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被派去送死的军队


“督师,这一仗不能不打啊!”

“辽南都打赢了,兄弟们都等着上阵呢!”

侯世禄找到孙承宗道。

辽南镇的胜利,无疑鼓舞了关宁军。

尤其是他们到来的时候,一些打算加入海州卫的辽南镇的官兵,已经在城外丈量土地等着分配。

关宁军士兵看着他们一方里、一方里地分地,心里的羡慕几乎溢出来,纷纷要求追着建虏打过去——

毕竟在他们看来,辽南的新兵都能取胜,更何况是他们了。

一些将领也是这个想法,侯世禄同样怀着这个心理。

孙承宗初始还没在意,不以为然地道:

“打不打由护军决定,这件事自有本督决断。”

“你们抓紧时间疏通河道,尽量在河流结冰前修堡寨。”

仍旧禀承堡垒推进之法,战术稳重无比。

侯世禄听得心里直撇嘴,对此很有意见。

之前他就是被压在辽河沿岸的八个寨,导致牛庄对峙时,都没有捞到立功机会。

如今眼看杨嘉谟那个后辈都升到自己头上了,他心里更感到急切。觉得这次不立功,以后在辽南镇的竞争下,更难找到立功机会。

尤其是辽阳虽然不是建虏都城,却是以前的辽东都司治所所在。收复它有极大的意义,侯世禄颇为眼热。

他向孙承宗道:

“督师,建虏人困马乏,正是立功的时候。”

“错过这次,收复辽阳就要等到明年!”

这是朝廷的战略,也是当前辽东军队的特点。

现在的辽东军队,极为依靠海运、航运补给。冬天辽东沿海与河流结冰时,补给就很不便。

那个时候能够依靠堡寨固守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进攻。

孙承宗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所以不想在冬天即将到来时,继续派兵推进。

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辽东提督尤世禄生病,孙承宗属意接替他的马世龙还没过来。

这样就导致孙承宗更不愿出战了,经历了数次演习的他,对自己的战场指挥能力很明白——

能做好督师就不错了,不要想着抢提督的责任。

海城会战之后,皇帝对他的做法褒扬有加,甚至把他的功劳排在杨嘉谟前面。认为他使粮道不绝、有萧何一样功绩,要为他册封爵位。

这让孙承宗更不愿上战场指挥,免得自曝己短。

万一在这时吃了败仗离职,爵位可就会变成没影的事情。

他向侯世禄道:

“明年辽东的兵马会更多。”

“到时水陆并进,辽阳一定能打下来。”

“侯将军暂且宽心,立功的机会有的是。”

这番话对孙承宗而言是不错,作为主帅的他,无论谁打胜仗,功劳都有他的一份。

然而对侯世禄来说,区别可就大了。

不趁着尤世禄生病时统帅大军出征,难道等马世龙等人过来做个部将过去?

眼看孙承宗一直推脱,侯世禄心下一横,说道:

“督师,你被皇上许诺封爵,我们可什么都没有。”

“兄弟们可都等着立功呢,难道督师要一个人封爵,就不想着兄弟?”

直言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而是很多将领的想法。

甚至把一些编排孙承宗的话道出,听得孙承宗险些气炸肺——

身为关宁军的创立者,孙承宗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有被胁迫的那一天,还是众多武将合力。

此时此刻,他是深刻明白了,皇帝为何宁愿派关宁军送死,都要整编这支军队。

心里怒极的他,冷冷地看了侯世禄一眼,决定道:

“都有哪些人愿意去?”

“带着精锐家丁吗?”

