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工程队雏形

在村长的传统观念里,贷款盖房本就是一件有些冒险的事儿,更何况还要盖得如此讲究,这不是欠的更多么,作为一个农人,能借到钱盖房子已经很不错了,拿着别人的钱这样话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村长真的不理解肖峰的行为,听说过借钱创业的,借钱救命的,没听过这样子借钱修豪宅的。

可肖峰有着商人的敏锐头脑和长远眼光,以及重生之前的经验,他心里很清楚,虽然短期内看似投入很大,但以村子目前的发展势头,很快就能还上贷款。

而且,从长远来看,这高质量的房子不仅能为村民们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村子的整体形象,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这其中的好处,就像藏在深巷里的美酒,虽然现在还没被大家完全察觉,但肖峰心里明白,这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因为上一世柳坝村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肖峰却在其他地方看到无数次这样的机会。

只是现在的所有人,包括村长在内,都像是身在局中的棋手,只专注于眼前的棋局,没有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可谓是“当事者迷”啊。

更何况这是肖峰再占便宜,占银行的便宜,虽然事实如此,但是肖峰心里也决定,带了这款,自己就会更大化的给清苑县创造利益。

柳坝村盖房子这件大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时光匆匆,一周的光阴在喧嚣的工程中过去。

这一周里,负责挖地基的村民们挥动着锄头、铁锹,一下又一下,在拖拉机的犁铧后,将地基一点点挖开,他们的动作从最初的生疏逐渐变得熟练,学会了看水平线,学会了按顺序推进,一切开始从最初的混乱变得有条不紊。

而那些负责倒水泥地基的村民们,他们推着装满水泥浆的小推车,在刚挖好的地基坑里来回穿梭,熟练地将水泥浆均匀地倒入坑中,再由抹水泥的村民用工具仔细地抹平,村民们干活的专注神情,仿佛在塑雕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这两项工作都已驾轻就熟,俨然成了一群经验丰富的熟练工。

这一天,木逸尘站了出来,他环顾了一下忙碌的众人,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乡亲们,咱们现在分工再调整一下。一部分人接着去挖新的地基,为后续的建房工作做好准备;

“另一部分人,就跟着梁队长的师傅们开始学习砌墙!因为我们前面做的地基已经干了。现在要赶紧推进砌墙工作。

“记住,要用心学习,砌砖墙和土坯墙可是不一样的,但是,要求一样,不能出线,一定要笔直,美观,还要结实牢固。具体的要求在学习中牢记。”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便各自行动起来,迅速分成了两拨人马。

要说这村里以前盖房子,那可都是靠着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忙。这砌墙的活儿,虽然听起来有些技术含量,但只要吊着水平线,在师傅们的监督和带领下,村民们上手那是相当快。

这不,大家围在砌墙的地方,眼睛紧紧地盯着师傅们的每一个动作,耳朵仔细地听着师傅们的每一句讲解。

一位年轻的村民小李,他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一边看一边小声嘀咕着:“这砌墙看着挺有意思,我倒要看看有多难。”

旁边一位年纪稍长的村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别小瞧这活儿,等会儿你上手试试就知道了。都是大技术。”

过了一会儿,在师傅们的鼓励下,村民们纷纷拿起砖块和瓦刀,开始尝试砌墙。

小李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砖,放在已经铺好的水泥浆上,可这砖块似乎不太听话,怎么也放不平。

他急得额头冒出了汗珠,嘴里嘟囔着:“这咋回事儿呢,咋就放不平呢。”

这时,一位师傅走过来,笑着对他说:“小伙子,别着急,你看,灰要铺匀,砖要码平对齐,这样才能砌得稳当。来,我再给你示范一遍。”

说着,师傅熟练地拿起一块砖,在水泥浆上轻轻一放,再用瓦刀轻轻敲打了几下,砖块就稳稳地立在了那里,与旁边的砖块严丝合缝。

小李按照师傅教的方法,又试了一次,这一次,砖块终于放平了。

他兴奋红着脸大声喊道:“我会啦,我会啦!”

