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尝到战争甜头的官员
小
大
武英殿中,参谋部长杨嗣昌侃侃而谈:
“辽东前线最大的困难,当是弹药不足。”
“新军作战极为依赖后勤,没有弹药的火铳,与烧火棍无异。”
“臣等决定在辽河完全冰封前,尽快运送一批弹药过去。”
这确实是当务之急,朱由检询问道:
“有什么困难吗?”
“装备部有多少弹药储备?”
装备部长毕懋康道:
“装备部这几个月生产的弹药,一直在优先供应辽南新军。”
“想要继续补给,需要从其它地方调取。”
朱由检闻言大发雷霆,斥责道:
“装备部干什么吃的?现在还没解决生产问题!”
“前线士兵在打仗,没弹药你让他们用刺刀吗?”
“你这个装备部长怎么当的,到底有没有用心?”
毕懋康被训斥得面红耳赤,袁可立为他辩解道:
“非是毕部长不用心,是前线消耗弹药太快。”
“尤其是骑兵,在海州会战后学会了抛射集火,一个大队短时间就能发射数万发子弹。”
“一场战斗下来,每个骑兵消耗上百发子弹是常事。”
“左军营五千骑兵,一路追赶未遇大战,消耗弹药已有百万发。”
“都像他们这样打仗,后勤和生产不可能供应上。”
这番话语一说,后勤部也开始抱怨。认为前线的士兵、尤其是骑兵实在太浪费子弹,上千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
朱由检听得却笑了,因为这在他看来根本就不多,他向在场的群臣道:
“上千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上亿发就能把建虏完全消灭。”
“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情吗?你们在抱怨什么?”
“再说了,若是连后勤和生产都做不好,你们文职军官,凭什么和武将争权力?”
这番话毫不客气,却说明了他选择文职军官掌军的原因——
火器化的军队,对后勤和生产极度依赖,文官从此获得了军事方面的控制力。
后世的军队,基本都是文官政府领导的。勇猛强壮的武人,更多的会选择练体育。
枢密院官员听着这番话,一时无地自容,抱怨的话根本无法再说出来。
对他们来说,前线消耗的弹药越多越好,那样才会对后方更加依赖。
他们根本不应该抱怨前线浪费弹药,而是鼓励他们习惯这样作战。
毕懋康只能向皇帝认错,请罪道:
“臣知罪。”
“但是臣仍以为,应严查前线弹药消耗。”
“防止有人私藏,甚至倒卖出去。”
对此非常警惕,朱由检道:
“只要战事需要,无论消耗多少子弹都没关系。”
“但是如果有人中饱私囊,私自储存甚至倒卖弹药,必须严惩不贷。”
“今后,对弹药要实行更严格的管理,兵部、后勤部、装备部、监军总署、锦衣卫,都有监察的权力。”
“但凡有一点差错,都要追查到底。”
控弹不控铳,是朱由检一贯的策略。
对他来说,人们都拥有火铳也没什么,反正没有子弹就是烧火棍。
他对持械证放得很松,只要有公士以上身份,都能申请持械。
但是对子弹却抓得非常紧,生产底火的地方,现在还在严格保密。
这也是限制子弹产量的环节,毕懋康道:
“自从进入战时状态后,多有勋贵和商人申请装备生产许可证,装备部批准了不少,并且下发定单。”
“如今手铳弹和骑铳弹的生产任务,大多交给了这些工厂。”
“生产弹药的能力这些工厂其实足够,受到限制的是底火。”
“只靠涿鹿兵工厂生产底火,实在有些太慢。”
底火的生产是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它的技术放在此时的大明有些超前。
特别是雷汞的性质很不稳定,稍有不慎就会爆炸。上个月的一次事故,就导致多家弹药厂停产。
再加上雷汞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子弹之外,炮弹、手榴弹、地雷都需要它。
这导致涿鹿兵工厂虽然不断扩大,却始终跟不上需要。
一些勋贵和商人向装备部提出,他们也可以负责底火生产。
不过朱由检是不可能在此时放开的,甚至都不想放在不受掌控的地方生产,他毫不犹豫地道:
“涿鹿兵工厂不够,那就继续扩建。”
“现在制约的因素是什么,都有哪些困难?”
