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重量(三)(148)

西瓜的重量(三)

iCu外的走廊灯光惨白,林小满的手指颤抖得几乎拿不住那张薄薄的信纸。王强轻轻按住她的肩膀,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屏住呼吸太久。

信纸上是养父工整的字迹,每一笔每一画都像他为人一样端正:

「小满: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爸大概已经没法亲口告诉你这些事了。这一生,爸最骄傲的是有你这么个女儿,最愧疚的,是瞒了你这么多年。

你的生父张卫国是我最好的战友,我们同年入伍,同在一辆坦克上服役。1979年那场战斗中,他为了救我,扑在了那颗手榴弹上。我活下来了,他却在三天后因伤势过重去世,那年他才21岁。

战后我去看望卫国的父母,才知道他有个未婚妻林秀兰,已经怀孕五个月。秀兰是个倔姑娘,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我答应老连长,会照顾她们母女。

你出生后八个月,秀兰得了急性白血病,走得很突然。她临终前把你托付给我,说不想让你知道自己的身世,怕你背负太多。我答应了她,就像当初答应卫国要照顾好他父母一样。

这些年来,每个月我都会给卫国的父母寄生活费,用的是我的转业费和种地的收入。存折上那些汇款,是老连长坚持要汇来的,他说那是组织上给烈士家属的补助。我没动过那钱,都给你存着。

小满,爸这辈子没结婚,不是因为穷,而是每次想到卫国和秀兰,就觉得不配拥有自己的家庭。直到把你抱回家,听你第一次叫我"爸爸",我才觉得老天爷还是给了我一份最好的礼物。

爸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别浪费钱。那套老房子我挂在老周的中介那里,能卖十五万左右,加上存折里的钱,够你和强子付个新房首付了。

最后,床头柜抽屉里有把钥匙,能打开我衣柜顶上的铁盒。里面有卫国和秀兰的照片,还有我的退伍证。你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别怪爸瞒了你这么多年。爸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永远爱你的

爸爸」

泪水模糊了视线,林小满感到一阵天旋地转。那些零碎的记忆碎片突然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养父总是对着那张残缺的照片发呆;他坚持每月去邮局汇款的习惯;他对她超乎寻常的宠爱与保护...

"他养了我三十五年..."林小满声音嘶哑,"不是因为想要个孩子,而是因为...因为愧疚?"

王强紧紧抱住她:"不,是因为爱。信里写得很清楚,他从你叫他爸爸那一刻起,就把你当亲生女儿了。"

iCu的门突然打开,一位护士匆匆走出来:"李德昌家属?病人醒了,想见你们。"

林小满胡乱擦了擦脸,跟着护士进去。病床上的养父看起来比昨天更加虚弱,氧气面罩下脸色灰白,但眼睛在看到她的瞬间亮了起来。

"爸..."林小满握住那只插满管子的手,触感冰凉。

李德昌的嘴唇动了动,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信...看了?"

林小满点点头,眼泪又涌了出来:"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养父闭上眼睛,一滴泪水从眼角滑落:"怕你...恨我。"

"我怎么可能恨您?"林小满把他的手贴在自己脸上,"您养了我一辈子,爱了我一辈子..."

李德昌微微摇头:"如果不是我...卫国不会死...你会有...完整的家..."

"您就是我的家。"林小满坚定地说,"我只有一个父亲,就是您。"

监护仪上的心跳频率突然加快,护士连忙过来检查。李德昌挣扎着想说些什么,林小满俯身把耳朵凑近他的嘴唇。

"想回家..."养父气若游丝,"西瓜...该熟了..."

医生把林小满叫到一旁,声音压得很低:"情况不太乐观,出血虽然止住了,但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如果家属坚持,可以继续维持治疗,但..."

"但他想回家。"林小满打断医生,声音出奇地平静,"我们能带他回家吗?"

医生犹豫了一下:"理论上不建议,但如果做好护理准备...也许在家里,病人心情会好些。"

当天下午,王强开车回李家村收拾房子,林小满则留在医院办理出院手续。当她收拾养父的衣物时,在病床枕头下发现了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找老周,西瓜地"。

三天后,李德昌躺在自家老屋的床上,窗外是那片他种了二十年的西瓜田。林小满按照医生的指导,学会了基本的护理操作。王强把工作暂时交接给了同事,专心陪在妻子和岳父身边。

村里的老邻居们听说李德昌回来了,纷纷上门探望。七十多岁的赵大娘送来一罐自制的枇杷膏,说是对咳嗽好;村东头的李木匠连夜赶制了一张可以调节靠背的床;就连平时吝啬的王屠户也每天送来新鲜的猪骨,说是熬汤补钙。

林小满坐在院子里削土豆时,一个陌生老人推开篱笆门走了进来。他身材高大,腰板挺直,虽然头发全白,但走路依然带着军人的气势。

"你是小满吧?"老人的声音低沉有力,"我是周建军,你爸的老连长。"

林小满手里的土豆掉进了盆里,水花溅湿了她的衣襟。这就是信中提到的那位"老连长",那张三人合影中被剪掉的人?

