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让黄台吉绝望的一战

  “胜则争功,败则推委。”

  “这些关宁军,真是旧军习气!”

  京城,朱由检收到侯世禄出征的信息,气愤道。

  他对辽东那边是否打下去并不在意,气愤的是关宁军将士竟然胁迫孙承宗,逼迫孙承宗答应了出兵的提议。

  这种事是他无法允许的,也是他极力防备的事情,所以他心里面已经决定:

  无论是胜是败,都要清算关宁军。

  对关宁军的整编也不能拖下去,必须在今年冬季开始。

  想到这里,他命令袁可立传讯毕自肃,让他筹备辽西各卫——

  在辽西军民府组建后,筹建下属卫所的工作已经展开。

  现在就是统计有多少家庭愿意加入卫所,给他们分配卫所土地。

  他要把关宁军釜底抽薪,彻底打散重组。

  在新军取得海州会战的胜利后,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

  侯世禄虽然不知这些,但他也知道自己胁迫孙承宗出兵,以后的前程会受影响。

  但他却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当今皇帝很有信誉:

  说是立功封爵,就从没有含糊。

  甚至功劳差一些,都会以其他理由赏功加上去。

  满桂、毛文龙莫不如此,还有张献忠、郑芝龙等人。

  在得知孙承宗、杨嘉谟、杨御蕃都可能被封伯爵后,侯世禄根本压制不住心里的欲望,想要同样得到世袭爵位:

  『消灭一个镶红旗算什么?』

  『这次我要消灭建虏的两个旗!』

  看着身边的三万大军,他心中有着足够的底气。

  这些兵马,都是他挑选出来的敢战之士。没本事的就算想加入,他也根本不理。

  他的目标,就是用这些人至少杀一万建虏,为此把三万人马拼光也没关系。

  如果不是以防万一留条后路,他根本不会在鞍山驿分兵。恨不得带着三万将士,一对一和建虏硬拼。

  那样他就算只有一成的指挥功劳,也能获得三千户的子爵爵位。

  算上主力会战的两倍系数,被封伯爵标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伯爵啊!』

  『与国同戚!』

  『若非建虏作乱,我焉有这个机会?』

  大明勋贵数百年传承的事实,让侯世禄完全相信朝廷的信誉。

  他现在的目标就是伯爵,甚至侯爵爵位。

  有这个明确的前程在,他何必在意孙承宗怎么看——

  只要他这一仗杀的建虏足够多,那就能被封爵。到时候选个地方就藩,还管他孙承宗是谁!

  否则等马世龙到了,他岂能有当主将的机会?

  知道孙承宗对马世龙多看重的侯世禄,对此根本不抱期望。他想要就靠自己争,不会指望他人。

  “都给我注意点,不要轻敌冒进!”

  “刘天禄,你去前面看着,防备建虏袭击。”

  大声吩咐着部下,侯世禄就算急于立功,也没有失去理智。

  他的行军之法,完全是按明军规定的标准——

  二十四塘骑兵每塘五人,散布在二十余里的范围内。每人都装备信炮和旗帜,发现异常就向主将传递。

  各营骑兵、步兵、车兵分别列队,按照塘兵的信号依次前进,

  如此步步为营,就算敌人设伏,也能及时应对。

  可以说,这是在旧军制下,训练出的精锐部队。

  侯世禄统领这支兵马,有信心战胜一切敌人。

  ——

  坐在辽阳城墙上,黄台吉远远看到大明军队到来,狠狠吸了口气。

  他知道,能不能挽回局势,就看这一战了。

  如果自己被关宁军击败,局面将会更加不可收拾:

  『海州败退之后,大明军队明显更有作战意志。』

  『放在以前,关宁军哪敢追我们?』

  清楚地感受到发生的变化,黄台吉挥手下令道:

  “出城,列阵!”

  让众将各带兵马,出城迎击明军。

  这是他接受海州之战的教训,不让明军把自己包围在城池里。

  否则按明军躲在坑道里射击的办法,自己就算有城墙,也只有挨打的份儿。

  代善就是从城里逃出来的,闻言当即领命。阿敏却不情不愿地道:

  “大汗,辽阳城池紧要,应派人留守这里。”

  黄台吉目光一凝,多尔衮这时说道:

  “大汗,您是万金之躯,应该留在城内。”

  “而且城墙更高,正可以居高指挥。”

  黄台吉摇了摇头,否决道:

  “九弟有心了。”

  “但我身为大汗,岂能躲在城里?”