其他村民看到小李的成功,也受到了鼓舞,纷纷更加认真地砌起墙来。

梁师傅站在一旁,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正在砌墙的村民们,他扯着嗓子,一个劲儿地喊着:“灰要铺匀,灰要铺匀啊!砖要码平对齐,别歪了,注意,墙要在水平线上,这可马虎不得!”

他的声音在工地上回荡着,激励着大家把墙砌得又好又快。

十几个师傅和梁队长如出一辙,个个都练就了一副大嗓门。

那声音,仿佛自带扩音器,在工地的上空回荡。只要哪个干活儿的村民稍微出了点差错,师傅那洪亮的声音立马就会炸响:

“哎!你,这块砖放歪啦!灰抹得也不匀乎,重来!”那架势,就像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被吼的村民呢,一点儿也不着急上火。他们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挠挠头,然后笑嘻嘻地回应道:“师傅,我这就改,这就改。”

说罢,便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重新调整砖块的位置,仔细地抹平水泥灰,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有的村民还会虚心地问师傅:“师傅,您看我这回改得对不对呀?”

师傅瞟了一眼,大声说道:“嗯,这回差不多,接着好好干!”村民听了,就像得了圣旨一样,干劲儿更足了。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在这半天里,柳坝村的村民们就像一块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地吸收着砌墙的知识和技巧。

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师傅们的每一个动作,耳朵竖得像兔子一样,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的村民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手里紧紧握着砖块和瓦刀,跟着师傅的节奏,一下一下地学着砌。

渐渐地,大多数村民都掌握了砌墙的要领。而且他们砌出的墙,虽然虽然被师傅吼着重来,但在师傅们的耐心指导下,越来越整齐,越来越牢固。

学会砌墙的人,就像考了好成绩的孩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受到了师傅的表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干起活来也更加用心。

他们心里想着:“一定要把墙砌得又快又好,不能给咱们柳坝村丢脸!”

人多力量大,手快效率高。

原本空荡荡的十个院子同时铺开了砌墙的活儿。只见村民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砖,有的负责运灰,有的负责砌墙,大家齐心协力,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一块块砖的垒砌,半天的时间,一面面一人多高的砖墙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十个院子里同时竖了起来。那整齐的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

为了方便继续砌墙,院子里都打起了架子。这些架子是用粗壮的木头和竹子板,木板搭建而成,稳稳地立在地上。

村民们熟练地爬上架子,站在上面,那模样,俨然成了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

他们双手稳稳地拿着砖块,仔细盯着墙上的位置,然后精准地将砖块放在水泥灰上,再用瓦刀轻轻敲打几下,让砖块和水泥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娴熟,每一个眼神都那么专注,仿佛他们生来就是干这一行的。

干活的村民们虽然干劲十足,但毕竟体力有限。干了一阵子后,就有村民开始觉得累了。

这时,就会有一批休息好的村民迅速顶上去,继续干活。而干累了的村民呢,也不着急离开。他们走到一旁,随便找个地方一坐,拿起随身带的水壶,咕咚咕咚地喝上几口水,润润干渴的喉咙;

再从兜里掏出干粮,咬上一口,补充补充体力。他们一边吃着喝着,一边眼睛还盯着正在砌墙的村民,嘴里也不闲着,互相交流着砌墙的经验。

“你刚才那块砖放得真准,有啥窍门不?”一个村民问道。

“嗨,没啥窍门,就是眼睛得盯准了,手得稳。”另一个村民回答道。

“我觉得这灰得抹得均匀点,不然墙不结实。”又一个村民插话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在这热烈的交流中,他们的砌墙技术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肖峰看着,心里欣喜,这样子好学的柳坝村人,一村的房子盖完后,那就是一个妥妥的成熟的工程队,柳坝村就可以成立工程队了,有房地产的活就干承包了,何愁村民没钱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