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这么多身份,只有爸爸的女儿最好当(七)

三年了。

女孩静静地躺在那里,瘦弱得几乎看不出被子下的轮廓,

各种管线连接着她的身体,呼吸面罩上规律的雾气证明她还活着。

苍白的面容与乌黑的长发形成鲜明对比,像一幅褪色的老照片。

“小雨...“

劳德明轻声呼唤,手指颤抖着抚过女儿冰凉的额头,

“爸爸在这儿...罗大夫来帮你了...“

一滴泪水砸在无菌单上,洇出一个小小的深色圆点。

罗峰站在手术台另一侧,目光冷静地扫过各项监护仪器。

脑电图显示微弱的α波,证明大脑皮层还有基础活动;

心率52,血压90/60,都在植物人状态的正常范围内。

但当他看向小雨的瞳孔时,那双眼睛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像是意识的火花,又像是幻觉。

“开始吧。“

罗峰的声音打破了手术室里沉重的寂静。

李凝阳站在器械台旁,冷眼旁观。

.........

冰冷的手术灯下,罗峰站在洗手池前,水流冲刷着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肥皂泡沫在指缝间堆积,又随着水流旋转着消失在下水道口。

他的动作一丝不苟,从指尖到肘部,每一寸皮肤都被反复刷洗三遍,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仪式。

“哼,装模作样。“

李凝阳靠在墙边,手术口罩遮住了他讥讽的嘴角,但眼中的轻蔑毫不掩饰。

他盯着罗峰那双粗糙的手。

这哪像外科医生的手?倒像是工地搬砖的劳工。

“一个专科毕业的乡下郎中,也配站在军区总院的手术台上?“

水流声戛然而止。

罗峰抬手,水珠顺着小臂滑落。

他没有使用烘手机,而是让双手自然风干。

这是他的习惯,任何细微的温度变化都可能影响手术时的手感。

护士递上无菌手术衣,罗峰双臂一展,蓝绿色的布料如翅膀般张开,又精准地贴合在他挺拔的背脊上。

他戴手套的动作行云流水,乳胶薄膜与皮肤完美贴合,没有一丝皱褶。

“准备显微器械。“

罗峰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低沉而清晰,

“调整无影灯角度,45度斜照。“

器械护士愣了一下。

通常这都是主刀医师的工作。

她下意识看向劳德明,老教授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李凝阳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他走到劳德明身边,压低声音:

“老师,您真的要把小雨的命交给这个...“

“凝阳。“

劳德明打断他,声音疲惫却坚定,

“站到观察区去。“

手术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麻醉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站在手术台前的瘦高身影上。

罗峰没有做任何术前简报,没有像常规手术那样与团队确认步骤。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双手悬在小雨头部上方,闭着眼睛,如同老僧入定。

“装神弄鬼...“

李凝阳腹诽道,却在下一秒猛地睁大了眼睛。

罗峰动了。

他的右手如鹰隼捕食般倏地探向器械台,指尖轻捻起一根细如发丝的刀。

无影灯下,针尖泛着诡异的蓝光,那不是金属的反光,而像是针体自身在发光。

“镊子。“

罗峰开口,声音冷静得可怕。

器械护士慌忙递上工具,却在半途被劳德明接过。

老教授亲自担任起了助手角色。

这个举动让手术室里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军区神外第一人,竟然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当助手?罗峰似乎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他的左手拇指轻轻拨开小雨额前的碎发,露出光洁的额头。

..........

“患者体位调整完毕,全身麻醉已生效。“

麻醉师例行汇报,

“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开始手术。“

劳德明站在助手位置,眼神复杂地看着罗峰:

“手术计划是...“

“后正中入路,C1-C2椎板部分切除,显微镜下探查脑干-脊髓连接处。“

罗峰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预计手术时间两小时。“

观察室里传来一声嗤笑。

神经外科主任王来好刚推门进来就听到这个荒谬的时间预估。

这类手术在军区总院平均要六小时,就算他亲自操刀也得四小时以上。

“开始吧。“

劳德明对巡回护士点头,后者递上手术标记笔。

罗峰接过笔,却没有立即划线。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小雨后颈的棘突,从枕外隆突向下触诊到C3椎体,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琴弦。

突然,他的指尖在C1-C2间隙停顿了一下。

“这里。“

他低声说,标记笔在皮肤上划出一条不到3厘米的短线,

“椎板切除范围控制在8x10。“

王来好猛地凑近观察窗。这个切口定位精准得可怕!

不偏不倚正好避开椎动脉走行区,而且比常规手术小了一半!

更惊人的是,罗峰根本没有看影像资料,全凭触诊定位!

手术刀在罗峰手中划出完美的弧线,皮肤、皮下组织、项韧带逐层分离,出血量少得惊人。

电凝止血时,他的手腕以特定角度倾斜,确保热损伤仅局限在0.5范围内。

这些细节让劳德明的手微微发抖。

他从未见过如此精准的操作。

“自动牵开器。“

罗峰伸手,器械护士慌忙递上工具。

当牵开器叶片撑开肌肉组织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术野暴露得如此完美,黄韧带清晰可见,根本不需要像常规手术那样粗暴地扩大切口。

“椎板咬骨钳。“

罗峰的声音依然平静。

接过器械后,他的动作突然变得极其缓慢,每一次咬合都精确到毫米级。

当最后一块骨片被移除时,观察室里传来“当啷“一声。王来好的咖啡杯掉在了地上。

“这...这不可能...“

王来好声音发颤。

没有导航,没有C臂机透视,罗峰竟然徒手完成了椎板切除,而且边缘整齐得像激光切割!

更可怕的是,硬膜完好无损,连最细微的蛛网膜下腔都没有暴露!

罗峰似乎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他调整手术显微镜,双手稳定得如同机械臂。

当镜头对准手术区域时,他忽然轻声说:

“找到了。“

劳德明赶紧凑近目镜,随即浑身一震。

在脑干与脊髓连接处,有一处几乎不可见的膜性粘连,将神经结构微微牵拉变形。

这种微观病变常规mri根本检测不到,但在罗峰的精准暴露下无所遁形!

“显微剪。“

罗峰伸手。

接下来的操作让观察室里所有专家屏住了呼吸。

他在0.1毫米级的神经结构间游走,每一次剪切都精准得匪夷所思。

当最后一丝粘连被分离时,受压的神经组织竟然肉眼可见地恢复了正常搏动!

“准备人工硬膜修补。“

罗峰的声音打破手术室里凝固的空气,

“8-0尼龙线连续缝合。“

劳德明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8-0缝线比头发丝还细,在军区总院,能驾驭这种缝线的医生不超过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