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野无遗贤

  乾清宫属于后宫,朱由检把内库外库分开、明确前殿和后宫的用途后,很少在这里接见外臣。

  通常来说,他会在三大殿举行朝会和宴会,在文华殿、武英殿召见臣子。

  对非常看重的臣子,会在私人场合召见,例如西苑等地。

  乾清宫则介于两者之间,因为这既是朱由检的寝宫,又是他日常的办公地点。

  在这里召见臣子相对比较正式,同时又显得亲近。

  礼仪上也相对比较随意,不是那么严格。

  陈继儒随着刘宗周等人进入乾清宫西暖阁,顿时感觉暖和起来。

  看着他们在内侍服侍下摘下暖耳,陈继儒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以前,他和这些人都是平等相交,甚至能坐主位。

  但是到了宫里,顿时就显示出差别。

  按照《大明会典》规定,他和张溥不是朝廷官员,是不许擅戴暖耳入朝的。

  当今皇帝的重制礼乐还没有涉及这条礼仪,在相关规定未被废止前,他们就必须遵循。

  所以,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就只能和张溥一样,在外顶着寒风。而不是像刘宗周、钱谦益那样,能够佩戴暖耳。

  张溥身为年轻人尚能坚持,陈继儒在外面站了一会儿,却感觉耳朵冻得几乎没有知觉。

  这个遭遇,让他更加感觉到,北京和江南的区别。

  自己在江南搞的那一套,在北京很难行得通。

  现在他只希望皇帝真的宽仁,给自己足够的礼遇。

  而非以虚妄视之,随便打发回去。

  ——

  朱由检在陈继儒进入西暖阁后,一直盯着此人。

  他对这个名满天下的“隐士”是很好奇的,不知道陈继儒如何以秀才身份,有了这么大名气?

  以时人的评价来说,陈继儒、舒曰敬两人,都被称为遗贤。

  但是舒曰敬好歹考上过进士,如今还执掌白鹿洞书院。

  陈继儒就真的没什么地位了,只是个秀才而已。

  以功名论学问的话,大明有无数胜过他的人。

  但是他却硬生生成为名士,被人看做当世苏东坡,甚至引得大学士去问计。

  这个人的关系网之广、在朝野的影响之大,连朱由检都觉得不可思议,不得不正视他的地位:

  有志于重塑士林风气的朱由检,是决定把陈继儒吸纳入体制的。不能让他的“隐逸之风”,引领士林风气。

  看着陈继儒等人鞠躬行礼,朱由检道:

  “平身,赐坐。”

  “请眉公坐右侧首位。”

  让刘宗周、钱谦益、陈仁锡三个有官身的在左侧坐下,陈继儒、张溥在右侧相对。

  简单的一个安排,让五人顿时泾渭分明,分别代表了官和民。

  同时也显出了对陈继儒的礼遇,把他放在首位。

  陈继儒听到这个安排后,顿时心下大定。因为他已经感受到,皇帝对自己很礼遇。

  所以他恭恭敬敬地行礼谢恩,又在内侍服侍下,在右首跪坐下来。

  朱由检在他和众人落座后,方才笑着说道:

  “陈眉公的大名,朕是闻名已久啊!”

  “不知眉公进京,有何可以教朕?”

  陈继儒入宫觐见,当然不会毫无准备。取出一份奏疏,恭敬道:

  “皇上重制礼乐,将大明天下与臣民共治。”

  “草民身为大明子民,自要尽心尽力。”

  “这是草民对君臣民关系的一点浅见,呈请陛下御览。”

  将自己书写的有关君臣民关系的文章,作为奏疏正式呈递上去。

  里面的内容,大多都是发表过的,也得到了朱由检的首肯。

  否则陈继儒不会有可能被授予元士,进而因为这件事,被逼得入京觐见。

  粗略地翻了一下奏疏,朱由检道:

  “眉公所言,当真是民众声音啊!”

  “朕欲留眉公在国会筹办处任职,不知眉公可愿?”

  陈继儒闻言一怔,没想到皇帝把自己安排在国会。

  他是想过皇帝会留自己在朝廷任职的,甚至想好了如何拒绝——

  他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按当今皇帝的规矩每年都需要特旨才能留任,那样的官实在没有意思,他不想为此坏了自己的隐士身份。

  但是国会筹办处的职务,他却真不好拒绝。尤其是按皇帝所说,他在国会代表的是“民”。

  如果他在国会任职的话,不但能保持“民”的身份,还能参与筹办国会、重制礼乐。

  这对任何一个儒者来说,都是莫大的诱惑。

  尤其是陈继儒来往于名士和公卿之间,自然有其打算。

  所以他听到皇帝这番话,顿时陷入犹豫。

  对面的刘宗周则喜道:

  “国会筹办处中,确实需要有人代表‘民’。”

  “眉公是天下名士,可谓山野遗贤。”

  “《尚书·大禹谟》曰: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陛下任用眉公,四海都会称庆。”

  热烈欢迎陈继儒加入国会筹办处,和他一起筹办国会。

  钱谦益、陈仁锡、张溥是陈继儒的好友,同样也表示支持,并且希望陈继儒应下来。

  在他们看来,皇帝任用陈继儒,是像刘邦任用商山四皓那样的事情。陈继儒留在朝廷,也能代表着野无遗贤。

  尤其是陈仁锡,对此最是支持,因为他还想让陈继儒和自己一起支持太子,稳固太子的地位——

  昔年刘邦想换太子,就因为商山四皓表示对太子的支持,迫使刘邦放弃了这个打算。

  如今太子的地位虽然稳固,但他作为太子的臣子,自然希望有更多人支持。

  陈继儒面对这些人的期待,又迎着皇帝赞许的目光,不得不表态道:

  “陛下厚爱,草民铭感五内。”

  “敢不为国会出力!”

  答应皇帝在国会任职,仍是以民的身份。

  朱由检闻言哈哈大笑,很是高兴地道:

  “朕今日又得一大贤矣!”

  “国会当真是人才济济。”

  指着刘宗周、钱谦益,又指着陈继儒,朱由检道:

  “刘先生目前主持国会,又负责礼法委员会。”

  “钱先生在礼法委员会辅佐刘先生,朕还打算让他负责教化委员会。”

  “这教化委员会是从公民委员会分出,但是公民委员会仍有许多事务,不知眉公可愿承担这个责任?”

  请收藏本站:www.9c60b.icu。笔趣阁手机版:m.9c60b.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