毕懋康道:
“一是技术不够,生产的底火有很多不合格。”
“二是工匠不足,他们加班加点,能力已发挥到极限。”
“上个月就有一位工匠忙中出错,发生一场大事故,导致涿鹿兵工厂停产数天。”
这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技术问题朱由检是没办法的,工匠更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他在思考之后说道:
“涿鹿兵工厂正在扩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人。”
“让张溥从通州兵工厂招工,招收可靠人员去涿鹿。”
“技术上的问题,也可以让科学院支援。”
命人传讯张溥,发挥出他的作用来。
张溥去通州兵工厂数月,已经显现出能力。通州兵工厂的产量直线上升,朱由检决定让他把经验带到涿鹿去。
毕懋康对此完全赞同,如果不是张溥让通州兵工厂和附近的弹药厂产量上升,他此时估计会更狼狈。
而且张溥和一些工匠完善的铜底纸壳子弹,也是这几个月子弹产量飞涨、支撑了海州战事的原因。
他听皇帝提到张溥,当即就称赞道:
“张修撰能力卓绝,臣以为应该调到装备部。”
“通州兵工厂的模式,应当推广到所有工厂里。”
朱由检嘴角含笑,同样这么认为。他向毕懋康道:
“那就让张溥回京,加入装备生产委员会。”
“还有,这次打胜仗有功劳的不止是前线将士,还有后方的官吏和工匠。”
“你们把有功人员名单统计出来,该赏赐的赏赐。”
“大明朝廷,不会亏待任何一位有功之臣。”
“任何人觉得自己功劳没统计的,都可以提出申诉。”
“冒领功劳的人员,也要把他们揪出来。”
对后方进行一次阶段性赏赐,鼓励他们继续坚持生产。
对前线就更要赏赐了,关宁军为何那么拼命,不就是为了功绩?
朱由检决定趁着筹备后勤物资这一段时间,将统计出来的战功兑现,该封爵的封爵、该赐土的赐土。
总之,要刺激所有人的战斗欲望,让他们继续坚持下去。
只要平定建虏,一切都会好转。
——
枢密院的官员,听到这变得兴高采烈。
但是户部官员,却是愁眉苦脸,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陛下,今年发行的二百万战争债券,现在已经用尽了。”
“如果要继续战斗,需要发行更多债券。”
“尤其是冬季物资消耗太大,将来辽河与沿海冰封后,从陆路运输损耗会更大。”
“臣估计单是冬天,就至少需要二百万。”
“如此多的钱财,要从哪里支取?”
朱由检神色不动,对此早有预计。
今年辽东之战,说的是让山西商人出钱,作为对他们私自通虏的惩戒。
但是在晋商组团一次性缴纳九百万两后,军费已经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现在那些晋商正在欢快地做着随军商人,在归化、河套圈占土地,开拓草原上的贸易路线。
朱由检不想竭泽而渔,自然不能再逼着他们交钱。他向群臣说道:
“大明困难,打败仗的建虏只会更困难。”
“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收获胜利果实的那一天。”
鼓励群臣坚持下去,又向毕自严道:
“辽东的粮草不用担心,建虏在辽阳留下的草料足够,东宁的粮食收获后,也可以趁着通航及时运过去。”
“武器也是同样,晋商提供的三百万两装备费用,现在还没用完。”
“需要银子的是其他后勤物资,主要由江南生产。”
把花钱的事项拆分,朱由检道:
“江南的商人不是喊着要建证券交易所吗?”
“告诉他们,朕答应了。”
“苏松新区的证券交易所,将从明年开业。”
“前提是开业的时候,他们要买下二百万战争债券。”
“这些银子,都放在江南采购物资。”
“让刘理顺好好使用,朕要看到苏松新区再多几个产业园。”
这个想法,是群臣前所未想。
那些对证券交易所不了解的,对此一片茫然。
但是毕自严听到后,却顿时眼前一亮,因为他已经预感到:
户部需要的二百万战争经费,能够轻易解决。
为什么?
因为在进入战时状态锁定股价后,京城的证券交易所现在交易量最大的是盐引和辽东土地券。
以江南盐商的豪富,二百万两债券就能轻易吃下来。
甚至毕自严觉得还太少了,要提出更多条件。
他向皇帝提议道:
“平江都护府那边,土地已开始开垦。”
“臣以为可发行平江土地券,兑换苏州府收缴的官田。”
“如果有士绅无力南下平江,可以把土地券卖出去。”
“没分出去的土地,朝廷也可以酌情售卖。”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官员尽皆眼前一亮,没想到还能这样操作。
连没有完全征服的土地,都能拿出去提前售卖。
如果其他地方也如此,以后打仗岂不是不用愁军费了?
只要把预期打下的土地拿出来,就能筹集到军费。
一些尝到战争甜头的枢密院官员,已经再琢磨着还有什么土地可以提前卖出。只要有人愿意买单,他们就打算派兵打下去——
打赢了他们可以立功,打输了就是商人投资失败!
