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海州会战之初
小
大
“哒!哒!哒……”
密集的马蹄声响起,海州城的北面,迎来了黄台吉的大军。
远远地看着海州城,黄台吉向众将道:
“对面的明军将领不可小觑。”
“他们算准了两红旗只能从北门出去。”
拥有城池可守,主力还是骑兵,两红旗想打想留本该占据主动。
但是海州城的地形和明军的火炮优势,却让他们处处吃亏。
(民国十三年(1924年)《海城县街市图》,城墙大体是延自明朝)
在海州城的西面、南面,海城河环绕而过。
东面则有两座小山头,适合作为炮兵阵地。
明军只需要在山上与河对岸架起火炮,就能轻松封锁这三面城门。
两红旗想从城中冲出,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北门。
看清楚两红旗面临的形势后,就连黄台吉也觉得棘手。尤其是城外密密麻麻的坑道,更让他觉得这支明军不可小看:
『如此阵仗,哪里是乌合之众?』
『难怪多尔衮吃了大亏!』
心情更加沉重,黄台吉甚至有撤退之意。
如果不是两红旗在城里,他根本不想打这一仗——
在敌人预设的战场上,打起来实在太吃亏。
但是现在形势所迫,他也只能打下去。
仔细观察了一阵,黄台吉吩咐多尔衮道:
“你带镶白旗走侧面,从西侧威胁明军。”
“其他人随本汗向前,牵制明军主力。”
没有选择大打,而是先试试侧面突破。
如果能击溃西城门的明军,让两红旗炮火从西面突出来。他在北面就不用大打,不必消耗麾下的两黄旗。
多尔衮听到又是自己打头阵,略有一些犹豫。
上次和明军的交战,已经让他损失不小。如果再这样打几仗,估计镶白旗都没了。
他向黄台吉请求道:
“大汗,镶白旗现在兵马少。”
“想要完成突破,需要更多兵力。”
更多兵力从哪来?黄台吉也没办法。
他麾下的两黄旗现在只有一半,如果把正白旗也给多尔衮,如何牵制明军主力?
最终,黄台吉只能说道:
“我把汉兵、朝鲜兵给你。”
“要好好善用他们!”
多尔衮心中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大汗拨不出更多兵马来。
他只能驱赶着做后勤的汉兵、朝鲜兵,押着他们冲击明军军阵。
——
在他对面,负责西侧防御的,正是田见秀的游击营。
看到建虏选择从自己这边突击,田见秀又是紧张,又有一点兴奋:
如果能挫败建虏的攻势,那他在战后评定中,一定能获得大功绩。
大吼着士兵准备,田见秀指挥部下道:
“炮兵开火,火铳兵准备。”
“注意火力层次,不要无谓浪费!”
按照边维中讲解的火力层次,命令野战炮、迫击炮、抬炮、步铳、转轮铳、手榴弹、手铳……一层一层发挥。
如此密集的火力,简直丧心病狂。
边维中看着这一幕,却是有些陶醉:
因为他在武学学的就是火器化,这就是皇帝设想的火器化军队。
辽南新军,是完全按这个思路组建的。通州兵工厂这几个月生产的火器,大多装备给了他们。
那些需要长时间训练的炮兵,更是直接从京营调过来。
边维中想着武学的教导,知道火器化军队最重要的就是空间和团队。
眼看田见秀已经指挥各种武器发射,边维中吩咐督战队的骑兵道:
“注意观察战场,看看哪个区域火力层次有缺。”
“发现疏漏立刻督促弥补,必要时拿着火铳顶上去。”
郝摇旗大声应是,带着骑兵去了。
他们装备的都是转轮火铳,虽然射程较近,但是在出现缺漏的时候,却能迅速弥补火力。
知道这一仗的消耗不会小,边维中传信杨嘉谟,请求派预备队把弹药运上来。
杨嘉谟同样观察到了这边的战况,尤其看到了被建虏驱赶的汉人和朝鲜人。
他知道建虏这一次是动真格的,要用人命把道路堆出来。
看着第一营打出的旗语,杨嘉谟当即下令道:
“让卢护军派预备队运炮弹。”
“杨御蕃率骑兵伺机增援。”
“告诉田见秀,一定要给我顶住,不能让两红旗从西门逃窜。”
通信兵当即打出旗语,热气球上负责瞭望和通信的士兵,做着同样的动作把命令传到各军。
卢象升、杨御蕃很快收到命令,调遣兵马动起来。
边维中这边同样收到消息,心中一阵安定。只要弹药补给充足,建虏来多少人他都有信心留下来。
——
再看对面的建虏,此时已组织第二波攻势。
刚刚的第一波还没冲到百步,就被明军用火炮打了回来。
恼怒的多尔衮当即斩杀了数十个转头逃跑的,把他们的人头展示给汉兵、朝鲜兵:
“这就是临阵脱逃的下场,他们的家人也都要贬为包衣。”
“本将在此许诺,只要你们能冲破对面的军阵,全家抬入镶白旗,等同二额驸看待。”
二额驸指的是李永芳、佟养性,是汉人中在八旗地位最高的人。
多尔衮祭出这个办法,就是刺激汉人、朝鲜人奋勇作战。同时用这些人丁,补充镶白旗的损失。
但是他这个条件开出去,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因为李永芳麾下的汉兵这两年已经消耗殆尽了,现在完全是个边缘人。
佟养性倒是颇受看重,还负责带领炮队。但是他的炮队因为打不过明军的炮兵,这几个月没少受到责罚。
在八旗汉军还没成立的情况下,无论哪个汉人,都没想过获得多高的地位。
这些人只是迫于建虏的屠刀,不得不冲向大明军阵。
当然,要说完全没有效果也不至于,一些受够了的汉人、朝鲜人,开始不顾性命向前,想着要么被明军打死,要么活着被抬旗。
其他人被他们带动,不得不在战场上积极些。
海州城外的战事,在经过最初的试探后,很快变得激烈。
无论是城北的杨嘉谟、黄台吉,还是城墙上的代善,都在紧张地看着这一战。希望自己一方,能够取得胜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