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笔刀

林彦秋倚在马车软垫上,指尖轻轻敲着檀木扶手,漫不经心地问道:“你那同乡的事,可有着落了?”

车辕上的王贵叹了口气,手中缰绳微松,低声道:“想进衙门当差,哪有那么容易?简同知虽是小人的族叔,可毕竟非亲非故,也难开口。”

这番坦诚让林彦秋心中舒坦不少,嘴角微扬,笑道:“既是难办,怎么不来找我?”

王贵讪讪一笑,回头隔着帘子恭敬道:“大人公务繁忙,日夜操劳,小人哪敢拿这等琐事叨扰?”

林彦秋轻笑一声,抬手示意陈振递过纸笔,提笔蘸墨,写下一封短笺,递给陈振道:“去,派人快马送到云岭客栈的简掌柜手上,问问她那儿缺不缺护院,月钱几何。”

陈振领命,立刻唤来一名衙役,低声嘱咐几句,那衙役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不多时,衙役带回回信。林彦秋展开一看,见上面写道:“若大人荐人,月俸一两五钱;寻常护院,仅八钱。”

林彦秋合上信笺,对王贵道:“若你那同乡想在沧山县谋差,每月八钱银子;若愿去桐城,一两五钱不难。若执意进衙门,我再另想法子。”

王贵闻言,心头一热,连忙低声道:“大人如此厚待,小人实在惶恐,回去便问问他意思。”

林彦秋淡然一笑,目光扫过王贵和陈振,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王贵,你不必谢我。我用人,向来重实诚稳重。若非信得过你,你也不会去找简子豪。日后你既长随我左右,只要不过分的事,皆可直言。”

这番话,明里是说给王贵听,暗里却也是敲打陈振,好好做事,莫要生事,前程自有安排。

王贵听罢,心中感激,连连点头:“小人明白。”说罢握紧缰绳,专心驾车。

而陈振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暗自琢磨,大人这话,分明是告诫他,莫要仗着近侍身份张扬,前程要紧,须得谨慎行事。

陈振在马车内微微侧身,拱手笑道:“大人,观风使衙门的事,可要拟个折子呈报?”

林彦秋闻言,唇角微扬。若论罗织罪名、笔锋如刀,陈振这刀笔吏的本事,确是炉火纯青。此招虽阴损,却正是官场杀人不见血的利器。

“嗯,拟一份罢。”林彦秋轻抚袖口云纹,淡淡一笑,并未言明要如何处置胡钊。

陈振会意,当即正襟危坐,目视前方,不再多言。

刚回到县衙值房,茶尚未凉,外间衙役便匆匆来报:“大人,观风使胡钊求见,说是有要事禀告。”

听闻“禀告”二字,林彦秋眼底掠过一丝讥诮。自赴任沧山县以来,何曾有几个属官主动来禀事?看来往日只顾埋头政务,倒是让这些人忘了尊卑上下。

“本官公务繁忙,改日再说。”林彦秋冷声回绝,随手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待衙役退下,他不由抚须轻笑,眼前浮现胡钊那急得满头油汗的狼狈相,这些胥吏,一旦被拿住把柄,什么“禀告”“请安”的由头都能想出来。晾他一晾,反倒更好。

陈振办事果然利落。未及散衙,便捧着一份奏折前来。林彦秋瞥了眼滴漏,不过三个时辰。展开细看,才扫了数行,后背竟沁出冷汗。这刀笔吏当真狠辣,将野河沟乡民变与今日胡钊渎职之事勾连,字字如刀,竟是一份足以摘掉胡钊乌纱的催命符。

“嗯,文笔尚可。”林彦秋合上奏折,面色如常地置于案头。陈振在衙门历练多年,见大人不置可否,当即躬身退下,绝不多问半句。

暮鼓将响时,王贵匆匆入内,垂手禀道:“大人,小的那同乡说,若能进衙门当差最好,实在不成,去桐城谋生也行。他家境贫寒,全指着夫妻二人二两银钱过活,还要奉养四位高堂……”说到此处,偷眼觑了觑林彦秋神色,又补了句:“倒是个肯卖力气的。”

最后这句“肯卖力气”,倒让林彦秋指节微微一顿。

"此人从前做何营生?可有什么拿手的本事?"林彦秋端起青瓷茶盏,慢条斯理地问道。

王贵连忙躬身回禀:"回大人,说不上什么大本事。早年间与小的一同在驿站当过马夫,驾驭车马是把好手。只是家中高堂多病,需人照料,故而不敢远行,这才没去大户人家当差。"

林彦秋闻言,想起上月甘主簿曾提过煤窑运货的难处。那些煤窑本无车马,全凭商贩自备,常因争抢运力闹出纠纷。还有那水果、药材的运输,永泰医肆李幽微也为这事头疼。平日里两辆马车倒也够用,若专门养个车队,又嫌靡费。

他目光一转,想到城郊那处闲置的果品转运仓。虽说位置偏了些,但距城不过十里,场地又大,荒着实在可惜。

"王贵啊,"林彦秋轻叩案几,"不如这样。你去与你那同乡商议,由他出面办个货运行。货源本官可以帮着牵线,地方就设在果品转运仓,临官道那几间厢房尽够用了。"

正说着,一旁誊写文书的陈振忽然搁下毛笔,竖耳细听。林彦秋瞥见他这副模样,想起前日他宴请巡检司差役的事,不由莞尔:"陈振若有主意,但说无妨。眼看就要散衙,咱们三人正好参详参详。"

这打趣的语气让二人都笑了起来。陈振挪到王贵身旁,赔笑道:"小的妻弟也是个赶车的,家里有辆骡车,平日运些煤炭杂货,勉强糊口。小的想着,不如将果品转运仓整个包下,改作车马客栈。来往商队既能歇脚,又能存货,住店的车马免收停泊钱,货运行的生意自然红火。再凑钱添置两辆大车,专跑短途,那些水果药材的运输难题,岂不迎刃而解?"

林彦秋听明白了,这是要顺带解决他妻弟的生计。看来为这妻弟,陈振没少费心。不过这主意确实巧妙,倒是一举两得。

"此议甚好。"林彦秋抚须颔首,"王贵去与你同乡说,算上陈振妻弟,三人合伙包下转运仓。所需银两..."他略一沉吟,"本官可向家姐开口,三百五十两银子应当不难。"

王贵听得目瞪口呆。原只说谋个差事,怎的突然要筹措数百两白银?寻常百姓一辈子也攒不下这许多钱财啊!

见林彦秋主意已定,王贵连连作揖应下。陈振心中暗喜,有了这车马客栈的营生,妻弟往后总算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