闷雷,渐行渐近。
嗡嗡嗡————
空气在震动,无形的音波犹如潮水,在院落里不断扩散开来。
石桌上的茶杯,杯盖与杯身急促碰撞,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老槐树的叶子,在没有一丝风的情况下,也开始簌簌作响。
那声音的源头,正是站在院中的方诚。
他的胸膛与腹部,如同风箱般,赫然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频率,进行着细微而强劲的鼓荡。
每一次起伏,都伴随着一声直击众人耳膜的轰鸣。
轰隆隆——轰隆隆——
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浑厚,犹如春雷滚滚,在天地间回荡。这并非单纯的肺腑之音,而是内气激荡下,脏腑、筋骨、乃至每一寸血肉的共鸣。
这股力量由内而外,穿透体表,震荡着周围的空气。
渐渐地,沉闷的雷音之中,竟分化出了另一种声音。
深沉而充满压迫感。
好似百兽之王巡视山林时的低沉咆哮,让人耳膜震痛,胸口气血翻腾。
紧接着,“噼啪!”、“轰隆!”。
一连串滚雷般的爆音,从他的脊椎大龙中节节贯穿,直达后脑。
那声音有一种原始狂野的力量感。
如同矫健的猎豹在草原上疾驰时,筋骨摩擦、内脏震颤发出的共鸣,与风雷之声鼓荡合一。
“是虎豹雷音!”
马建国脱口而出。
他再也无法保持镇定,猛地从石凳上站起,双目圆睁,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吴德旺教授眸光闪烁,不禁伸手推了推眼镜,仿佛这样能看得更清楚些。
张海祥和陈子振更是面面相觑,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讶。
就连早已见识过方诚非凡之处的董云川,此刻嘴巴也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指着方诚,喉咙里“嗬嗬”作响,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本来只是让方诚向几位老友展示一番,好好震惊一下他们。
结果,反倒是把他再次震得目瞪口呆。
这小子究竟还藏着什么本事呢?
然而,这还没完!
随着那惊心动魄的雷音达到顶峰,一缕缕白色的雾气,开始从方诚的头顶百会穴、周身毛孔中蒸腾而出。
那雾气初始如烟,继而如云,迅速将他整个人笼罩。
就像开水煮沸了一样,散发着惊人的热量。
院子里的温度,都似乎因此升高了几分。
阳光穿透这层由人体精气和汗水蒸发形成的热雾,折射出朦胧的光晕。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如同传说中踏云而来的仙人。
简直蔚为大观,神乎其技!
终于,当那股雷音与咆哮达到顶峰时。
方诚双掌在胸前缓缓一抬。
随后,长长地吐出一口白色浊气。
这口气箭赫然直射出两尺多远,才在空气中消散。
霎时间,风停,声歇。
所有的异象,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缭绕周身的白雾被重新吸入体内,仿佛从未出现过。
院子里恢复了之前的宁静,只剩下几位老爷子粗重的喘息声。
方诚缓缓睁开双眼,眸光清澈,气息平稳悠长。
仿佛刚才那番惊天动地的景象与他毫无关系。
方诚收功而立,看向面前好像完全石化的老爷子们,平静地开口:
“几位师叔长辈,献丑了。”
整个院子,陷入了一片死寂,良久无人回应。
“我不会是做梦吧……”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刚刚输了棋的张海祥。
他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也顾不得什么前辈风范,双手就往方诚身上摸来摸去,嘴里啧啧称奇。
“热的,还是热乎的!小子……你他娘的是个怪物吧?”
陈子振也围了上来,一双鹰眼死死盯着方诚腹部,仿佛想看穿他的丹田。
“武林传说中,虎豹雷音是锻炼内腑、易筋洗髓的神功,练到高深处,五脏坚如铁石,筋骨赛过龙虎。”
“可这门功夫对资质的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内腑受损,走火入魔。近百年来,就没听说过谁练成了,你小子居然真的练成了?”
董云川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他老脸涨得通红,用力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声音洪亮,同样震得槐树叶子簌簌作响:
“看到了吧,都看到了吧!我说的没错吧?这就是天才!百年难遇的武学奇才!”
随即走到方诚身边,像护着自家宝贝一样把其他人扒拉开,一脸关切地问道:“阿诚,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吴德旺坐在石桌旁,伸手摘下眼镜,使劲揉了揉眼角。
然后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望向马建国。
“马师兄,方诚刚才展示的气功……应该就是虎豹雷音大成的征兆吧?”
马建国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
看向方诚的目光,已经不再是单纯对晚辈的欣赏,而是带着些许敬畏之意。
随后,沉声说道:
“虎豹雷音,易筋洗髓,乃是拳法练入化境,以内脏共鸣,锻炼筋骨的至高法门。”
“自古以来,能练到‘闻其声’的已是凤毛麟角,能达到让声音凝如实质,形成这种程度声浪的,纵观历史,也根本找不出几人!阿诚,你……”
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形容。
方诚见状,于是解释道:
“我也是最近才摸到一点窍门,有了气感之后,偶尔练习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控制得不太好,时灵时不灵的。”
“时灵时不灵?”
董云川眼睛一瞪:
“阿诚,你少跟我们这些老头子谦虚了,这虎豹雷音功,练的是五脏六腑,是人体最根本的精气神。”
“寻常人练一辈子,连个响都听不见。练得不好,气血逆行,当场就得内出血!”
“你这已经不是‘练出气’那么简单了,是精气神开始凝练合一的表现,你老实说,你现在的气功,到什么层次了?”