周建军似乎看出了她的疑惑:"你爸告诉你真相了?"

"他写了一封信..."林小满声音发颤,"您是我父亲...我是说张卫国的..."

"上级。"周建军接过话头,眼神复杂,"也是看着卫国和你养父一起入伍、一起训练的人。"

他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一个旧相册,翻开其中一页——那是林小满在铁盒里看到过的同一张照片,但这一张是完整的:年轻的周建军站在中间,左右分别搂着李德昌和张卫国的肩膀,三人都穿着军装,笑得灿烂。

"这张照片是在上前线前三天拍的。"周建军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卫国牺牲后,你养父把自己关在帐篷里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他要求转业,我劝他留下,他说答应了战友要照顾家人。"

林小满的视线模糊了:"他照顾了卫国的父母,还有我..."

"不止。"周建军叹了口气,"这三十多年来,他每个月都去给卫国父母扫墓,直到两位老人去世。后来又开始往我这儿寄钱,说是给卫国女儿的抚养费,其实那时候他工资微薄,自己都吃不饱。"

林小满想起养父粗糙的双手,想起他补了又补的汗衫,想起他总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她...胸口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我能见见他吗?"周建军问,"听说他...时间不多了。"

李德昌见到老连长时,混沌的眼神突然清明起来。两个老人握着手,谁都没有说话,但林小满看到养父的嘴唇在颤抖。

"你个倔驴..."周建军最终打破沉默,声音哽咽,"当年让你留在部队不听,非要转业...现在病了也不早说..."

李德昌微弱地笑了笑:"连长...还是...爱骂人..."

周建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塞到李德昌枕头下:"这是弟兄们凑的,不多,就十万。你别推辞,卫国要是知道我们没照顾好你,非从地底下爬出来找我算账不可。"

林小满悄悄退出了房间,让两位老人单独相处。她走到屋后的西瓜田,看到王强正在给瓜藤浇水。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土地,西瓜已经长得有足球大小,翠绿的瓜皮上带着深色的花纹。

"老连长来了。"她对丈夫说,"带了些钱来。"

王强擦了擦汗:"我刚才接到中介电话,说有人出十八万想买这房子,比市场价高。"

林小满蹲下来,轻轻抚摸一个西瓜光滑的表皮:"不卖。爸想留在这里,我们就留在这里。"

那天晚上,李德昌的精神突然好了许多,甚至喝了一小碗林小满熬的鸡汤。他靠在床头,看着女儿整理房间,突然说:"小满,爸想...去看看西瓜。"

林小满和王强小心地把养父扶到轮椅上,推着他来到屋后的瓜田。夏夜的风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气息,萤火虫在田间飞舞。李德昌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把这熟悉的味道刻进记忆里。

"那个..."他指着一处瓜藤,"明天...能摘了...最甜..."

林小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个比其他西瓜都要大的果实,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回到屋里,李德昌让林小满从衣柜深处拿出一个小铁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三等功奖章和一张泛黄的结婚证——张卫国和林秀兰的。

"给你..."养父把铁盒推给女儿,"该...物归原主了..."

林小满捧着铁盒,感到一种奇特的平静。她不再是被遗弃的孤儿,而是被两个父亲用不同方式深爱着的女儿——一个用生命,一个用一生。

夜深了,李德昌睡着后,林小满和王强坐在院子里乘凉。周建军临走前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说是省军区医院的专家,专治肺癌。

"要不再试试?"王强轻声问,"老连长说可以安排直升机转院..."

林小满望着满天星斗,摇了摇头:"爸累了...让他休息吧。"

第二天清晨,林小满被一阵鸟鸣声惊醒。她走到养父房间,发现李德昌已经醒了,正望着窗外出神。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床上,给他苍白的脸添了一丝血色。

"爸,早上好。"她俯身亲吻养父的额头,"睡得好吗?"

李德昌微笑着点点头,声音比昨天清晰了些:"小满...爸想吃...西瓜..."

林小满立刻去田里摘了那个最大的西瓜,王强帮忙切成小块。她挑了一块最中间的,没有籽的果肉,送到养父嘴边——就像小时候养父对她做的那样。

李德昌慢慢咀嚼着,眼睛微微眯起:"甜..."

那是他说的最后一个字。

当林小满发现养父的手突然垂下时,世界仿佛静止了。她没有尖叫,没有痛哭,只是轻轻地把头靠在养父的胸前,听着那曾经强壮有力的心跳慢慢归于平静。

窗外,西瓜田在晨风中轻轻摇曳,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安静地躺在泥土上,吸收着阳光,等待着成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