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成长中的工程队
时光匆匆,一晃眼,三个月的光阴悄然溜走。
这三个月里,村民们齐心协力,日夜奋战。
村里的房子,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下,如雨后春笋般一栋栋拔地而起。
那一座座崭新的房屋,整齐有致地分布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青砖红瓦白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仿佛在诉说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村里的土地也在这三个月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们披星戴月,不辞辛劳,他们扛着锄头,挑着种子,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每一寸土地都被他们精心耕耘,每一颗种子都被他们小心翼翼地播下。
如今,放眼望去,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活力。
如今,村里的建设已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房子和道路都在进行着细致入微的细化修缮工作。勾墙缝,做水泥台子,做大门,装玻璃窗,一切后期的工作正在进行。
与此同时,地砖的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些活都是统一规划、统一进行的。
因为铺地砖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在这个活上,村民们不免又放慢了节奏,他们围在廖家明、木逸尘、青蟒、梁队长等人的身边,眼睛紧紧地盯着他们手中的动作,认真地学习着铺地砖的技巧。
廖家明一边熟练地铺着地砖,一边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着:
“铺地砖的时候,要先将地面清理干净,保证地面平整。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地砖一块一块地铺上去,注意每块地砖之间的缝隙要均匀。”
木逸尘也在一旁补充道:“还有啊,铺地砖的时候要注意力度,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轻,要让地砖与地面充分贴合。”
青蟒和梁队长则时不时地走到村民们中间,亲自示范,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
在铺地砖这件事上,肖峰对村民们的要求格外严格。
他站在一旁,神情严肃地看着大家,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个铺地砖可是个技术活,不能马虎。现在咱们村大多数人都掌握了水泥砖瓦砌墙、抹灰等等盖房子的技术活,但是这个铺地砖更是个重要的技术,不能忽视。
“你们都要好好学,把技术学扎实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凭借着这些技术承包外面的工程干了。
“到时候,咱们村的经济就能更上一层楼,大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村民们听了肖峰的话,都纷纷点头,他们没有想到通过建设自己的村子自己会成为建筑工人。
在肖峰的心底深处,始终怀揣着一个宏大的目标——把柳坝村的村民们逐一培养成技术精湛的工人。
他深知,在不久之后即将到来的大时代浪潮中,建筑行业会如火如荼地展开,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
只有让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他们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站稳脚跟,柳坝村也才能真正变得富裕。
村民们将肖峰的每一句话都听进了心里,他们心里明白,肖峰这是为了大家好,是在为大家谋一条长远的出路。
所以,在干活的时候,他们自然格外卖力。无论是烈日炎炎的正午,还是寒风凛冽的清晨,他们总是早早地来到工地,又迟迟地才收工回家。
勾墙缝的工匠们,弯着腰,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将水泥一点点地抹进墙缝里。
做水泥台子的村民们,熟练地搅拌着水泥和沙子,双手快速而有力地挥动着铲子,每一次搅拌都均匀而充分。
他们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倒入模具中,再用抹子仔细地将表面抹平,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而精准。铺地砖的师傅们,更是全神贯注,他们先仔细地测量地面的尺寸,然后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整齐的线条,作为铺砖的基准。
接着,他们一块一块地将地砖铺在地面上,用橡胶锤轻轻敲打,让地砖与地面紧密贴合,每一块地砖之间的缝隙都均匀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
这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终于下工了。
木逸尘拖着疲惫却又充满期待的身躯,快步走到肖峰身边,脸上带着一丝急切,开口问道:
“肖哥,你之前说的那个隔壁县上要盖陶瓷厂的事情,现在落实了没有啊?咱们辛辛苦苦组建起来的工程队,真的能顺利接上这个活么?”
他的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关切,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仿佛这样能缓解内心的紧张。
肖峰看着木逸尘那焦急的模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逸尘,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我已经签了合同了。你看咱们村现在的扫尾活,马上就要干完了。
“等这些活一结束,咱们就立刻组建一支正规的建筑队伍,到时候就可以风风光光地出工干活了。”
他说话的时候,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已经看到了工程队在陶瓷厂工地上热火朝天施工的场景。
木逸尘听了肖峰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
他看着肖峰,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可是肖哥,你不是之前还计划着要开荒么。开荒那也是一件大事啊,需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咱们要是把精力都放在工程队上,开荒的事情会不会就耽误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肖峰拍了拍木逸尘的肩膀,胸有成竹地说道:“逸尘,开荒这事儿啊,投资小,虽然也能有些收益,但跟搞工程比起来,赚的可就少多啦。
“再说咱们现在手里头还有挖掘机呢,这可是个宝贝,有了它,干活效率能提高不少,怕啥呀!”
肖峰沉思一下,接着道:“咱们村这么多人呢,分批干活不就行了嘛。现在大家刚种完地,要是没有工程队这个活计,没有大的收入来源,光是等地里的收成,大家心里头可就吃力咯。
“咱得让大家伙都有活干,有钱赚,日子才能越过越有盼头啊。”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的美好画面。
肖峰做事向来细致周全,他心里早就把村里的每一个劳动者都计划分配得妥妥当当。
他清楚每个人的技能和特长,知道谁适合干勾墙缝的细致活儿,谁在铺地砖上更有天赋,谁又能熟练地操作挖掘机。
在他的规划里,村民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
木逸尘听着肖峰的话,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认同。对于村里的情况,他早已摸得门儿清。
就拿柳坝村盖房子这事儿来说吧,每家每户都贷了款,贷款的数额在两千五到三千不等。
这贷款的数额可不是随意定的,而是根据每家每户院子的大小来确定的。院子大的,贷款就多些;院子小的,贷款就少些。
这些贷款对于其他村子的人来说,或许就像天方夜谭一样遥不可及。毕竟,在那些村子里,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劳作,收入却少得可怜,根本不敢想象能贷这么多款来盖房子。
可是柳坝村却不一样,村民们去年的收入那可是相当可观。
这都要归功于肖峰。肖峰脑子活,想法多,他给村民们传授了一套独特的种植方法和养殖方法。
按照他的安排计划种出来的庄稼和蔬菜,都在市场上卖了好价钱;养的家禽家畜,也通过肖峰的餐厅变了现。
不仅如此,村里还有一些人听从肖峰的建议,到陶瓷厂、砖厂、香坊以及肖峰的小作坊去务工。
这些务工的收入,再加上种植和养殖的收入,让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所以,对于这贷款,他们心里有底,也相信自己能够在三年或者五年内分期还给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