  “全军听令,除了老弱病残,尽皆出城作战。”

  指挥代善、阿敏、多铎、多尔衮,分别出城列阵。

  自己率着两黄旗,作为大军预备队。

  萨哈廉因为有守城经验,麾下的镶红旗又已经被打残,和阿济格一起带着残兵留守城内。

  除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在沈阳留守、两黄旗有一半滞留科尔沁外,建虏其余主力,已经尽集于此。

  黄台吉决心打个胜仗,恢复八旗兵的士气。

  ——

  侯世禄同样想打胜仗,捞个会战功绩封爵位。

  他在得知建虏出城列阵后,当即下命令道:

  “刘天禄,你带麾下骑兵防备建虏袭击。”

  “曹文诏、孙应元在左右翼列阵,伺机准备出击。”

  “其他人随我在中军,以车营布置防御。”

  给了曹文诏、孙应元比较灵活的任务,自己带着关宁军主力,硬抗建虏大军。

  曹文诏、孙应元见此,都明白这位侯将军也不傻。没有拿他们去和建虏拼消耗,而是给他们灵活作战的机会。

  否则把他们耗光了打赢这一战,也会得罪皇帝和锦衣卫。

  现在这样挺好,既给了两人立功的机会,又用他们保护左右翼。

  曹文诏、孙应元只要还想立功,就一定会打好这一战,让皇帝继续信任他们。

  各部奉令行事,在建虏十里之外,布置防御阵地。

  黄台吉看到这气得鼻子险些都歪了,他没有想到这么气势汹汹来追自己的关宁军,竟然胆小如鼠地在十里外布阵。

  这哪像是追击的样子,分明是在布置防御。

  有那么一瞬间,黄台吉真的不想打,和关宁军继续耗下去。

  但是如果放任不管,明军立下营寨后会更难办。

  所以他只能忍着恶心,吩咐多尔衮道:

  “你带镶白旗出战,试试明军防御。”

  继续重用多尔衮,派他前去冲阵。

  多尔衮心里不愿,却又不得不听令。因为他是黄台吉一手提拔起来的,只能奉命行事。

  其他的代善、阿敏这两个大贝勒,就不会这么听话。甚至就连多铎,都因为实力强横,黄台吉需要客气点。

  带着麾下的镶白旗,多尔衮前出邀战。

  立功心切的刘天禄,带着骑兵迎了上去。

  双方甫一交手,多尔衮心里顿时就稳了——

  因为对面的明军没有多少火器,完全是他熟悉的关宁军。

  这支骑兵的战斗力虽然不差,能和最精锐的八旗兵相比。但是多尔衮却完全不怕,认为能够打下去。

  再说了,刘天禄的骑兵营只有三千多人,他麾下的镶白旗却有近四千,人数还有优势。

  分兵数部进战,明军骑兵冲锋,双方鏖战了一两个时辰,黄台吉派多铎率正白旗来支援。

  在后面看到的侯世禄见此,指挥刘天禄收兵,把建虏给引过来。

  刘天禄收兵撤退,带着士兵回返。此时他和多尔衮的部下,都已损失数百。

  侯世禄看着连连点头,认为刘天禄达到了目的:

  “不愧是祖大寿的爱将,孙督师冒险也要留用。”

  “这姓刘的拼起命来,打得还真不赖!”

  他想打的就是消耗战,用麾下将士的性命,为自己挣个爵位。

  都像刘天禄这样打,他有很大机会。

  让刘天禄从预留的位置入阵,侯世禄将车运火炮与大小火器相杂布置,火炮、铳手分为数排居前,各部之间留出位置以供骑兵冲锋。

  孙承宗重点训练的车营,在他手中得到充分发挥。

  就连曹文诏看到这一幕,都对侯世禄颇为钦佩。认为即使自己,也只能这样指挥。

  唯一可惜的就是关宁军的火器不够多,射程和射速也不够。他们用的大多是旧火器,在京营已被淘汰。

  这支集大明之力训练的精锐,被武器限制了实力。

  『关宁军饷银那么多,皇上为何不给他们换武器呢?』

  『就算是滑膛的活门铳,都能极大地提高关宁军战力。』

  这是曹文诏不明白的一点,在他看来十五两一支的活门铳,关宁军装备起来完全不费力——

  他们一年就有五六百万饷银,分出一百五十万两,就能装备十万大军。

  却不知朱由检痛恨的也是这一点:

  关宁军消耗的军饷实在太高了,影响了新武器的装备。

  今年辽南镇筹建、作战,总计才花了不到百万两,远比耗资巨大的关宁军更划算。

  不愿接受整编的关宁军,只能派来打消耗战。

  等他们都战死了、被打疼了,自然就会接受整编。

  ——

  这些大明朝廷的算计,黄台吉自然不知情。

  他只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以前熟悉的明军。

  那他就用熟悉的办法应对,派兵进攻明军战阵。

  明军火炮、火铳等大小火器开火,八旗兵在明军炮火下阵型被打散数次。但因为这些旧火器的火力不成体系,远远不足以封锁前方阵地。

  每次被明军炮火打散,八旗兵都舍命迅速重整队列逼近明军。

  到后来逼近明军战阵时,明军骑兵开始从两侧预留的位置冲出,与八旗前锋接战。

  双方分成数十人的小队绞杀,完全陷入了消耗战。

  侯世禄见此打起精神,不断调兵遣将,派出兵马消耗。

  同时吩咐亲兵大喊“杀鞑子,分田地”,激发士兵士气。

  在土地、爵位的诱惑下,关宁军的将士,确实拿出来前所未有的勇气。

  孙应元麾下的新军,看着这种惨烈的局面尽是惊讶。没想到他们看不起的关宁军,竟然能打出这样的血性来。

  曹文诏出身辽东,他麾下的五千骑兵也是从辽东调出的,对此倒是熟悉。

  此时也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冲进战阵里——

  在他看来,这才是自己发挥的地方。

  否则只靠火器,如何显示出自己的勇力来。

  “可惜,陛下不让高级军官冲锋陷阵。”

  “以后怕没有这样的机会。”

  有些叹息地说着,曹文诏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前方的代善,似要准备出击。

  代善这时已经认出,和他对阵的兵马就是海州之战的援军。

  当时双方没有交战,但他却知道这支援军用的是新式火器。

  每当他想到明军火器的封锁线,就没有丝毫交手的念头。只是听从黄台吉的命令,牵制着这支军队。

  另一侧的阿敏,就没有这个觉悟了。他虽然在辽阳和东江军、慈江军交过手,却因为两军的新式火器不多,并没有让他感受到火器战阵的威力。

  眼看对面的孙应元兵力不过三千,还有一半多的人从马上下来步战。他当即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指挥镶蓝旗士兵,冲击明军右翼。

  孙应元见此情景,简直掩饰不住欢喜。他没有料到连败数仗之后,竟然还有建虏骑兵敢冲击火器战阵。

  这种拿战功的机会,当真是不多了。他像吩咐训练一样下令:

  “各队做好准备,一定要打出齐射来。”

  “三轮齐射之后,才能自由射击。”

  让各队军官指挥,在建虏进入百步后,大小火器齐射。

  从未见过明军火器战阵的阿敏,哪经历过这种阵仗?

  眼看自己的部下在进入明军前方百步后纷纷倒下,他几乎以为遇到了妖法——

  哪有这样打仗的?根本没有相接。

  后面指挥的黄台吉看到,气得险些吐血。

  他根本不知道阿敏发的什么疯,竟然去冲击明军的火器战阵。不知道自己的吩咐是牵制吗?竟然敢擅自冲击明军右翼。

  急忙命人传讯阿敏收兵,此时却已经来不及。

  不说冲锋的骑兵很难停下,阿敏右侧的山林里,突然又冲出一支明军。

  这支明军打着毛文龙的旗号,分明就是先前围攻辽阳的东江军。

  眼看他们的人数足有近万,似乎还汇合了慈江军。

  正在前面遭受射声营屠戮的镶蓝旗,根本没有余力阻挡这支生力军。

  很快,他们就要被明军从后面包抄,很可能被全歼。

  黄台吉与阿敏很是不睦,但他却知道这时必须救阿敏。否则八旗再损失一个旗,以后如何复起?

  他亲率身边仅剩的两黄旗,前去阻拦从山林里出来的明军。

  这股明军都是步兵,速度并不算快,黄台吉有足够的时间拦截。

  但他和明军交上手后,却听到明军阵中,响起一阵大笑。同时一门号炮,猛然响了起来。

  黄台吉听到炮声,就感觉到不好。还没等他猜测明军还有什么后手,身后的辽阳城内,陡然有爆炸声响了起来。

  原来,洪承畴在得知海州会战胜利后,同样想要争功。派遣刘兴祚、孔有德带兵,急往辽阳前来。

  如今辽阳一带聚集的不止有关宁军、东江军、慈江军,还有安东都护府的军队。

  各路明军相加,足足五万有余。

  黄台吉麾下三万多人,如今都被牵制,根本没有兵力去救辽阳。

  他只能绝望地看着明军用先前挖掘的地道炸塌城墙,冲入辽阳城内。

  萨哈廉和阿济格麾下的残兵败将,根本无法阻止。

  他们只能冲出来,向大汗汇报这个坏消息。

  请收藏本站:www.86f2a.cfd。笔趣阁手机版:m.86f2a.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