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殿试和战时状态


贡士们的呼声,传到朱由检耳里,他对此非常重视。

先前不允许四甲五甲进士参加殿试,本就是为了说服大臣增设各科。

如今四明科的地位基本稳固了,自然要变一变。

借着贡士们闹起的声势,朱由检在常朝上道:

“近日有贡士上疏,言说都为天子门生,他们为何不能考殿试?”

“朕仔细思之,此事确实不妥。”

“诸卿有何见解?”

群臣对此事多有耳闻,出身进士科的他们,大多是不怎么看得起四明科的。

他们认为这些人适合做吏员,也就是当今皇帝增设的八九品小官。

以四甲、五甲进士身份从八品官员做起,已经算是优待。

当前这个政策,根本就不用改。

但是也有人为他们说话,大学士徐光启道:

“户部、司农寺等衙门,如今有不少明算科进士。”

“这些人相比进士科官员,对户部事务更加熟练。”

“他们在数算上比普通进士更好用,经济上很有才干。”

“臣以为应该给他们殿试的机会,在更高的位置上发挥。”

户部尚书毕自严忙得焦头烂额,当然希望手下有更多能做事的人。闻言当即附和,认为应该提高明算科进士地位。

太府寺卿、司农寺卿等户部系官员,同样出言赞同。

工部因为增加了商业职责,同样有不少明算科进士。尚书商周祚等人,随着附和此议。

在后勤部长闵梦得也出言赞同后,三年前主持明法科考试的袁可立道:

“明法科的进士精通法律,他们在三法司比普通进士更熟练。”

“陛下重制礼乐,使用礼法治国,臣以为应该给他们殿试的机会。”

三法司官员听到这话,那是不得不赞同了。

就算先前不想说话,也不得不附和袁可立的观点。

在这些人营造的声势下,刘宗周、董其昌等人,也出言说应该给明经科、明书科进士上升的空间。

钱谦益更是说道:

“进士和元士皆可考选庶吉士,臣以为不当把四明科进士排斥在殿试之外。”

“应该给他们考试的机会,真正成为陛下选拔的人材。”

认为恩出于上,进士名次如何,需要皇帝决断。

朱由检听他从皇帝立场出发,心中更是高兴。觉得在磋磨钱谦益几年后,这个人已经成为可用的人才。

群臣也变成他想要的样子,一个个出言支持,将朝堂上的意见统一起来。

那些反对的人,根本连话都说不出来。

见此,朱由检道:

“传旨,允许明法、明算、明经、明书四科进士,同样参加殿试。”

“原本的四甲、五甲进士如果表现好,可以升为二甲、三甲。”

“原本进士科的进士,则从三甲进士起。”

这个决定道出,那些心里对此有异议的,也齐声称颂起来:

进士科的进士从三甲起步,意味着没有人会降低等级。

皇帝是给所有进士施恩,让他们从更高的官位做起。

可以说,朱由检是用增加高等级进士的名额,降低竞争烈度。

群臣对于这种好事,当然非常欢迎。

但是也有人不满,参加朝会的卫尉寺卿刘侨道:

“陛下,进士科、四明科皆能参加殿试,为何武科不许?”

“臣以为武举同样要有殿试,给武进士成为天子门生的机会!”

这个提议道出,朝堂上的文官纷纷侧目。

更多的人则望向皇帝,推测这多半是皇帝的授意。

显然,皇帝想趁着给四明科进士殿试资格的机会,增加武举殿试。

以此加强对武官的掌控,培养天子门生。

这件事情,文官出于对武将的轻视大多不乐意。但是在各科都能参加殿试的情况下,他们单单反对武举殿试,又显得太过小气。

最终,在争论一番之后,朱由检在袁可立等人的支持下,通过了举办武科殿试的提议。

从崇祯四年开始,武科同样有殿试。

文官则极力坚持,文进士和武进士不同,不能一起殿试——

实际仍旧把武进士排除在外,不和文进士等同。

朱由检对此也没办法,他不可能压着群臣把文进士和武进士放在一起殿试,最终只能分两次举行,文武殿试分开。

——

确定这些之后,朱由检告诫群臣道:

“辽东战端已开,朕希望所有人恪尽职守。”

“从即日起,枢密院进入战时状态,全面主持辽东战事。”

“这是关乎大明前途的战事,如果有必要,朕会下令全国戒严,进入战争状态。”

“调动一切力量,争取此战胜利。”

这番话语,既是告诫,也是威胁。

警告群臣如果不尽全力、导致战事不利,就别怪他不顾默契,用戒严独揽大权。

如果有人拖后腿、故意对辽东战事搞破坏,那就不仅是他的敌人,还是群臣之敌。

朝堂众官闻言,顿时神色肃然。

经历过戒严的他们,绝不希望再次经历。

先前那次戒严,已经让皇帝极大地扩充了权力。

如果再来一次,谁也挡不住皇帝独裁。

一时间,很多人心思百转,琢磨着如何应对此次战事。

朱由检则在告诫后,又向袁可立道:

“枢密同知袁可立听令:”

“朕任命你为战时委员会主任,全权负责辽东战事。”

“无论兵马调动,还是武器生产,但凡涉及辽东战事,皆可全权处置。”

“筹备战时大本营,准备全国戒严。”

将辽东战事主导权,正式交给袁可立。

对群臣的戒严威胁,也进入筹备阶段。

群臣闻言色变,纷纷劝阻皇帝。

认为把大权交到一个人手上,实在太过危险。

但是朱由检对此,却是一概不理,独断道:

“袁卿是枢密同知,若是他还不能信任,朕又能依靠谁?”

“至于战时大本营,那是实施总动员、总体战的机关。如果有必要建立,朕会兼任统帅。”

“希望大明不要走到那一步,被敌人逼着全国动员。”

嘴上这样说着,朱由检却仍旧吩咐参谋部做好调动兵马的准备。

各地动员多少、能调遣多少兵力北上、沿途后勤如何……都要做出安排。

他不希望事到临头慌乱,凑不出足够的兵力。

打算借这次辽东之战,把大明的战争潜力激发出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