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 章 1草稿
小
大
顾行晋领命之后,深知此次机会来之不易,他迅速召集新政派官员,商议下一步的推行计划。他们决定以此次水利工程的成功为范例,逐步将新政推广到其他领域。
首先是商业改革。顾行晋深知商业的繁荣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他派出官员深入各地,了解商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许多地方存在着关卡林立、税收繁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和商业的发展。
顾行晋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商业改革措施。他奏请新帝降低商业税收,减少关卡,鼓励商人开展贸易活动。同时,他还提议设立商业行会,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商人的权益。
新帝批准了这些措施,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商业改革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地方官员和守旧势力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商业的发展会冲击传统的农业社会秩序,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他们暗中抵制改革措施的实施,甚至故意刁难商人。
顾行晋得知这些情况后,毫不退缩。他一方面向新帝汇报情况,请求新帝支持改革;另一方面,他亲自到各地巡视,严惩那些抵制改革的官员。在他的强硬手段下,商业改革逐渐取得了成效。各地的商业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商人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接着是教育改革。顾行晋认为,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他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中一些繁琐无用的科目,增加实用学科的比重。同时,他提议在各地设立新式学堂,教授数学、天文、地理、农学等知识,培养适应新政需求的人才。
然而,教育改革遭到了更多的阻力。守旧派认为,传统的儒家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不能轻易改变。
顾行晋他多次进宫面见新帝,向新帝阐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陛下,如今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来治理国家。传统的科举考试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只注重诗词歌赋,缺乏实际的治国能力。而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顾行晋的劝说下,新帝最终还是决定支持教育改革。
顾行晋立即着手在京城设立了第一所新式学堂,并亲自选拔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学堂开学后,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报名。他们在这里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和思想,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随着商业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新政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原本对新政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和百姓,开始逐渐支持新政。
然而,守旧派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
他们指责顾行晋改革过于激进,破坏了国家的传统秩序。他们甚至造谣说,新政会导致国家灭亡。新帝面对这些言论,心中又开始产生了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