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1章


就拿住楼房来说,进屋就关门,隔壁邻居姓什名谁都不知道。

当然,也有一点好处,隐私不会被人窥探。

乡下的消息没长翅膀也会飞出去,还会添油加醋润色几分,一点小事儿绘声绘色越传越远越精彩。

“要我说啊,还是农村好。”

冬梅娘一边择着菜一边道:“虽然说城里人下雨天出门脚都不沾泥巴,但是城里生活吃要吃钱住要住钱,哪怕上一个公共卫生间也要两毛钱……”

杜红英心道娘果然是看得透彻。

最主要的是,拆迁户不比真正的城里工人有工作有收入来源。

就靠着一点拆迁赔偿款坐吃山空那才麻烦。

当然,聪明的人离开了土地做点生意什么的也能谋生。

最关键的还是看个人。

“我随时都给小静和红兵说呢,勤快点地里种点菜,我们家吃不完,就带些回去给小静妈妈吃,又节约又新鲜,你说这些农村里的人搬到城里去住了,连吃一根葱葱蒜苗都要钱,有什么好的?”

……

杜红英只能说冬梅娘是操碎了心,该不该她操心的事儿都操心上了。

事实证明,老年人要是没精力操心别人的事儿的时候就是生病:胃子疼。

送进医院一番检查:急性胃炎,只得又住院。

“哎,现在就像一个漏灯盏一样了,动不动就得吃药上医院。”躺在病床上的陈冬梅唉声叹气:“以前年轻的时候哪有这么多问题啊?”

“娘,人吃五谷生百病,您都七十了生点小病也正常啊,就像机器一样用久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打点油保养保养……”

“你这女子才会说话呢,到医院花钱保养。”

“是啊,就是保养。”

杜红英安慰她:“别担心,您的身体都检查了,肝肾心脏这些都挺好的,肠胃问题都是小问题。”

“哎,好麻烦你嘛,好耽搁你的事嘛……”

杜红兵和田静都在上班,冬梅娘没什么大问题,自然也不用请护工,

在医院陪床的任务就落在杜红英头上了,老人就很内疚。

“娘,您咋能这样想呢?”杜红英道:“养儿防老,你养我们大,我们养您老,这不是应该的吗?再说了,我也没什么事儿可做的,现在陪您就是我最大的事儿了。”

“你这孩子,陪我一个老太婆干嘛,你得多陪陪志远……”

杜红英……看看,老人又操心起事儿了。

正说着话,病房里又进来了一位老太太。

不得不说,冬梅娘的社交能力也是顶强的,人家一进来呢,两人就互通姓名了,又问家住哪里,什么病,甚至还询问起了对方有几个儿女,现在照顾的是女儿还是媳妇……

“老姐子是通心桥的啊,你们那地儿前两年拆迁了哒?”

“是呢,拆了,搬到镇上下街子那个安置房去住了,哎,还是不方便。”

老太太姓潘,今年七十三,说起就头痛。

“当时分房子是抓阉,老头子不去抓非要让我去,我这手气又撇,直接抓了一个六楼。”

“身体好的时候爬个六楼倒也没啥,这段时间害瘟了,爬六楼简直要了我这条老命。”潘大娘道:“我老头子也有哮喘病,爬几步就要停下来歇几次,才造孽噢!”

“那是有点恼火。”陈冬梅深表同情:“要不然你就租一个一楼的房子住吧,年纪大了爬六楼确实有点具体。”

“哎,难噢,我们年纪大了,没个经济来源,地占了后搬到安置房里吃要吃钱住要住钱,又经常生病,手上紧张得很。”

“让年轻人支持一点呢?”

看潘大娘的女儿出去办住院手续去了,陈冬梅小声提议。

说真,陈冬梅是一点儿也没办法共情什么叫手上紧张,吃喝看病走人亲戚人情往来全是年轻人出,她的钱几乎都找不到地方用。

“哎,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难处,靠不住噢。”

潘大娘一声叹息:“我两儿一女,两个儿子都分了房子,一个在四楼一个在五楼,当时老头子就想调一下,结果他们不愿意。”

“拆迁不是还赔偿款吗?”陈冬梅就很不理解了:“未必你们的都用完了?”

“哎,这事儿说起来味道就长了。”潘大娘后悔不已:“我们的老房子面积小,只够两套房的面积,趁着这个机会就想分家,两个儿一人一套,我们老两口一套,面积不够就添钱,我们的赔偿款都添进去买了房,一分都没剩。”

啊,那么多赔偿款呢,都买房了?

“就是动用的我们两老口的,两个儿的他们都没动用,给他们自己保管了。”

“当老的就是这样的,宁肯苦自己也不亏儿女。”

陈冬梅听得很是唏嘘,还是那句话,老的手上不捏钱就会受罪。

连调换一下楼层儿子都不愿意,还能指望什么呢?

“生病了,两个儿说忙,来不到;儿媳妇说要在家弄娃娃,来不到。结果就靠了我这个幺姑娘……”

“年轻的时候生带把的高兴得很,现在年老了才发现生了姑娘才是福气。”潘大娘道:“我听人家说生儿是名气生女是福气,大妹子,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嘛?”

“是这个道理。”

“你看看,你也是姑娘来照顾,我也是姑娘来照顾,儿子媳妇走得多远的,看都不得来看你一眼。”

陈冬梅刚想反驳,病房门口就出现了媳妇的身影。

“娘,您好些没?”田静一手提水果一手提保温桶:“我妈熬了些小米粥,娘您应该能吃吧,趁热吃一点?”

“哎呀,又麻烦你妈妈了。”陈冬梅感谢不已:“你不是上班嘛,怎么有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