请收藏本站:www.ce5d8cdd.icu。笔趣阁手机版:m.ce5d8cdd.icu
“辽东前线最大的困难,当是弹药不足。”
“新军作战极为依赖后勤,没有弹药的火铳,与烧火棍无异。”
“臣等决定在辽河完全冰封前,尽快运送一批弹药过去。”
这确实是当务之急,朱由检询问道:
“有什么困难吗?”
“装备部有多少弹药储备?”
装备部长毕懋康道:
“装备部这几个月生产的弹药,一直在优先供应辽南新军。”
“想要继续补给,需要从其它地方调取。”
朱由检闻言大发雷霆,斥责道:
“装备部干什么吃的?现在还没解决生产问题!”
“前线士兵在打仗,没弹药你让他们用刺刀吗?”
“你这个装备部长怎么当的,到底有没有用心?”
毕懋康被训斥得面红耳赤,袁可立为他辩解道:
“非是毕部长不用心,是前线消耗弹药太快。”
“尤其是骑兵,在海州会战后学会了抛射集火,一个大队短时间就能发射数万发子弹。”
“一场战斗下来,每个骑兵消耗上百发子弹是常事。”
“左军营五千骑兵,一路追赶未遇大战,消耗弹药已有百万发。”
“都像他们这样打仗,后勤和生产不可能供应上。”
这番话语一说,后勤部也开始抱怨。认为前线的士兵、尤其是骑兵实在太浪费子弹,上千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
朱由检听得却笑了,因为这在他看来根本就不多,他向在场的群臣道:
“上千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上亿发就能把建虏完全消灭。”
“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情吗?你们在抱怨什么?”
“再说了,若是连后勤和生产都做不好,你们文职军官,凭什么和武将争权力?”
这番话毫不客气,却说明了他选择文职军官掌军的原因——
火器化的军队,对后勤和生产极度依赖,文官从此获得了军事方面的控制力。
后世的军队,基本都是文官政府领导的。勇猛强壮的武人,更多的会选择练体育。
枢密院官员听着这番话,一时无地自容,抱怨的话根本无法再说出来。
对他们来说,前线消耗的弹药越多越好,那样才会对后方更加依赖。
他们根本不应该抱怨前线浪费弹药,而是鼓励他们习惯这样作战。
毕懋康只能向皇帝认错,请罪道:
“臣知罪。”
“但是臣仍以为,应严查前线弹药消耗。”
“防止有人私藏,甚至倒卖出去。”
对此非常警惕,朱由检道:
“只要战事需要,无论消耗多少子弹都没关系。”
“但是如果有人中饱私囊,私自储存甚至倒卖弹药,必须严惩不贷。”
“今后,对弹药要实行更严格的管理,兵部、后勤部、装备部、监军总署、锦衣卫,都有监察的权力。”
“但凡有一点差错,都要追查到底。”
控弹不控铳,是朱由检一贯的策略。
对他来说,人们都拥有火铳也没什么,反正没有子弹就是烧火棍。
他对持械证放得很松,只要有公士以上身份,都能申请持械。
但是对子弹却抓得非常紧,生产底火的地方,现在还在严格保密。
这也是限制子弹产量的环节,毕懋康道:
“自从进入战时状态后,多有勋贵和商人申请装备生产许可证,装备部批准了不少,并且下发定单。”
“如今手铳弹和骑铳弹的生产任务,大多交给了这些工厂。”
“生产弹药的能力这些工厂其实足够,受到限制的是底火。”
“只靠涿鹿兵工厂生产底火,实在有些太慢。”
底火的生产是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它的技术放在此时的大明有些超前。
特别是雷汞的性质很不稳定,稍有不慎就会爆炸。上个月的一次事故,就导致多家弹药厂停产。
再加上雷汞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子弹之外,炮弹、手榴弹、地雷都需要它。
这导致涿鹿兵工厂虽然不断扩大,却始终跟不上需要。
一些勋贵和商人向装备部提出,他们也可以负责底火生产。
不过朱由检是不可能在此时放开的,甚至都不想放在不受掌控的地方生产,他毫不犹豫地道:
“涿鹿兵工厂不够,那就继续扩建。”
“现在制约的因素是什么,都有哪些困难?”
