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逐渐成型
【内心:哟呵,老同志这是怕我动了他的奶酪,还是怕我把天捅个窟窿他得跟着补?搁这儿给我上眼药呢?】
【弹幕:经典倚老卖老环节!】
【弹幕:翻译:年轻人,路走窄了啊!】
【弹幕:阳哥:我走的路宽着呢,能开泥头车那种!】
周阳脸上依旧挂着标准八颗牙的微笑,语气诚恳得能当场入党宣誓:“王副局长,您这真是金玉良言,经验之谈啊。”
他微微侧身,让开半步,动作不卑不亢,却也微妙地拉开了点距离。
“不过呢,市委市政府下了死命令,市民们天天堵在路上骂娘,咱们交通局总不能装聋作哑不是?”
“南大街的问题是复杂,水也深,但再深的水,也不能把咱们为人民服务的船给淹了。”
“您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蛮干。但该啃的硬骨头,总得有人去啃。”
他顿了顿,目光迎上王副局长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笑容不变,话锋却带上了一点不容置疑的意味。
“而且,我相信局里像您这样的老领导,经验丰富,肯定会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这些年轻人指导和支持的,对吧?”
一顶高帽轻轻扣上,既表达了尊重,也暗含了“您老看着办”的压力。
王副局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又恢复了自然,只是眼神深处多了点什么。
他干笑了两声:“呵呵,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注意方式方法就好。”
说完,他不再多言,摆摆手,慢悠悠地下楼去了。
看着王副局长的背影,周阳嘴角的弧度慢慢收敛。
【内心:老油条就是老油条,滑不溜丢。不过想让我打退堂鼓?下辈子吧!】
【弹幕:阳哥这波太极拳打得可以啊!】
【弹幕:反将一军!暗示老王头别拖后腿!】
【弹幕:王副局长:我感觉你在puA我,但我没有证据。】
这点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攻坚小组的进度。
有了【团队凝聚力增强(临时)】的Buff加持,再加上周阳时不时地亲自下场指导,几个年轻人干劲十足,效率高得吓人。
那间临时会议室,俨然成了交通局的“技术心脏”。
他们将第一个突破口,精准地锁定在南大街沿线的18个主要交通信号灯路口。
这可不是以前那种拍脑袋、凭经验调配时的“大概主义”。
小李操控着无人机,在不同时段对关键路口进行低空盘旋拍摄,高清画面实时传输回会议室,车流密度、排队长度一目了然。
小张和小王则带着人,连夜检查、校准了沿线的地感线圈和微波检测器,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有效。
小赵更是发挥了他的技术宅优势,利用几个路口新安装的高清摄像头,跑起了Ai视觉分析算法,能自动识别车辆类型、统计转向流量,精度比人工数数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海量的数据如同潮水般涌入。原始、枯燥、冰冷。
但在周阳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和新获得的系统奖励——【效率优化模板(初级)】的加持下,这些数据开始“活”了起来。
屏幕上,南大街的交通模型变得更加精细。
每一条车道、每一个信号灯周期、甚至每一辆虚拟的汽车,都在按照真实数据进行模拟运行。
周阳和攻坚小组的成员们围在屏幕前,时而激烈讨论,时而陷入沉思。
“这个路口早高峰左转需求极大,但绿灯时间明显不足!”
“从城西过来的车流,在新世界门口汇入主路时,干扰太大了,需要压缩那边的放行时间。”
“幸福家园晚高峰出来的车,和主路直行车冲突严重,这里的相位需要重新设计!”
他们不断调整参数,尝试不同的信号配时方案。
红灯延长一秒,绿灯缩短两秒,增加一个行人专属相位,引入可变导向车道……
数百种方案在模型中快速迭代、模拟、评估。
每一次调整,屏幕上的拥堵指数、平均车速、排队长度等关键指标都会随之变化。
就像在玩一个超高难度的模拟经营游戏,目标是让这条“城市动脉”跳动得更顺畅。
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系统:检测到宿主正在进行精细化管理实践,致力于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系统:随机奖励发放:【交通流量预测(临时)】已激活!】
【系统:功能说明:该功能可基于历史交通数据、实时传感器信息、天气、特殊事件等多维度因素,对未来15分钟至2小时内的短时交通流量进行动态预测,准确率随数据完善度提升。有效时间:30天。】
又一个神技!
周阳眼睛一亮。
【内心:我靠!系统这是要让我从‘事后诸葛亮’进化成‘预言家’啊!这下搞信号灯配时,简直是开了天眼!】
【弹幕:预测未来?阳哥这是要算命了吗?(狗头)】
【弹幕:大数据算命,最为致命!】
【弹幕:快进到阳哥预测彩票号码(bhi)】
有了【交通流量预测】这个利器,周阳和团队的底气更足了。
他们不仅能根据历史数据优化,还能结合预测的短时流量变化,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动态调整。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一个大胆的方案逐渐成型。
“各位,看看这个方案。”周阳指着屏幕上模拟效果最好的一组数据,“我的想法是,破釜沉舟,搞个大的!”
屏幕上,模拟的南大街主干道,呈现出一条长长的、几乎不间断的绿色波浪!
“我们要打造一条超级‘绿波带’!”周阳语气带着兴奋,“在早晚高峰时段,牺牲部分支路进入南大街的通行时间,优先保障主干道的绝对畅通!”
“简单来说,就是让南大街上的车,尽可能一路绿灯开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