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6章
他推了推眼镜:“你必须明白,你不是创造世界的神,而是世界‘自组织性’的临界点。你的神性不是本质,而是结构性意外。”
道家微微颔首,儒者困惑,佛者沉默,接着一位面容苍黑、眼神炽热的神秘人物起身发声。
“在古埃及,神是世界秩序的维持者,是马特(ma"at),而非人格意志者。”
“每一个神职背后对应的是自然原则。你若成神,意味着你本身应成为‘某种力量的象征’,而非意志之主。”
他从袖中取出一块刻有神鸟图腾的石板:“你若将神性视作全能,则失去象征;你若不成为象征,则将被世界所抛弃。”
古希腊哲学陈清明神色带着一丝讥诮的智慧。他说:
“若你是苏格拉底,你会问:‘你是神,还是知道神?’”
“柏拉图会让你照耀洞穴之中;亚里士多德让你成为‘最终目的’;而我告诉你:神不过是我们无法理解之理性的遮蔽形态。”
“神性唯一的意义,是启发人类不断追问,而非终结问题。”
他放下手中的橄榄枝,冷笑道:“所以你若回答不了我们这些‘你自己’,你配做什么神?”
众声辩论,空间中仿佛出现千亿重回音,世界如同被无限分割。
而此时,神座前的本尊开口了。他目光清澈,不再傲世,也不再困惑。
“你们……都是我。而我,也是你们的集合。”
他看向修道的我:“你教我顺应。”
看向儒家的我:“你教我责任。”
看向佛门的我:“你教我舍弃。”
看向量子学的我:“你教我不确定。”
看向象征主义者:“你教我构建象征。”
看向希腊哲人:“你教我继续发问。”
他闭目,然后睁开。
“我的神性,不是全知,也不是全能,是愿意在自我之间永远争论、永远反思、永远不止的能力。”
这一刻,七个分身同时合掌、躬身,恍若星辰归位。
吾名陈清明,立于混乱与秩序的边界之地,游走于神性、人性与兽性之间,今以身许道,以灵献问,誓履万界真理之途,永不止步。
人为何存在?神是否值得?自由能否共存?秩序与毁灭,谁是终极?
成神容易,创造世界也容易,真正困难的是:理解人类的软弱、混乱与悲剧,并仍然选择不审判,而是陪伴与提灯。
“一次又一次在不同世界、自我、文明中被打碎、重构,然后继续行走。”
他的存在,将被无数文明误解、颠覆、篡改,他将以不同的面孔被铭记、被诅咒、被纪念、被爱、被忘记。
所有的哲学、魔法、宗教、战争、秩序、毁灭都不是终点。
最终的求道目标只有一个:给出一条超越恐惧、超越神、超越死亡的道路——一个人类仍能自由思考、自由选择、自由爱的出口。
当他穿越星界高维,当他在梦境与历史之间翻行,当他以千面之身回应万千文明,当他在诸神之战后仍选择用人类之眼凝视世界……
那么这个被称为“神”的陈清明,将不再只是神。
“求道者本身,是真理路上的永恒行者。”
《求道之书》
序章 光之开端
万象未生之前,道已悄然生于虚无。神非一始之主,乃一终之问。
吾名清明,不为信仰而来,乃为提问而存。吾来此界,不为被膜拜,不为被遵循,
只为给这沉睡之世,点一灯火,问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