侯世禄报了几个人的名字,有副将张洪谟、参将谢尚政、游击刘天禄等人。

孙承宗听得更是生气,因为谢尚政是袁崇焕的同乡、刘天禄和祖大寿有点关系,他不顾嫌疑留着两人,已经是承担了压力。

没想到这两人不知感恩不说,如今还和其他将领一起胁迫自己。

这让他心中再无不忍,下令道:

“侯将军可把名单统计一下,算算有多少人。”

“本督派你们打前锋,后续再派人前去。”

准备把这些人都丢出去,是生是死看他们的命运。

打胜了那还好说,孙承宗作为主帅自能分润一份功绩。

打败了孙承宗也不怕,他可以向皇帝密奏,这些都是抵制关宁军整编的人。

他们死了皇帝只会高兴,正好省些军费。

侯世禄虽然对皇帝消耗关宁军的决心不明白,但他也不是傻子,知道全靠旧军,不可能打赢黄台吉。

他向孙承宗请求道:

“曹将军、孙将军救援海州,却没有赶上这一战。”

“末将听说他们也有意出兵,是否可带着他们一起去?”

孙承宗闻言目光闪烁,有些明白侯世禄要带上他们的原因:

不仅是因为这两人带的是新军,还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心腹,孙承宗不敢派他们去送死。

有两人在,如果出现意外,孙承宗必须派兵马解救。侯世禄是带着他们做保险。

对此有些迟疑,孙承宗道:

“曹、孙两位将军一路奔波,不知还有没有余力。”

“本督再和他们商议一下,再决定是否派他们。”

侯世禄哈哈一笑,请求孙承宗务必派上他们。

现在辽东各军都知道火器新军的厉害,不带着他们侯世禄着实不放心。

孙承宗同样是这个看法,甚至打算向皇帝请求,把两人调到关宁军,负责整编事宜。

——

唤来曹文诏、孙应元二将,孙承宗询问道:

“侯总兵想要出战,你们是何看法?”

“辽阳那边能不能打,打起来有几成胜算?”

曹文诏、孙应元闻言,都是有些意外。

曹文诏兴奋地说道:

“督师若要出兵,末将愿打头阵。”

孙应元更沉稳些,说道:

“黄台吉如今率兵集中在辽阳一带,若是像牛庄那样对峙,对于我军不利。”

他指着地图说道:

“目前我军在牛庄、海州,能靠河流补给。”

“但是太子河堵塞,船队无法到辽阳一带。”

“从陆路补给的话,需要从海州运到鞍山驿、再运送到辽阳。”

“路上消耗且不说,还会被建虏袭击。”

“故而末将以为,还是等明年打通太子河,再进攻辽阳一带。”

孙承宗点了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如果不是侯世禄等人搞事,他根本不会把军队派出去。

他问孙应元道:

“现在侯总兵坚持要出兵,还有多位将领支持。”

“他们想让你们一起去,你们是何意见?”

话语没有说透,两人还有些不明白。

看他们迷糊的神色,孙承宗直接询问道:

“如果侯总兵战败,你们有没有能力把自己保下来?”

曹文诏“啊”了一声,才明白这次出战可能是送死。

孙应元则在思索后,很是坚定地道:

“只要弹药充足,末将能守到援军前来。”

“建虏火炮不足,冲不破火器战阵。”

孙承宗对这些具体战法不明白,又问他道:

“如果没有援兵呢?”

“能不能自己打回来?”

孙应元道:

“靠步兵打回来不可能,路上会被建虏袭扰疲惫。”

“但是如果有足够的马匹机动,完全可以撤回来。”

他的射声营属于鹰扬军,是以快速机动部队打造的,麾下有两个骑马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一个支援保障大队。

如果所有人员上马,就可以边打边撤。以辽阳到海州不到百里的路程,完全能够撤回来。

孙承宗叫了声“好”,心中有了决断。

他向两人说道:

“既然你们都想打,本督就派你们出战。”

“但是一定要记住,此战以保全自己第一,出现意外可以自行撤回来。”

“弹药的事情我会找杨提督协调,马匹也会给你们调过来。”

“能带多少是多少,要有从辽阳返回的能力。”

完全不指望侯世禄,让他们独立准备弹药、后勤。

曹文诏、孙应元这下明白了,侯世禄这支兵马完全是弃子。他们跟着能打自然最好,不能打可以直接抛下。

这让两人心里都很意外,不知侯世禄做了什么,让孙承宗下了如此狠心。

心知此行危险,他们却不愿错过这次机会。毕竟他们练兵,就是为了建功立业。

尤其是曹文诏此次见到侄子后,眼看侄子曹变蛟已经从游击将军升参将、甚至能署理副总兵。他心里的羡慕就别提了,担心侄子以后的地位还要高于自己。

去曹变蛟那里借了几个兵,曹文诏打算让他们指点一下,使用火铳的骑兵,如何与建虏对敌。

曹变蛟得知曹文诏要出征,则是羡慕地道:

“叔叔,我这一队骑兵也能打,要不带我一起去?”