毕懋康道:
“一是技术不够,生产的底火有很多不合格。”
“二是工匠不足,他们加班加点,能力已发挥到极限。”
“上个月就有一位工匠忙中出错,发生一场大事故,导致涿鹿兵工厂停产数天。”
这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技术问题朱由检是没办法的,工匠更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他在思考之后说道:
“涿鹿兵工厂正在扩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人。”
“让张溥从通州兵工厂招工,招收可靠人员去涿鹿。”
“技术上的问题,也可以让科学院支援。”
命人传讯张溥,发挥出他的作用来。
张溥去通州兵工厂数月,已经显现出能力。通州兵工厂的产量直线上升,朱由检决定让他把经验带到涿鹿去。
毕懋康对此完全赞同,如果不是张溥让通州兵工厂和附近的弹药厂产量上升,他此时估计会更狼狈。
而且张溥和一些工匠完善的铜底纸壳子弹,也是这几个月子弹产量飞涨、支撑了海州战事的原因。
他听皇帝提到张溥,当即就称赞道:
“张修撰能力卓绝,臣以为应该调到装备部。”
“通州兵工厂的模式,应当推广到所有工厂里。”
朱由检嘴角含笑,同样这么认为。他向毕懋康道:
“那就让张溥回京,加入装备生产委员会。”
“还有,这次打胜仗有功劳的不止是前线将士,还有后方的官吏和工匠。”
“你们把有功人员名单统计出来,该赏赐的赏赐。”
“大明朝廷,不会亏待任何一位有功之臣。”
“任何人觉得自己功劳没统计的,都可以提出申诉。”
“冒领功劳的人员,也要把他们揪出来。”
对后方进行一次阶段性赏赐,鼓励他们继续坚持生产。
对前线就更要赏赐了,关宁军为何那么拼命,不就是为了功绩?
朱由检决定趁着筹备后勤物资这一段时间,将统计出来的战功兑现,该封爵的封爵、该赐土的赐土。
总之,要刺激所有人的战斗欲望,让他们继续坚持下去。
只要平定建虏,一切都会好转。
——
枢密院的官员,听到这变得兴高采烈。
但是户部官员,却是愁眉苦脸,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陛下,今年发行的二百万战争债券,现在已经用尽了。”
“如果要继续战斗,需要发行更多债券。”
“尤其是冬季物资消耗太大,将来辽河与沿海冰封后,从陆路运输损耗会更大。”
“臣估计单是冬天,就至少需要二百万。”
“如此多的钱财,要从哪里支取?”
朱由检神色不动,对此早有预计。
今年辽东之战,说的是让山西商人出钱,作为对他们私自通虏的惩戒。
但是在晋商组团一次性缴纳九百万两后,军费已经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现在那些晋商正在欢快地做着随军商人,在归化、河套圈占土地,开拓草原上的贸易路线。
朱由检不想竭泽而渔,自然不能再逼着他们交钱。他向群臣说道:
“大明困难,打败仗的建虏只会更困难。”
“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收获胜利果实的那一天。”
鼓励群臣坚持下去,又向毕自严道:
“辽东的粮草不用担心,建虏在辽阳留下的草料足够,东宁的粮食收获后,也可以趁着通航及时运过去。”
“武器也是同样,晋商提供的三百万两装备费用,现在还没用完。”
“需要银子的是其他后勤物资,主要由江南生产。”
把花钱的事项拆分,朱由检道:
“江南的商人不是喊着要建证券交易所吗?”
“告诉他们,朕答应了。”
“苏松新区的证券交易所,将从明年开业。”
“前提是开业的时候,他们要买下二百万战争债券。”
“这些银子,都放在江南采购物资。”
“让刘理顺好好使用,朕要看到苏松新区再多几个产业园。”
这个想法,是群臣前所未想。
那些对证券交易所不了解的,对此一片茫然。
但是毕自严听到后,却顿时眼前一亮,因为他已经预感到:
户部需要的二百万战争经费,能够轻易解决。
为什么?
因为在进入战时状态锁定股价后,京城的证券交易所现在交易量最大的是盐引和辽东土地券。
以江南盐商的豪富,二百万两债券就能轻易吃下来。
甚至毕自严觉得还太少了,要提出更多条件。
他向皇帝提议道:
“平江都护府那边,土地已开始开垦。”
“臣以为可发行平江土地券,兑换苏州府收缴的官田。”
“如果有士绅无力南下平江,可以把土地券卖出去。”
“没分出去的土地,朝廷也可以酌情售卖。”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官员尽皆眼前一亮,没想到还能这样操作。
连没有完全征服的土地,都能拿出去提前售卖。
如果其他地方也如此,以后打仗岂不是不用愁军费了?
只要把预期打下的土地拿出来,就能筹集到军费。
一些尝到战争甜头的枢密院官员,已经再琢磨着还有什么土地可以提前卖出。只要有人愿意买单,他们就打算派兵打下去——
打赢了他们可以立功,打输了就是商人投资失败!
请收藏本站:www.ce5d8cdd.icu。笔趣阁手机版:m.ce5d8cdd.icu