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陶瓷厂的新机器来了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一家人围坐在宽敞明亮的屋子里,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想到这些,他们在后面干活的过程中,更是充满了干劲,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柳坝村的整个工地上,处处洋溢着积极劳动的氛围,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把房子盖好,住进这宽敞明亮的新家,开启新的美好生活。
李胜男本是要留在京城负责的,因为对柳坝村盖房子这事儿满心好奇,他才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
他这一回来,就在村子里出出进进了整整十天。
这十天里,李胜男也忙的像个陀螺一样,又是村子里,又是针织厂,又是化工厂,又是香坊,他忙得都不能深入村子的盖房子的事。
然而,京城那边还有一大摊子事儿等着他呢。
一方面,他得忙着和美服饰春季新品的推广。
和美服饰可是他在京城和全国各地几个主要城市的主要工作,每一季的新品可都凝聚着肖峰的创意和心血,李胜男的任务就是营销。
从设计稿的反复修改,到面料的选择,再到模特的挑选和拍摄,每一个环节都得肖峰亲自过问。这春季新品推广可是重中之重,关乎着品牌这一年的市场占有率,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个重要的工作,肖峰交给了李胜男。
另一方面,京城肖芸管理的餐厅和那些麻辣烫店也需要他照应。
还有那九川之声,也是肖峰放心不下的。九川之声是肖峰在京城打造的一个音乐品牌,李胜男也要回去盯着。
另外新的一年,各地的和美服饰的连锁店,都要他一一联系,推进工作,
李胜男不回京,肖峰就着急,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胜男啊,我知道你对咱们村盖房子这事儿感兴趣,可京城那边一大家子人,还有一大摊子事儿都等着你呢。
“生意得推进,各处的生意也得好好管理,你可不能在这村子里一直待着啊。你得回去看着。再说,你才新婚不久啊,你得回去为肖芸分担啊。”
李胜男听了肖峰的话,无奈地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肖峰说得在理。他看着肖峰每天在工地上忙前忙后,那忙碌的身影让他明白,肖峰一时半会儿是回不了京城的。
而肖峰叮嘱的那些事情,总得有人去盯着、去照应。于是,他便又甘心跑回京城去了。
而此时的柳坝村,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每天天还没亮,工地上就已经传来了阵阵嘈杂声。村民们就像一群勤劳的蜜蜂,早早地就来到了工地。
他们有的扛着扁担,挑着砖块,脚步匆匆地穿梭在各个角落;有的推着独轮车,装满了水泥和沙子;还有的拿着工具,在墙上认真地砌着砖。
最忙的还要数村民以及木逸尘和青蟒。他们两个要在工地上四处操心。
肖峰虽然每天都在工地上忙碌,但他心里还惦记着陶瓷厂的事情。毕竟王宁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加大瓷砖生产量的事情。
这一天,肖峰好不容易松口气,坐在家里喝口茶,结果家里电话就响了,电话那头传来陶瓷厂厂长张念博焦急又兴奋的声音:
“肖总,陶瓷厂新订的机器都到啦!您快过来看看吧!还有老群师傅,机器安装等着他呢。”
肖峰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可是陶瓷厂扩大生产规模的关键一步啊!
他顾不上多想,立刻转身对着身边刚端上茶杯的老群说道:“老群,陶瓷厂新机器到了,咱赶紧过去瞅瞅!”
老群点了点头,把手中的茶杯一放,便跟着肖峰匆匆朝着陶瓷厂开车而去。
一路上,肖峰的心里既兴奋又有些忐忑。兴奋的是新机器的到来意味着陶瓷厂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忐忑的是不知道新机器的安装和后续生产会不会遇到什么难题。肖峰对老群说道:“你又要忙一阵子了,这机器的安装还得靠你。”
老群说道:“没问题!”
当肖峰和老群赶到陶瓷厂新的厂房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眼前一亮。
巨大的厂房里,崭新的机器整齐地排列着,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张念博和廖明欢、廖家和几人正带着一群工人,在机器周围忙碌地穿梭着。
他们有的拿着扳手,在机器的螺丝上拧动着;有的扛着工具箱,在各个机器之间来回奔波;
还有的拿着图纸,对着机器仔细地比对着,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张念博一眼就看到了肖峰和老群,他赶忙放下手中的工具,快步迎上前去。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头发也被汗水湿透,贴在额头上,但他顾不上这些,焦急地说道:
“肖总,机器是来了,可是咱们的工人还是不够啊!您看这可咋整?”
肖峰听了,眉头微微一皱。
他心里很明白张念博的意思,张念博一直秉持着优先招柳坝村人的想法,毕竟柳坝村是陶瓷厂的根基所在,村民们熟悉环境,工作起来也更有归属感。更何况柳坝村的人都是肖峰的同村。
而且肖峰也一直希望陶瓷厂能带动村里人一起致富。
可是眼下,柳坝村正热火朝天地盖着房子,全村上下几乎都投入到了这场建设中,根本没有人手来陶瓷厂工作。
这么好的发展机会,张念博心里清楚,他可不敢擅自做主去外面招人。
肖峰沉思了片刻,目光扫过那一台台崭新的机器,又看了看周围忙碌却明显人手不足的工人,说道:
“向全县招工吧,范围广些,人才更多。”
肖峰站在陶瓷厂崭新的厂房里,目光扫过那一台台等待安装调试的机器,神情严肃而坚定。
他微微皱着眉头,手指轻轻敲打着身旁的机器外壳,发出清脆的“咚咚”声,仿佛在思考着如何让这些机器尽快运转起来。
张念博站在一旁,手里还握着刚刚用来拧螺丝的扳手,他听到肖峰的话,心里哗啦一下,隐隐明白了肖峰这是暂时不考虑柳坝村的人了。
毕竟柳坝村里正热火朝天地盖着房子,全村老少都扑在那上面,确实抽不出人手。
但他还是有些担忧,忍不住开口问道:“肖总,不是正式工人,会有人愿意干吗?柳坝村那边……”
肖峰转过身,看着张念博,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自信。他双手抱在胸前,缓缓说道:
“会有人干的。咱们实行干够多长时间转正的制度。这样一来,既能给那些愿意长期干的人一个盼头,又能给那些只是想临时赚点钱的人自由。有些人是不愿意一直被束缚在一个地方的,咱们不能搞强制那一套,得灵活点。反正多干多得。”
张念博听了肖峰的解释,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仿佛看到了招工的希望,原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肖总,您这办法好!这样一来,既能吸引到人,又不会让那些临时来的人有太多顾虑。我这就让文叔起草招工通知,面向全县发布。”
肖峰满意地点了点头,拍了拍张念博的肩膀,说道:
“行,动作要快。现在机器都到了,就等着人到位开始生产呢。通知里要把待遇、工作时间、转正条件这些都写清楚,让大家都明明白白的。招工合同也要写清楚。”
张念博应了一声,立刻转身去张罗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