曹文诏笑骂他道:

“都要当旅将了,怎么还这么不稳重?”

“好好训练你的旅,以后有的是上阵机会。”

复汉军的番号,已经被定为38师。曹变蛟麾下的独立营,被扩编为382旅。

他现在正是练兵的时候,曹文诏可不想带他一起去。

再说此次出战有些危险,若是叔侄一起遇到埋伏,还有谁撑起曹家来?

最终,曹变蛟只能派了几个亲兵,怏怏地回去训练军队。

——

在孙承宗和杨嘉谟协调,借到了足够的弹药和马匹后,他正式发出命令,派曹文诏率左军营五千骑兵、孙应元率射声营四千骑兵和骑马步兵,一同随侯世禄出征。

这个消息,大大鼓舞了侯世禄,也让更多的将领愿意随他去打辽阳。

最终,侯世禄竟然聚集了两万人,作为前锋出动。

孙承宗则装模作样,把剩下的关宁军与辽南军、复汉军合兵,准备作为主力出征。

实际则仍旧整修海州城,巩固牛庄-海州防线。

不知这些的侯世禄,意气风发地带着三万大军前进。

一路上完全没有遇到袭击,似乎建虏已怕了他们。

路过鞍山驿时,侯世禄道:

“此处驿站重要,应该派兵守卫。”

“你们谁愿意留下来,守卫这个驿站?”

随他出征的关宁军都是想要立功的,哪有人愿意留下来?

最终还是知道这一战内情的孙应元,主动道:

“末将的火器军队善守,可以留下来守卫鞍山驿。”

“若是战事不谐,可保诸位退下来。”

侯世禄闻言哈哈大笑,其他将领听得则有些不满。

作为锦衣卫体系的军队,射声营来到辽东本就有监视他们的意思,和关宁军之前闹得颇是不快。

再加上去年演习时射声营屡战屡胜,他们对孙应元早就有些不忿。

谢尚政挑衅地道:

“孙将军这是怕了吗?”

“莫非射声营只敢打自己人?”

孙应元不动声色,曹文诏却怒道:

“姓谢的,想和我们比吗?”

“咱们战场上见!”

谢尚政还要再说,侯世禄阻止道:

“好了!”

“都到战场上比。”

又向孙应元道:

“射声营是精锐,不能白白留在鞍山驿。”

“这样,你留一个大队,本将再留一个,一同守着这里。”

“将来运送补给还要经过这儿呢,我会请孙督师再派些人。”

继续带着射声营,向着辽阳前进。

同时也注意到孙应元的话,派人留守鞍山驿——

他虽不知孙承宗决定派他们去送死,却是在辽东久经战阵的。

当年辽阳城破,他就以重伤之躯跑了出来。

如今再次攻打辽阳,自然也注意留后路。

一路安排人防卫险要之地,侯世禄花了不到三日,就从海州赶到了辽阳城外。

此时的辽阳城,除了阿敏的镶蓝旗外,还有黄台吉从海州撤回的两黄旗、两白旗、正红旗——

镶红旗几乎完全失陷,只有萨哈廉这个旗主,带着几个牛录亲信。

再加上蒙古兵、汉兵、朝鲜兵几乎完全损失。现在辽阳城中,仍旧只有六个旗。

而且还有几个旗还不完整,两黄旗、镶白旗,都是只有一半。

实际兵力不到三万五,只比侯世禄略多而已。

不过在听到侯世禄带领关宁军追上来,黄台吉却不惊反喜,向众人道:

“明军不怕死的来了。”

“众将士,有没有信心随我破敌?”

打算拿这些人开刀,恢复八旗将士的信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