“是啊,方诚,你仔细说说看。”
“我们几个老家伙虽然本事不济,但见识肯定比你多,帮你参考一下。”
其他几位老爷子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探究。
面对连珠炮般的发问,方诚心中微动,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之色:
“修炼层次我其实不太懂,只是按照马师父教授的功法练习,自然而然地就发出了这种声音。”
“至于这白气,应该是锻炼时气血运行过快,身体产生的热量太多了。”
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听得几位老爷子眼角直抽。
什么叫“自然而然”?他们练了一辈子,连这“自然”的门槛都没摸到!马建国沉吟少许,随后缓缓开口,为他解惑:
“阿诚,传统武学中的‘气’,并非虚无缥缈之物。按照我们武学研究会多年摸索与内部划分,气功修炼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叫‘练气入体’。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我之前教你的站桩、吐纳等法门,感受到气的存在,让这股能量在体内生根发芽。我们研究会大部分学生,都停留在这个阶段。”
“第二层,叫‘气行周天’。当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能打通经脉,让其在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也就是所谓的大小周天。”
“到了这个境界,气便能滋养五脏,强健筋骨,寒暑不侵,百病不生。我们几个老家伙十几年前都已经达到这个境界,如今的身体素质可以说完全不比年轻人差。”
“而‘虎豹雷音’,正是冲击这个境界的最佳法门之一。能发出雷音,说明你的内气已经强盛到可以淬炼骨髓,重塑肉身,这放在古代,就是脱胎换骨的开始。”
方诚点点头,表示理解。
马建国接着娓娓道来:
“第三层,是‘真气外放’。到了这一步,气已经不仅仅是在体内循环,而是能透体而出,影响外界。”
“你董师叔,就是此中好手,他的‘掌中沸水’,将真气透出掌心,摩擦水分子使其升温。这一步,是‘气’由内而外,产生实际物理效应的开始。”
董云川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自得,但看向方诚时,那点得意又瞬间烟消云散。
“这一层,属于掌控力的体现。真气外放究竟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能否随心所欲,精细操控运用到实战中,也存在天壤之别。”
马建国继续说着:
“所以,第四层名为‘真元铸鼎’。”
“达到这一层,武者才能将真气与自身血肉筋骨彻底融合,进行深层次的‘洗练’与‘淬炼’,使身体逐渐呈现出‘金刚不坏’的特性,抗击打能力、自愈能力大幅度提升,力量、速度、感知等身体各项机能都得到全面的、质的飞跃。”
“真气不再是脱缰的野马,而是如臂使指的仆从,武者能进一步将气凝聚成各种形态,附着于兵刃拳脚之上,甚至做到隔空伤人。”
“可以说,前三层是‘积蓄’,这一层才是厚积薄发,能真正运用到实战中,与那些拥有特殊能力的怪物一较高下。”
讲到这里,马建国双眼凝视着方诚。
“你在练功过程中,气出如云蒸,说明身体内气满溢,已经开始与外界天地交换能量。”
“至于第五层,那已经是传说中的境界了,名为‘内景外显’。练功者的精神、气血、内脏强盛到了极致,其内在的景象会显化于外,形成种种不可思议的异象。”
“据说古时的达摩祖师,修炼《易筋经》大成,坐禅时背后会有佛陀光影;武当张三丰真人,演练太极时,身周则有阴阳鱼环绕不休。”
“这些,都是内景外显的至高体现。至于第五层之上是否还有更高境界,那就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揣测的了。”
方诚听完,心中大致有了谱。
以自己掌握的炎之呼吸法,能够全身浴火,变成人形火炬的能力,显然算是达到了第四层境界。
脸上则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微微点头:
“那我应该侥幸达到第三层真气外放,勉强摸到了第四层实战的门槛。”董云川闻言,摆手道:
“你能把虎豹雷音练出这么大声响,简直跟音波攻击一样,阿诚,你要是才摸到门槛,那我这辈子恐怕连门都瞧不见喽。”
尽管如此,几位老爷子看他的眼神却更加柔和了。
天赋异禀,却不骄不躁,心性沉稳,这才是真正的良才美玉。
马建国长叹一声,神情复杂地说道:
“近两百年来,武学凋零。我们本以为老董已经是极限,没想到啊,有生之年,居然还能见到一位真元铸鼎的奇才。”
“如果厉归真前辈还在世,看到你,肯定会引为知己,他年轻时,恐怕也就是这个层次吧。”
提到“厉归真”这个名字,院中热闹的气氛稍微冷却了一些。
张海祥跟着感慨道:
“是啊,厉前辈一人一剑,斩杀海中巨怪,那才是真正的神仙手段,可惜天妒英才……”
“我听说,厉前辈当年正是将气功与剑法融合,才达到传说中的‘内景外显’境界,他现在要是活着,应该会尝试冲击更高层次的武学境界了吧?”
陈子振眼中也充满了向往和可惜。
“谁跟你们说他一定死了?”
董云川冷不丁冒出一句,眼神瞟了瞟方诚:
“再说,以阿诚现在表现出来的潜质,不见得比当年的厉前辈差。”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方诚身上。
那眼神,从最初的震惊,慢慢转变为一种殷切的期许。
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那条被斩断的道路,重新延续下去的希望。
董云川忽然咳嗽一声,正了正脸色,说道:
“阿诚,你上次在办公室问我的那个问题,我和马师兄已经商量过了。”
说着,他转过头,看向马建国。
马建国和他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接过话题,语气变得严肃:
“阿诚,关于厉归真前辈的事情,我父亲曾经和我讲过一些。虽然我也所知有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他选择走的,就是我们正在走的这条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