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新闻奖和御赐金笔

三月的京城,已经开始变暖。

人们重新从家中走出,变得活跃起来。

这个月有多项活动,大多由皇后主持。

周皇后在诞下第二子后,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

继去年的亲蚕礼后,这一次的亲蚕礼更为隆重。

随后举行的服装节,更是吸引了不少人。

许多参加会试的举子,都前来灯市看热闹。

他们平时在地方,可看不到这些。

张溥同样是其中之一,他虽然去年就在京城看过,今年和众多举子一起,同样过来观看。

本以为今年的服装节和去年没什么不同,没想到只是开幕,就和去年有很大差别。

第一位出场的服装展示演员,便穿着汉朝皇帝的冕服,伴随着威严的音乐,从t字形高台走来。

此人在台下不知练了多少次,此时走在台上,当真是龙行虎步、仪态威严、气度不凡。

初次见到的愚民,几乎以为是皇帝,忍不住要跪下来。

直到台上的主持人大声介绍,才知道是演员展示汉皇冠冕。

就连张溥等举人,同样被这一幕震慑,一位举子忍不住道:

“此人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

“皇上……皇上怎么让这样的人穿着冕服表演?”

“万一被愚民当真,岂不是一场动乱?”

对此摇了摇头,显然极为反对。

张溥心里对此也不怎么赞同,但在众人面前,他必须支持当今皇帝的做法。哈哈笑着说道:

“兄台此言过忧了!”

“这人不过是演员,能有什么危害?”

“戏台上扮演皇帝的多了,谁会把他当真!”

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只是服装表演。

不过他心里也在嘀咕,认为这些服装太真。

如果真有人造反,直接就能用这些服饰当冠冕。

争论之间,又有穿着皇后礼服的女演员,从后面走出。

周皇后和身边的一众贵妇,带头击掌赞赏。

这下争论顿时就结束了:

皇后都不在意的事情,他们还能说什么?

这些服装再真,也到底只是汉朝冠服,已经成为历史,不违朝廷律例。

随后,又有汉朝贵族、官员、将士、儒生、平民的服饰被展出,赢得了人们的喝采。

很多人甚至激动地表示:这才是汉家衣冠,汉人服饰的来源。

就连张溥,在看到汉朝官员穿着冠服走出后,都忍不住向往汉官威仪。甚至在内心感叹:

『当今陛下,当真是看重华夷之辨。』

『今日展示汉服,就是在正本清源。』

有些明白了皇帝的目的,这是在提醒人们在制作服装时,不要忘记源头在哪里。

今后大明的服饰必然更受汉朝服饰影响,和夷狄明确区分。

他把这些感想写成文章,发表在《明报》上面。

文人士子也纷纷讨论汉家气度和华夷之辨,对演员身着冕服的质疑,极少能够看见。

其中的原因,张溥自然深知:

除了自己的引导外,锦衣卫舆情司一直在操纵舆论。

不过直接下场还是太粗糙了,所以皇帝设立了新闻奖,用于影响报界。

这件事他入京时皇帝就曾提起,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后,终于进入实施阶段。

——

三月六日,服装节刚刚结束,大明报业协会等团体,便联合举办了新闻奖。

刚成立的国会监督委员会,负责主持这个奖项,并且有都察院监督,确保新闻奖的公平公正,符合礼法制度。

陈子龙等去年在报纸上出风头的从业者,获得了连载文学奖等奖项。

提出华夷大防的艾南英,和《大同报》负责这个话题的编辑,一起获得了新闻专题奖,表彰他们在这个话题上做出的贡献。

尤其让人瞩目的,是艾南英和张峣一起,被授予公共服务奖,并且被皇帝特赐元士出身——

如此奖励,让与会人员人人羡慕,这代表着他们有了入仕的机会。

众多新闻从业者,感受到了皇帝对他们的重视。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在明年获得这个奖项。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张峣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当着众人的面表示:

“这个奖项虽是授予我,其实却是在表彰众多为雇工争夺权益的人。”

“张某身为受益者,以后会更加尽心为公众服务,在报界尽心尽力。”

“希望诸位牢记皇上赐下的‘舆论监督,群众喉舌’八个字,为大明民众发声。”

这个发言,明显出乎众人意料,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元士明确表示不入仕,以后要仍旧留在报业。

一些觉得它配不上这个奖项的,目光也尊重起来:

不管具体的功绩如何,张峣这个决心,都代表他配得上公共服务奖。

张溥看着这一幕,心中既是欣慰,又有一些遗憾:

欣慰地是张峣下定决心留在报界,他完成了皇帝的要求。

遗憾地则是张峣当众说这些话就断了后路,以后再没有入仕的机会。

这种决绝的态度,让他很是感慨,觉得就是在官场上,张峣也能有一番作为。

正在这么想着,张溥看到曾任左都御史、现在主持监督委员会的房壮丽,走到台上说道: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这是皇上对新闻界的要求,也是监督委员会的期盼。”

“监督委员会做的是什么?就是代表民众,监督官吏、议员。”

“他们一个人发出的声音小,需要你们代言。”

“你们一定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不要忘记舆论监督权来自哪里。”

“同时要自我监督,不要忘记使命。”

告诫了报刊从业者一通,房壮丽又向张峣道:

“你是第一批获得公共服务奖的人员,也受到皇上称赞。”

“房某邀请你参与监督委员会筹办,不知你可愿意?”

张峣闻言惊喜,实在没想到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机缘。

国会的职位虽然在理论上不是官员,也没有所谓的品级。但是各个委员会的主任,却被视为和九卿同等地位。

他现在加入了监督委员会,以后只要成为议员,就有竞争监督委员会主任的机会。

这让他如何不感到喜悦,感觉柳暗花明:

在完成皇帝吩咐的同时,还有进步机会。

他很是欣喜地回应道:

“房老先生厚爱,张某敢不从命!”

“今后张某必定在监督委员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房壮丽抚须微笑,勉励张峣几句。

又招来一位内侍,打开他手里的盒子,说道:

“这是皇上命内府监制作的金笔,今日就赐予你。”

“希望你能用笔杆子直刺人心,发挥出不逊于枪杆子的威力。”

“艾先生,你也有一份,获得公共服务奖的,都有御赐金笔。”

让艾南英同样上台,取出两支用黄金打造的蘸水笔,发放到两人手里,介绍道:

“这是皇上命董公和内廷工匠一起研制的蘸水笔,书写很是方便。”

“新闻注重时效性,它对你们来说,要比毛笔更方便。”

奉皇帝的命令为蘸水笔打了个广告,房壮丽又取出一枚中间印着毛笔纹样的徽章,说道:

“这是金笔勋章,皇上特意为新闻界设立的。”

“凡是获得新闻奖的,皆可佩戴此勋章,拥有至少从九品的勋位。”

“刚才获奖的人员,也来台上领勋章。”

将这些镀金勋章,为他们发放下去,亲手别在胸前。

陈子龙等人本来以为领个获奖证书就结束了,没想到还有徽章。

一个个高兴地上台领奖,把勋章佩戴在胸前。

他们走下台后,也一个个昂首挺胸,宛如鹤立鸡群。

众多新闻从业者,再一次被激发了斗志,想要在明年获得奖项。(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