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6章

果然,下午五点,工作室的所有女工,后勤人员都准时到了。

发言稿是郑雅丽写的,发言人是杜红英。

没办法,自己已经成了儿媳妇的老助理一枚!

说真,杜红英自己干事业也是很多年了,而且现在的事业遍地开花,她还没有这么正式的发过言。

发言稿上销量和销售金额这些数据……杜红英决定隐瞒。

无他,小丽这孩子啊不懂人性的险恶。

这不是公家的企业,这是个体户是私企,你要是赚了钱,都知道你赚了钱,接下来的情况就不是你能控制的。

杜红英将发言稿拣着可说的说了,然后就是发工资发过年红包。

“谢谢杜总谢谢郑总。”

“提前给大家拜年了,过年好,明年正月十六早点来报到开工。”

“一定一定。”

女工们可高兴了,四五十岁的年纪,在家里连狗都嫌弃了,出来还能挣三五百一个月。

关键是家里的活儿一点儿也没落下。

早上给老的小的煮饭,中午在镇上有工作餐,下午下班回去依然能煮饭洗衣干家务。

农忙的时候还可以调休回去抢收。

远走不如近刨,这个收入真的很香。

“杜总,郑总,那我先走了。”

曲世芬走到最后,她的过年红包是所有 工人里面最厚的一个,因为她付出很多。

“好,明天小罗送我们回通安村,这儿就有劳你们帮忙照看一下了。”

停工二十多天呢,她倒是和郑雅丽回去过年了,这儿还得要人照看,曲世芬主动提出她明天搬到镇上来守店。

你看,有这样一个员工多省心啊,这样的员工活该有高收入大红包。

等曲世芬走后,郑雅丽拉过杜红英看她写在本子上的疑问。

“妈妈,您没有读那些数据。”

“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您的嘴形。”

杜红英……还真不能欺负聋哑人啊,人家眼睛尖着呢。

“没有读,小丽啊,知人知面不知心……”

挣了钱你可以对员工大方一点,但是一定不能说你挣了多少钱。

回头就会编排:看老板好心黑,挣了这么多钱才给我们这么点工资呢!

杜红英苦口婆心传授着一些心得体会。

手都写酸了,郑雅丽才表示懂了。

“走吧,明天回通安村过年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杜红英要带着郑雅丽回来,陈冬梅自然是欢喜不已。

“杜二娃说回来不了。”陈冬梅感慨道:“红卫也回来不成。果然啊,一穿上那身衣服就是国家的人了。不过乐乐说要回来过年,有你们,有红兵有小静有乐乐,也算是过一个热闹年了。”

老太太到了这年纪了,一到腊月间就盼着子孙们回来过年。

或者说,一到腊月村里的老人们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天天坐在院门口看,就想看到出门在外打工的儿孙背着大包小包扛着行李回家团年。

“小丽都这么大的月份了,就不要忙生意了,红英,你帮忙多看照点儿。”

“娘,我看照着的呢。”

杜红英道:“小丽的生意都走上正轨了,除了她和杜伶俐的交流沟通要亲力亲为外,其他的都不用她操心。”

“那就好,现在的女娃子能干,不像当年的我们只知道洗衣做饭,下地干点手脚活,可挣不了钱。”老太太开始回忆当年了:“还是在生产队挣工分的时候才好像能在外面挣点,除了那时候就感觉挣不了钱。”

“您们那时候不还绩麻线卖吗?”

“那也得有时间来绩啊,洗衣做饭伺候老的照顾小的,还要挑水砍柴割草还要喂家畜、要打扫猪圈……”

听娘扳着手指一一数落,杜红英深有同感:一个家的运转离不开女性的付出,而女性的付出却是那么的琐碎,那么的不值钱,那么的不值一提!

上辈子她也是万千家庭妇女中的一员,她的付出从来没得到过认可,相反还被人嫌弃。

这辈子她的目标很明确:要搞钱,要搞事业,在父母家人的帮衬下,她是事业学业两手抓,家庭也没有落下。

事实证明,有自己事业的女性活得更漂亮,更快乐。

难怪老太太都羡慕不已。

傍晚杜红兵和田静下班回来了,吃饭间,杜红兵说了一个消息,让杜红英都有点吃惊。

“真的假的?”

“应该错不了,这个消息是一个朋友透露给我的。”

上面有政策要打造特色古镇,而她们选中的小镇正是要打造的小镇,那朋友的意思是如果有闲钱可以去搞几套房子门面坐等升值。

“那你买吗?”

“到时候再看吧。都知道这个消息了,人家也不会卖,卖了会后悔的!”

杜红英……红兵就是老实,这就是信息差就是机会,还是别人透露给他的。

结果他还替人家考虑了。

只能说,他是太安于现状了。

又或者说,他一个,田静一个,两人心里真的只有奉献和热爱!

杜红英自认活了两辈子都达不到他们的境界和高度。

“姐,我就觉得你很有财运,就是买哪儿哪儿就能升值。”

“呵呵,你这么说好像也没错。”

杜红英能说啥?

阴差阳错之下,她又捡了一个漏!

前半生吃的是重生的红利,九十年代她就嘎掉了,后面的事全凭了感觉和运气。

偏偏,她就是财神爷的亲闺女,真的是做啥啥好做,财运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