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提醒黄启源收徒
“黄大夫,实不相瞒,我到现在都还没结婚呢。我家那情况,您是不知道,穷得叮当响,连像样的家具都没几件,屋顶还时不时漏雨。
“就这条件,我哪敢着急结婚呀,总不能让人家姑娘跟着我受苦不是?”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自觉地搓了搓手,手指关节因为长期劳作而显得有些粗大,上面还带着几道浅浅的伤痕。
“我心里头啊,一直对中医特别着迷。小时候,我身体弱,老是生病,村里的赤脚医生给我开几副中药,喝下去没几天就好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觉得中医太神奇了,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学好中医。”
“我想着,等我跟着师傅好好学,把本事都学到手,能够出诊给人看病了,有了出息,到时候自然会有好姑娘愿意跟我。
“我呀,不求大富大贵,就盼着能靠自己的本事养家糊口,让未来的媳妇能过上安稳日子。”
说到这里,青年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憧憬的神色,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再说了,学中医可是我从小的理想。我以前看的那些医学书,都是一个老干部给我的。
“那老干部人可好了,每次来村里都会给我带几本,还耐心地给我讲书里的内容。他就像我的启蒙老师一样,可惜后来他身体不好,被家人接走治病去了。
“临走的时候,他把那些书都留给了我,还拉着我的手说,让我一定要把这些书看懂,等我看明白了,再找个名医跟着好好学,以后肯定能造福乡里,给乡亲们把病都治好。”
青年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伤感。
“还有啊,我妈和我爸都是因为生病没钱治,最后走了。那时候我还小,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种无力感,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中医,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我要是能多学点本事,说不定就能多救一个人,多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
青年说着说着,声音有些哽咽,眼眶也微微泛红,他停了下来,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或许是觉得自己已经把想说的话都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他抬起头,眼巴巴地看着黄启源,眼神中满是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个肯定的答复。
黄启源此时也注意到了站在一旁的肖峰,肖峰微微摇了摇头,又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别出声,自己正专注地听着那青年的话。
黄启源会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又重新落在了青年身上,静静地等待着青年接下来是否还会说些什么。
但是那青年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微微低垂着头,双手自然地垂在身侧,似是在等待着黄启源的回应。
于是,黄启源的目光在青年身上仔细打量一番,随后缓缓开口说道:
“你的这份精神倒是着实可嘉,怀揣着学医救人的志向,这份心意难能可贵。
“不过,我此前也已然跟你讲过了,学医这条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其中的艰难困苦远超常人想象。”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叹了口气,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当年学医时的种种艰辛。
那时候,小小的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背诵药方,夜晚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研读医书,为了掌握一种针法,常常要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那种疼痛和疲惫至今仍历历在目。
“这学医啊,不仅要熟记各种药材的性状、功效,还得精通人体的经络穴位,更要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病症灵活用药。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你可要想清楚了。”
肖峰站在一旁,一直静静地听着黄启源和青年的对话。此时,他见黄启源似乎还有些犹豫,似乎在用学医之困难婉言拒绝青年。
肖峰便向前迈了一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接着黄启源的话说道:
“启源兄,我倒是觉得这个人挺合适的。你先试试他的基础知识,看看他在这方面的底子如何,能不能教。
“要是他有些天赋,再加上自身勤奋努力,即便现在年龄稍大一些,以后也肯定能学有所成。”肖峰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黄启源看向青年。
只见那青年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和执着,让人看了心生好感。
“你想啊,学医之人,天赋固然重要,但勤奋更是不可或缺。只要他肯下功夫,年龄大些反而可能更沉稳,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而且,就他现在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力气来说,不正可以给你分担不少事情吗?总比找个十几岁的孩子,从最基础的教起,要轻松得多吧。”
肖峰的话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让黄启源茅塞顿开。
他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他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笑着说道:“哎呀,肖兄弟说得对啊!我怎么就只想着从小学医,而忽略了当下的实际情况呢。
“我最近确实忙得不可开交,诊室里的事务堆积如山,正需要一个年龄大些、能帮得上忙的徒弟呢。”
黄启源一边说着,一边重新打量起眼前的青年,越看越觉得满意。
他走上前去,拍了拍青年的肩膀,说道:“小伙子,既然你有这份学医的决心,那我就给你个机会。
“接下来,我会考考你的基础知识,看看你在这方面到底有多少底子。你可要好好表现啊!”
黄启源一番话,宛如一道耀眼的曙光,瞬间穿透层层阴霾,一下子让在边上静静听话的青年两眼放光。
青年原本紧紧抓着捆扎公鸡绳子的手,不自觉地松了松,他小心翼翼地将捆扎得结结实实的公鸡轻轻放在地上。
公鸡似乎感受到了周围气氛的变化,扑腾了几下翅膀,发出“咯咯”的叫声。
紧接着,青年毫不犹豫地“扑通”一声,双膝重重地跪在了黄启源的面前。
那声音沉闷有力,在安静的屋子里很是突兀,仿佛是他对学医之路坚定决心的宣告。
他双手抱拳,高高举过头顶,额头紧紧贴在地面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又无比坚定地说道:
“师傅在上,受徒弟一拜。我柳青今日得遇恩师,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师傅期望。”
黄启源见状,心中微微一动,赶忙绕过那张有些陈旧的桌子。他的脚步略显急促,衣角在走动间轻轻飘动。
走到青年身旁后,他缓缓弯下腰,双手稳稳地扶住青年的胳膊,说道:
“柳青,快起来,快起来。我收徒可从不凑活,这拜师之事,得讲究个规矩。我瞧着啊,明天就是个好日子,你就上我家拜师。到时候,你就提着这两只公鸡,也算是你的一份心意。”
黄启源一边说着,一边将青年从地上拉了起来。
他看着青年,眼神中透着几分严肃和认真,继续说道:“拜了师,你就是我徒弟了,以后一切都要听我的安排。
“学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要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你先回去好好想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要是能做到,你明天就来;
“要是做不到,你明天就不要来了,免得耽误了彼此的时间。另外,你但凡来了,我还是要考一考你的医学基础的,你都回去做个准备。”
青年听了黄启源的话,激动得满脸通红,像是熟透了的苹果。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连连点头,仿佛小鸡啄米一般,说道:“师傅,我记住了,我都记住了。我回去就好好收拾一下东西,明天一定早早地就来。
“师傅,我叫柳青,您可得记着我。我一定会好好跟着您学医,绝不给您丢脸。”
柳青的眼神中满是诚恳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